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理科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I卷(选择题 共50分)
1.对二氟二氯甲烷(CCl2F2)认识正确的是( )
A.只有一种结构 B.有两种结构 C.属烃类物质 D.正四面体结构 2.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加氢后产物的结构简式如图,这种烯烃可能的结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3.某烃W与溴的加成产物是2,2,3,3—四溴丁烷,与W互为同系物的是( ) A.乙炔 B.2—丁烯 C.1,3—丁二烯 D.2-丁炔
4.某气体1mol能与2molHCl完全加成,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mol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为( )
A.乙炔 B.乙烯 C.丙炔 D.2-甲基-1-丙烯 5.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B.在苯中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色 C.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色 D.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6.用一种试剂可将三种无色液体CCl4、苯、甲苯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 A.硫酸溶液 B.水 C.溴水 D.KMnO4酸性溶液
7.甲烷分子中4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可得如图所示分子,对该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物质属于芳香烃,是苯的同系物 B.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此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有12种 D.此物质分子式为C25H20
8.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 mol 该有机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 H2反应 B.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在一定条件下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或取代反应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B.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C.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入溴水中
D. 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加入NaOH 溶液共热,再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10.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
)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11、有两种有机物Q()与P(),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A.二者的H核磁共振谱中均只出现两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 B.二者在NaOH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D.Q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P的一氯代物有2种 12.卤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反应: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下列有机物可合成环丙烷的是 ( ) A. CH3CH3CH2Cl B. CH3CHBrCH2Br C. CH2BrCH2CH2Br D.CH3CHBrCH2CH2Br 1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 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活化分子总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14.某化学小组欲探究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0.01mol/L酸性KMnO4编号 溶液体积(mL) Ⅰ Ⅱ Ⅲ 2 V1 V2 0.1mol/LH2C2O4溶液体积(mL) 2 2 2 水的体积(mL) 0 1 0 反应温度(℃) 20 20 50 反应时间(min) 2.1 5.5 0.5 A.V1=1,V2=2
B.设计实验Ⅰ和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计时是从溶液混合开始,溶液呈浅红色时结束 D.实验Ⅲ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0.01mol/(L·min)
1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16.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 ΔH<0,改变外界条件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向容积为300m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CO,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下表: 温度(℃) 平衡常数(L/mol) 3325 5.0×10 480 2 230 1.9×10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533
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0×10 mol/L C.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v逆
D.8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n(CO)=0.3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mol/L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9.下列方法不能证明 CH3COOH 的酸性比 H2S强的是( ) A.向 Na2S 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
B.测定 0.1mol/L CH3COOH 溶液和 0.1mol/L H2S 溶液的 pH C.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CH3COONa 溶液和 Na2S 溶液的 pH
D.常温下,pH=4 的醋酸溶液和氢硫酸分别稀释100倍,测定稀释后溶液的 pH
20.常温下的四种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由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③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等体积的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①>② 21.下列有关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18.20mL KMnO4 溶液
B.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氨水溶液的浓度时,最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C.酸碱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一定是反应液的中性点
D.中和滴定时,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如果用待测液润洗,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l2S3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B.配制 FeCl3溶液时,先将 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浓度 C.AlCl3溶液和 Al2(SO4)3溶液蒸干、灼烧的产物相同
