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医2014年3月第36卷第3期Hebei J TCM,March 2014,Vol 36,No.3 405 针刺中脘穴治疗前额痛1例 唐文伎杨继国 张星丁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1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关键词】 穴,中脘;针刺疗法;头痛 【中图分类号】R245.31;11741.0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19(2014)03—0405—01 前额痛见前额部及眉棱骨处痛,眼眶胀痛,脉长,恶 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为风邪兼加他邪上扰清空,壅滞 热。我们应用针刺中脘穴治疗前额痛1例,体会如下。 经络,脉络不通所致。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 王某,男,39岁。2013—02—11就诊。头痛数月,加 调相关,其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窍有赖于气 重1周。数月前无明显诱因引发头痛,曾口服正天丸等中 血精微物质的滋养。头痛因于脾者,或因脾虚化源不足, 成药,无明显效果,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患者要求外 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或因脾失健运, 治法,但惧怕针灸,不允许在头部针刺。刻诊:头痛,每日 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患者 发作三五次不等,发作时头脑昏晕、胀痛,以前额部痛甚, 为中年男性,平素饮食不规律,饮酒较多,纳呆,脾胃功能 二目难睁,眉棱骨压痛明显,精神倦怠。平素嗜酒,纳呆, 虚弱,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阻滞阳明经而发为 寐差,小便正常,大便偶有黏腻。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濡。 头痛。 西医诊断:头痛。中医诊断:阳明头痛。证属痰浊型。治 本病治疗上应健脾除湿,化痰降浊。中脘穴为任脉 宜健脾除湿,化痰降浊。考虑其为痰浊停滞阳明经脉,按 穴,又名“中管”、“胃脘”、“太仓”,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 其中脘穴,压痛明显,头痛有所减轻,遂与患者沟通,告诉 脐上4寸,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胃之募 其只针刺1个穴位。针刺选穴:中脘穴。针具选择:苏州 穴,腑之会穴,有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 华佗牌金银制针灸针0.3 mm×40 mm。针刺操作:患者仰 患者头痛部位在前额部,为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之处,中 卧位,中脘穴常规消毒,1.5寸毫针直刺1.2寸,行平补平 脘为胃之募穴,为上、中、下三焦之枢纽,可疏调气机,在治 泻手法,留针30 ar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针后 疗脾失健运、痰湿内盛的证候中,既可消导健脾又可化痰 患者感头脑轻松,前额部疼痛消失。效不更方,续针3次, 祛湿,故针刺中脘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方法取穴少, 诸症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再犯。 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按:前额痛属中医学阳明头痛范畴。头痛可分外感和 参考文献 [1]廖威,张秀丽.“中脘穴”临床应用心得[J].中国疗养医学, 2009,18(6):544.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2]李景轩,佟嫒媛,石学敏.中脘穴在治疗痰证中的作用[J]. 作者简介:唐文瞍(1987一),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 中医药学报,2011,39(1):63—64. 向: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收稿日期:2013—09—04) (本文编辑:习沙) 效果更明显,可以起到互补协同的作用,更具有优势。此 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9):2694—2695. 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经济易学,方便易操作,患者易 [3]赵武,付宇,石鹏,等.针灸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接受,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 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7):878—880. 了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4]赵武,仇雷霞,曹家月.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 参考文献 紊乱32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9):82—83. [1]黄华勇,李莉,谭俏菊,等.行气散足底烫疗治疗腹部手术后 [5]蒋君.中药透热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J].中医药导 肠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医医药指南,2012,10(2):226— 报,2013,19(4):96—97. 227. (收稿日期:2013—06—07) [2] 汪志帼.穴位贴敷结合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 (本文编辑: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