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色经典阅读及对其的思考

红色经典阅读及对其的思考

来源:爱问旅游网
红色经典阅读及对其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03-30T13:25:17.418Z 来源:《教育学》2020年5月总第212期 作者: 宋德成

[导读] 然而,在这令人欣慰、看似火热的红色经典阅读浪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山东省招远市郭家埠学校 2600

宽泛的意义上说,“红色经典”是指产生于或者反映中国年代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并有着鲜明的中国的烙印。

近几年来,红色经典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红色经典阅读不断升温。然而,在这令人欣慰、看似火热的红色经典阅读浪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正确认识红色经典阅读

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对红色经典阅读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

在红色经典阅读中,有些老师会产生一些困惑,认为红色经典带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和政治因素,与21世纪青少年的生活距离较远,担心学生不喜欢读,因而在推荐阅读和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很没有底气。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钱理群先生曾说:“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红色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诠释了一种永不磨灭的时代精神;它们所表达的对困境的无畏、对信念的坚守、对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崇高精神品质的升华,这些精神都是不以时代变迁而改变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多元信息冲击,甚至容易被包裹着华丽外表的不良信息所影响,这就要求教育内容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好恶为判断标准,甚至迎合所谓的时尚潮流,教师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为己任,把能带给学生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推荐给他们。红色经典中不乏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难忘的细节,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红色经典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们。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真金”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应当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推荐最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这尤为重要。升入初中的学生拥有纯正之心,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此时阅读红色经典,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何况,这与阅读其他优秀文学作品并不矛盾。

综上所述,在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红色经典有全面的认识,既不要因担心有所谓的“代沟”望而却步,也不要在推荐书目上厚古薄今、厚外薄中,应当积极正确认识红色经典对青少年成长的激励功能,引领学生走进红色经典的阅读世界。 二、丰富红色经典阅读书目

红色经典一般指1942年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做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当年还流传着“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顺口溜,说的就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八本书籍。

然而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给学生推荐的红色经典仅限于此,视野就过于狭窄了。我们在当下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曾经苦难深重的历史,感受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流行文化和时尚潮流中获得成长的精气神。因此,读红色经典不仅仅是在读文学,也是在读历史;读红色经典不仅是在学习语言文字,也是在获得精神成长。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对于红色经典阅读书目完全可以有更广义的理解。 三、净化红色经典阅读环境

引领学生读书,激发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切不可把考点考纲当成阅读的催化剂,把红色经典阅读变成学生的负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红色经典已纳入考试,且试题越来越灵活,要求一定要认真阅读;学生阅读时再安排非常具体的任务和作业,如每天阅读一个章节,概括出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主要情节和精彩细节,每周再绘制出一份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这些方法看似推动了学生的红色经典阅读,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势必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为了考试不出纰漏,教师就替学生梳理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情节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再把这些内容印制成材料下发,学生照着读读背背应对考试。这样的做法把丰富精彩的原著压缩成索然无味的文学常识,一本内容厚重、情感充盈的红色经典,学生本来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很多体验,现在却只剩下毫无血肉的知识点,恐怕和红色经典阅读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再或者把红色经典阅读上成阅读教学课,用语文课单篇教学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情感,再带着学生析词语、品句子、谈表达 方式、赏修辞手法……殊不知,整本书的阅读应当是学生沉浸其中,应当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浸润其中,让他们如同亲眼看见、亲身经历战争风云,和者展开心灵对话。

只有这样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得精神的震撼和启迪。如果只是老师代替学生精选文本、逐句分析,就会失去红色经典阅读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