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

来源:爱问旅游网
编制:

环境管理手册

版本/版次:D/0 发行日期:2016/6/20审核: 批准:

1 颁布令

《环境管理手册》是环境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为健全和完善公司的环境体系,确保优质环保产品,营造绿色,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根据ISO14001:20015标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此《环境管理手册》,阐述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活动和要求。

《环境管理手册》是公司环境体系运行时,需长期遵循的法规性文件和准则。 《环境管理手册》于2016年6月正式实施,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

批准人: 日 期: 2016.06.20

2. 公司概述

2.1 公司简介

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SCIEN-TECH CO,.LTD.)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制电路板制造的高新技术独资民营企业。

公司厂房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下设刚性印制板事业部和柔性印制板事业部。公司员工1000多名,其中高中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名,年产能力达40万平方米。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汽车、计算机、医疗设备等领域,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产品质量符合IPC、UL标准。从二000年十月起,公司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2002年12月13日SGS:HK05/05135)。2005年全面推行ISO/TS16949 2002质量体系并再次通过认证(2005年8月23日IATF0012754/SGS:CN05/0223T2)。公司一向注重社会责任,注重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废水水处理站,中水回用站,废气净化塔,以及吸尘系统,并严格按要求执行,于2007年推行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GS:HK07/01662)。

公司奉行“以人为本,制造精品,拓展企业,服务社全”的经营理念;将广纳人才视为公司立足之本;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工艺技术,建立了从市场开发、工程评审、过程控制、品质保证和售后服务的一整套现代管理体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承“诚信、严谨、团结、进取”的企业文化精神,与您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明天!

公司发展

 名称:深圳市******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深圳市**区**镇****第三工业区5栋和6栋

 公司成立日期: 1996年 08月

 主要产品:单面、双面、多层刚性、柔性及刚柔结合的PCB

2.2 公司组织结构

总经理王萱

管理 代表

文控中心

PCB 事业部

FPC 事业部

人力资源部 财务部 仓库

计划部 品质部 生产部 工程部 设备部 计划部 品质部 生产部 工程部 设备部

2.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兹任命本公司 *** 先生为本公司管理者代表(如出差或缺勤时由总经理兼管代理),负责督导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之推动与维持,并执行下列工作: 对外代表公司联络与协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相关事宜; 对内督导环境管理手册、相关程序、作业准则的建立与有效实施; 向总经理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作情况及所需的改进措施;

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实施及管理评审的组织,跟踪验证相关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以及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公司内促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以上任命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望各部门全力支持其工作,服从领导和指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总经理:

日 期: 2016.06.20

2.4 环境方针

预防污染、做好清洁生产; 保护地球、履行合规义务; 持续改进、为社会做贡献!

环境方针注解

1.基本方针

为了贯彻环境保护、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及履行合规性责任的承诺,确保企业能够永续经营,为社会做贡献。

2.覆盖范围

1)适合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2)包括对持续改进和环境保护的承诺;包括污染预防和组织环境相关的其它特定事项; 3)包括对履行合规性责任的承诺; 4)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框架; 5)做好环境物质的控制。

总经理: 日 期: 2016.06.20

3. 引用标准、定义、术语、简称

3.1 引用标准

3.1.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1:2015。 3.1.2. 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3.2 定 义 3.2.1环境管理体系定义 3.2.1.1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表现/行为)的改进;

3.2.1.2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1.3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2.1.4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2.1.5环境绩效

与环境因素的管理有关的绩效。 3.2.1.6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取(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3.2.1.7 合规义务

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3.2.1.8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 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 者。

3.2.1.9 目标:要实现 的结果

注:目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例如: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环境目标,或使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指标等表达。

3.2.1.10环境目标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制定的目标。 3.2.1.11相关方

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受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2.1.12生命周期: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注: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3.2.1.13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3.2.1.14 风险和机遇: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3.2.1.15 文件化信息:组织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以及承载信息的载体。

3.3 简 称

环境管理体系——EM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本公司---指深圳市******科技有限公司

4. 环境管理体系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在建立与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本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本公司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问题,本公司建立《织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来识别并帮助对内、外部环境的理解:

a) 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目标、公司运营法规和政策环境等,并考虑对来自国际的、国家的、区域的以及地区的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所引起的问题。

b) 考虑与本公司的愿景、使命、宗旨、价值观、企业文化、战略方向、业绩表现、员工及能力、原辅助材料、设备和技术、主要污染物、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财务投入等情况相关的问题。

c) 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有关的问题进行监视和评审并及时更新。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因为相关方对本公司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有着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本公司通过建立《织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a) 识别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明确相关方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要求。 c) 确定哪些要求将成为公司的合规义务。 d) 对相关方要求进行监视和评审并及时更新。 4.3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覆盖ISO 14001国际标准的所有要求,并在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问题和相关方要求、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公司组织结构、职能和物理边界、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的基础上,确定管理体系范围为:

a) 印制线路板的制造

b) 公司地址:深圳市**区**镇****第三工业区5栋和6栋 注:污水处理站、食堂的管理是外包 4.4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为实现EMS预期结果,提高环境绩效,公司根据ISO14001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并将与公司所处的环境(见4.1)和相关方要求(见4.2)有关的问题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相关文件 :《织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5. 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总经理通过实施以下活动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 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c) 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 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 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f)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g) 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h) 促进持续改进;

i)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

5.2环境方针

总经理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文件化的环境方针: a) 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c) 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d) 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e) 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沟通,并对所有相关方公开。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通过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向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架构、《条款与要素职责对照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相关文件 :《环境管理架构》、