+
D.相同浓度的 CH3COONH4和 NH4NO3溶液中,c(NH4)前者大于后者
23.下列各溶液中,有关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
-+-+-
A.10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与6mL 1mol/L盐酸混合:c(Cl)>c(Na)>c(CH3COO)>c(H)>c(OH)
+--7-1
B.常温下,在pH=8的NaA溶液中:c(Na)-c(A)=9.9×10 mol·L
+2-+-+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c(Na)>c(SO4)>c(NH4)>c(OH)=c(H)
--2-
D.溶有等物质的量的NaClO、NaHCO3的溶液中:c(HClO)+c(ClO)=c(HCO3)+c(H2CO3)+c(CO3) 24.下列关于难溶电解质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
2+
A.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增大
-1-1
B.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③0.1 mol·L
-1+
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2--
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AgCl+S=Ag2S↓+Cl
2+
D.25 ℃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后,c(Mg)增大
25.已知:常温下,Ksp(CuS)=1.0×10-36,K sp(HgS)=1.6×10-52;pM=-lgc(M2+)。常温下,向10.0mL 0.20
-1-1
mol.LCu(NO3)2溶液中逐滴滴加0.10mo l·LNa2S溶液,溶液中pM与加入Na2S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V0=20.0mL,m=18
B.若c[Cu(NO3)2]=0.1mol·L-1,则反应终点可能为e点
C.a、b、d三点中,由水电离的c(H+)和c(OH-)的乘积最大的为b点
D.相同条件下,若用等浓度等体积的Hg(NO3)2溶液代替上述Cu(NO3)2溶液,则反应终点b向c方向移动
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6分)0.2 mol某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 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烃A可与HBr加成,与HBr加成后只能得到一种产物,且烃A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①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
②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核磁共振氢谱显示链烃A中有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2∶1,且无顺反异构。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A少两个碳原子的A的烯烃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顺反异构),其中只含有一个甲基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7.(18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工业上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其生产工艺如下:造气阶段→转化阶段→分离净化→合成阶段 (1)造气阶段的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ΔH=+206.1 kJ/mol
①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测得 CH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1所示。处于平衡的时间段
为 、 ;前5min内,用H2表示的速率为 ;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 。
②如图2所示,在初始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t甲 t乙(填“>”“<”或“=”,下同),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CH4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α甲(CH4) α乙(CH4); (2)转化阶段发生的可逆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
一定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 0.5 mol H2O 8.5 mol CO2 2.0 mol H2 2.0 mol 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 (填序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1
(3)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4 mol H2,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0%,体积变为10 L。求: ①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②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且a、b、c均大于0,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 (填“>”“<”或“=”)92.4 kJ。
-1 -1
28.(16分)现有HA、HB和H2C三种酸。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mol·L的HA、HB两种酸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入的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1)HA、HB两种酸的酸性强弱关系为HA HB(填“>”“<”或“=”)。
+-1
(2)a点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mol·L,Ka(HB)=________。
(3)与曲线I上的c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b点对应
-的溶液中c(HB)____c(B)(填“>”“<”或“=”)
-1
(4)已知常温下向0.1mol·L的NaHC 溶液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①若测得此溶液的pH=1,则NaHC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②若在此溶液中能检测到H2C 分子,则此溶液中c(C)_____c(H2C)(填“>”“<”或“=”)。
+--1 +-1
③若H2C的一级电离为H2C=H+ HC,常温下0.1mol·LH2C溶液中的c(H )=0.11mol·L,
则0.1mol·LNaHC溶液中的c(H)________0.01mol·L(填“>”“<”或“=”)。
-1+-1
理科化学参考答案
I卷(选择题 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6分,每空2分)
1 A 14 C 2 A 15 B 3 A 16 C 4 C 17 C 5 C 18 B 6 D 19 C 7 D 20 B 8 C 21 D 9 C 22 A 10 B 23 A 11 C 24 D 12 C 25 C 13 A (1)C6H12 (2) (3) ①; 2,3-二甲基-2-丁烯
②n(CH3)2C=C(CH3)2→.
(4)CH3CH2CH=CHCH2CH3或(CH3CH2)2C=CH2 (5)3种, CH2=CHCH2CH3 27.(18分,每空2分)
(1)①5~10min; 12min后; 0.3mol.L-1.min-1; 升高温度或加入水蒸气 ② < ;< (2)a; (3)①400L/mol ; ② < 28.(16分,每空2分) (1) >; (2) 3×10; 10
-13
-5 2
2
(3)c(Na)>c(B)>c(OH)>c(H);< (4)①NaHC=Na+H+ C; ② >; ③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