活动时间:2013.10.16 活动地点:管理教研室
参加人员:米海珍 孙卫敏 赵咏梅 李娟 丁菲菲 谢文文 活动主题:关于优质课评选的讨论 主持:米海珍 活动过程:
上周学校教务安排教研室的三位老师米海珍、孙卫敏、李娟准备优质课,5月16日上午第一节课听了李娟的管理学,听课者包括李新萍、米海珍、丁菲菲,听课后教研室决定下午组织老师讨论优质课的评选问题。
主持:今天听了李娟老师的一堂管理学课,她准备的很充分,效果也很好,尤其是课件,做的比较精美。课程节奏也把握的很好,唯一缺点就是声音太小。当然课程内容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下面大家针对优质课的评选问题说说自己的意见吧,孙老师的课原来就评过优质课,先请她说一说吧。
孙卫敏: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素质需要日积月累,加上良好的悟性。我谈几点建议吧。第一,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的体现。第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意要引发学生思考。第三,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并适当的引入实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赵咏梅:好的教师应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很好的反映新课改的精神。着意创设情境,从身边熟悉的问题开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很自然、很亲切;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教学的信息量,发挥了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丁菲菲:好的课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环节设计简单、学生被给予的时间很
充分、课堂的状态很真实、体现出生命化课堂的特点来,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做秀”。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明确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脱离实际。很多教师的导入五花八样,引人入胜,但结尾草率,要做到结尾无穷。
米海珍:这学期,我们很多教师采用小组教学。实际上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共同努力,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以后大家可以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好的经验继续共享。
李娟: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上要有疑必问,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去探索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活动,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进步,不但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从而提高了业务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谢文文: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上课环节。
小结:精彩的课不是“讲”(相互研讨)出来的,不是“写”(勤写教案)出来的,也不是“听”(大量听课)出来的,精彩的课是“练”出来的。上课就像学开车,不能光讲理论,而应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拥有失败的教训,获得感性的经验,才能不断改进与进步。
通过本次讨论 ,我们一致认为一堂优质课应该达到以下几条标准: 1、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2、能够很好的联系现实和热点问题;3、能够呈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4、既能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能占有一定的历史高度;5、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
当然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把自己的课上得完美无瑕,但是我们却可以尽量都上成精品,这需要教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不断改进,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成长。
2013—2014—1教研活动记录(二)
时间:2013年12月11日 下午4:30——6:00 地点:五楼管理教研室
参加人员:米海珍 孙卫敏 赵咏梅 李娟 丁菲菲 谢文文 讨论题目:关于新增项目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
过程:2012年学校新增项目管理专业,针对项目管理专业的增设理由和基础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主持(米海珍):先将项目管理专业做了简介。项目管理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金融、制造、咨询、服务以及国防等诸多行业。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
孙卫敏:国家发改委的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国内在2011年大约需要经过项目管理培训的专业人员60万人,需要获得项目管理证书的人员20万人。政府经济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以及企业对PMP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我校地处山东省禹城市,近年来每年有大量项目启动,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
李娟:我是学习公司工商管理的。项目管理专业的增设是依托我校原有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该专业经过10多年的办学积淀,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了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创立了多个优秀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学生一直受到社会的好评。为进一步加大专业自身发展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高层次的管理型人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必须且必要。
米海珍:我院原设的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有着一批敬业爱岗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在近年来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沙盘项目的比赛中曾荣获三等奖,另外我院准备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充实了专业师资队伍,将同原有的专业师资、合作企业拟委派的行业专家组成强有力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教学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体系。
赵咏梅:项目管理专业的设立是为区域经济所服务的。就目前禹城项目发展情况来看,各开发项目都需要有数量可观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按禹城城市发展的速度预测,在其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急需一定数量的对项目管理熟悉、了解、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且对项目开发方面情有独钟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市场在五年内大约可吸纳1000余名专业人才在对口专业或相关专业岗位就业,如果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从2012年招收50名学生,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可满足专业管理人才需求的40%,招生规模应逐年扩大。预测在十几年内本专业学生不会出现就业的困难。
谢文文:我觉得课程安排上应按照轻理论、重实践的原则,多搜集开设此专业的学校的成功经验,把课程体系确定起来。
丁菲菲:英语课的开设应偏重专业一点,那我们英语老师现在就应该多看些项目管理方面的书籍了。
米海珍: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模版,项目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理论转化为应用,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内在逻辑,以“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几大模块的有机组合来设计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以培养学生职业专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技能培养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训,培养学生对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认知能力、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能力、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项目质量相关问题的能力、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的能力等。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学生实训实习的安排。
孙卫敏:要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认证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由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其中,公共学习领域是以必需的人文、科学素养等培养为教学目标的课程;专业学习领域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和专业实习实训课程,课程设计要根据专业特性,以从事专业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业务流程或工作过程要求而进行设计。
李娟:我给大家读一篇关于某工作人员的项目管理培训心得。其中第一条是明确了项目管理不只是工程管理的必然手段,更可以运用于所有的工作管理当中。修炼之前,提到项目管理,联想到的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比如说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等。但通过于教授的讲授,进一步知道,日常工作均可以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比如:会议、活动等。第二条:更清楚的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管理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两种不同文化下所产生的思维模式与管理方法的差别讲解生动透切,在管理上如何结合地方文化来改变管理方式令人深思。一位有留学经历的人,涉及台资、港资、民企,在管理思维与观念上更容易接受西方管理模式。由于离开内地较久,对内地人文关系与文化背景已显得生疏。第三条: 项目管理四要素(时间、范围、成本、质量)使任务变得更清晰明了。一项任务如何在执行前明确四要素,将决定此任务执行的最终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必将四要素贯穿于任务的始终。第四条:温习了《项目管理》课程当中涉及到的居多工具,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新的管理工具。矩阵计划图、矩阵责任图、甘特图(横道图)、干系人分析表、WBS(工作分解结构工具)、CPM(关键路径法)、EVM(挣值法)、时间管理四象限、七种质量管理工具、风险定性分析法等等。这些可能对我们老师会有些帮助和启示吧。
赵咏梅:虽然我是基础课老师,但是从刚才各位的发言中收获和感触挺多。我从发下来的教学计划看到,有财经应用文,我一定要精心准备,尽可能的去贴近项目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应用。
米海珍:专业课设置方面的情况请大家参照一下我发到各位手中的教学计划,各位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内针对这份计划搜资料提出意见,我会及时收集并反馈。
小结:通过本次讨论,大家对项目管理专业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对以后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关于教学计划的制定,让各位老师对今年的新模版完全清楚,课程体系的安排也有所了解,对自己教学的指导作用凸显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