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薛闯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内科九疗区,吉林 130062)
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TACE)治疗以及肝动脉栓塞术介入(TAE)治疗,对比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几率以及2年内生存率均与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TACE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值得应用。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栓塞术
中图分类号:R322.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5.171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在丙肝、乙肝等肝炎后肝硬化上产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导致患者出现原发性肝癌的原因较多,多种病因相互协作,使得患者出现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可以分为混合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肝细胞肝癌,而我国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肝癌[1-2]。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导致手术治疗后患者较易出现转移以及复发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介入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措施,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价值较高。本文主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改善,经CT检查,肿瘤缩小在50%以上,AFP下降,但是未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以及AFP水平与治疗前无异;进展:临床症状加重,经CT检查,肿瘤增大,AFP水平上升[4];以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作为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2年内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3%;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较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优(P<0.05)。如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对比[n(%)]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例数
完全缓解
(n)3030
部分缓解
无效
进展
总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患者均经MRI、CT以及AFD含量测定确诊,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TACE)治疗以及以及肝动脉栓塞术介入(TAE)治疗,每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组。
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0/10,年龄在31~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2.66±7.89)岁;其中,结节型患者11例,巨块型患者10例,弥漫型患者9例;
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1/9,年龄在30~75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2.71±7.23)岁;其中,结节型患者10例,巨块型患者12例,弥漫型患者8例。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即给予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浸润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在患者的右侧股动脉实施穿刺至患者腹腔肝进行造影,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范围以及血供情况进行明确,采用插管技术(选择性)对患者的肿瘤功血动脉进行干预,即注射栓塞剂或化疗药物于患者的肿瘤功血动脉内,药物为10毫升碘化油+50毫克表阿霉素+10毫克羟基喜树碱+1克5-氟尿嘧啶+造影剂。
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E治疗,治疗药物为50毫克表阿霉素+10毫克羟基喜树碱+80毫克卡铂。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间隔均在1个月以上,患者在2年内接受介入治疗的次数在6次以内[3]。
1.3 观察指标。对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完全缓解:患者肝区疼痛消失、食欲增加、体重增加、黄疸消失,经CT检查,肿瘤缩小在50%以上,AFP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部分缓解;
9(30.00)19(63.33)2(6.67)0(0.00)28(93.33)*5(16.67)14(46.67)8(26.67)3(10.00)19(63.3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不良反应及生存率。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
其不良反应几率为13.33%(4例),2年内生存率为46.67%(14例);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E治疗,其不良反应几率为36.67%(11例),2年内生存率为16.67%(5例)。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以及2年内生存率均与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为AFP(甲胎蛋白)测定及CT、B超、MRI、DSA等影像学检查。原发性肝癌主要治疗的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率较高,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因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十分不利。
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措施之一,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的植入,将有效药物注入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供血血管中,使得药物可以直接在患者的肿瘤体进行作用,从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进行抑制[5]
,对患者疾病的发展进行延缓,从而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TAE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其会加重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的程度,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TACE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是TAE治疗与TAI治疗的联合,可以将局部药物的浓度提高,对肝动脉血流进行阻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65期209
·经验交流·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
任金霞
(山东莘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莘县 252400)
摘要:目的 对宫内放置节育器的效果与副作用进行观察分析,并总结降低副作用发生率的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放置宫内节育环的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复查,观察临床效果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妇女中,宫内节育器继续使用率为87.3%,失败率为12.7%,副作用发生率为16.7%,常见副作用有疼痛、出血、感染、白带增多、月经异常、子宫穿孔几种。结论 宫内节育器节育效果较为理想,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副作用的预防及处理,以降低失败率,保证节育成功率。关键词: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S852.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5.172
0 引言
宫内放置节育器是我国育龄期妇女较为常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及较高的安全性,但在放置节育器后,也有节育失败及副作用的现象出现,如带器妊娠、腹部疼痛、阴道出血等,对妇女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为了进一步对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与副作用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将在我院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放置节育器后,对其进行复查,了解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的情况,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将研究做如下报道:
(11/150)
2.2 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发生情况。150例妇女中,25例出现副作用,副作用发生率为16.7%(25/150),其中,下腹疼痛所占比例为2.7%,出血所占比例为3.3%,感染所占比例为2.7%,白带增多所占比例为4%,月经异常所占比例为2%,子宫穿孔所占比例为0,其他所占比例为2%,详见表1。
表1 150例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常见副作用所占比例(n/%)并发症
疼痛
出血
感染
白带增多
月经异常
子宫穿孔
其他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2014年至3月至2016年3月这一期间到我院放置宫内节育环的妇女中选择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在25至48岁之间,平均(35±6.5)岁,对所选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月经具有规律性,没有宫内节育环放置的禁忌症,均于产后3个月放置,研究经妇女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节育器放置方法。我院常用的宫内节育器为吉妮柔适、吉妮致美,由天津何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生,均为单独的灭菌包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放置,放置后,按照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妇女进行复查,复查采用的是B超,对子宫进行扫描,观察节育器位置、有没有出现脱落、孕囊等,并详细登记。1.3 研究方法。对150例妇女复查,应用定量分析法,对150例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节育失败、副作用进行调查,统计出常见的副作用,并向详细询问副作用主要症状,以此为依据,总结出节育失败、发生副作用的原因。
所占比例4(2.7)5(3.3)4(2.7)6(4)3(2)0(0)3(2)
3 讨论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通过改变子宫内环境来对受精卵着床进行影响的避孕方法,具有安全、长效、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已婚妇女中[2]。在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放置宫内节育器操作不规范、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过长、不注重个人卫生的因素的影响,妇女经常会出现并发症中,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中,150例妇女宫内节育器继续使用率为87.3%,失败率为12.7%,副作用发生率为16.7%,常见副作用有疼痛、出血、感染、白带增多、月经异常、子宫穿孔几种。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宫内节育器的节育效果比较理想,但副作用发生的几率也不低。
因此,临床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节育器临床效果,减少副作用:
(1)注重宫内节育器节育失败的预防及处理,导致宫内节育器节育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①节育器脱落,节育器置入子宫后,子宫内膜过厚,节育器固定到基层的较少,随着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可能造成节育器脱落。其它原因,子宫可能会对异物产生排斥作用,子宫口过于松弛、子宫肌壁结
(下转第220页)
2 结果
2.1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分析。150例妇女均获得复查,145例正常继续使用,使用率为87.3%(131/150),19例失败,失败率为12.7%(19/150),其中,8例出现带器妊娠现象,带器妊娠率为5.3%(8/150),11例节育器脱离,所占比率为7.3%可起到化疗药物冲刷的作用,从而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几率[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TACR治疗的实验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几率以及2年内生存率均与TAE治疗的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进行控制意义重大。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TACR治疗较TAE治疗更具优势,可以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的提高,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同时可以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利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解长佶,曾志平,胡超,等.大剂量碘化油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中
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8(27):42-45.[2] 张贵军,孙勤学,龚夏珍,等.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
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5(4):656-658.[3] 艾宁,李智岗,冀宏,等.高尔基体糖蛋白7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
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9):2237-2239.
[4] 陈秀梅,赖敏华,李明珍,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
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4):68-72.[5] 冯众一,高鹏,谭文翔,等.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前后血
清VEGF和bF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154-155,158.
[6] 徐兴红,沈灵玲.TACE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观察及护
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8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