《条款与要素职责对照表》

6. 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符合性评价管理程序》、《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策划程序》,来确定与环境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并策划应对措施,以: a)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b) 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

c) 实现持续改进。 6.1.2 环境因素

体系办依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新项目评估管理程序》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环境因素评价工作组,对公司的环境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实施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在识别及评价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过程时考虑:

a) 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方的投诉和要求 b) 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 c) 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 d) 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 e) 变更

f) 识别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生命周期的观点

1)在环境因素识别中充分考虑:除了生产阶段以外,还可从生命周期的其它阶段考虑,例如,

A)采购部识别到物料运输耗油并排放尾气(包括车辆故障以致尾

气排放超标等异常状态)、危化品运输的交通事故导致的危化品泄漏等的环境因素;

B)研发部识别到在设计阶段,材料中无害物质的使用、包装的空

间利用;生产中的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使用时的产品安全特性(燃烧特性);产品生命周期终结时的可重复利用材料的回收/回用,不宜降解材料的使用等的环境因素。 2) 制定控制措施中充分考虑,如:

A)采购部门可在原材料采购上可减少运输方的运输油耗,以减少

资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可要求运输方提供经营资质,并提供其运输安全管理的规定,每次运输监管的信息等;与供方(承包方)沟通其环境要求。

B)研发部门可在产品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

每一阶段提出环境要求。详见8.1

环境因素的评价分别对水、气、固体废弃物、能源资源使用、空间使用、紧急情况等方面,根据环境影响的严重性,采用打分的方法进行评价,定出重要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3.1人力资源部依据《符合性评价管理程序》识别出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因素的合规义务,并确定这些合规义务如何适用于组织。合规义务包括组织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须遵守的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6.1.3.2 适用时,与组织环境因素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包括以下方面,企业对其进行收集、登记、及时更新并传达给相关部门执行:

a) 国际的(如:国际公约)、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 b) 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权利机构的要求,包括相关标准、监管机构颁

布的法令、条例或指南; c) 行业规范

d) 许可、执照或其他形式授权中规定的要求;

E) 法院或行政的裁决;

合规义务也包括组织须采纳或选择采纳的,与EMS有关的其他相关方的要求,适

用时,这些要求可能包括:

a. 与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 b. 与公共机关或客户达成的协议; c. 组织的要求;

d.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守则; e.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环境承诺; f. 组织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义务; g. 相关的组织标准或行业标准;

6.1.4 应对措施的策划

体系办依据《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策划程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和机会的识别、评价,并策划应对措施:

a) 风险和机会识别:针对公司内外部环境问题与相关方要求、合规义

务、重要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结合公司现状和已有的优势、劣势识别出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b) 风险和机会的评估: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和机会,进行评估确定其级别。

其中风险评价依据“问题影响的严重程度、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问题出现后解决的难易程度”三方面综合评价。机会的评价依据“错过机会的严重程度、抓住机会的收益大小、应对机会的难易程度”三方面综合评价。 c) 风险与机会的应对策划:可选的应对措施包括设立目标和实施方案、

策划运行控制措施、策划应急预案。 d) 应对措施有效性评价与更新:措施策划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均

应及时进行评价,确认风险是否能降低到可接受程度,或者能否有效抓住机会。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依据《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管理程序》,体系办组织进行EMS目标的拟定,并策划实现EMS目标的方案

6.2.1应综合考虑公司EMS方针等EMS政策意图、风险和机会应对策划等事项,策划EMS目标。EMS目标应:

a) 与环境方针一致; b) 可测量(可行时); c) 得到监视; d) 予以沟通; e) 适当时予以更新。

6.2.2 策划EMS目标的同时,应策划实现EMS目标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

a) 要做什么; f) 需要什么资源; g) 由谁负责; h) 何时完成; i) 如何评价结果,

相关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符合性评价管理程序》

《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策划程序》 《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7. 支持

7.1资源

公司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 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必要的人力资源、环境相关设施、工作环境、监视测量资源和必要的知识。

a) 人力资源部负责保障人力资源 b) 各部门及工程部负责做好环境相关设施的提供与维护 7.2能力

人力资源部确认各岗位在环境管理体系能力需求(包括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并调查确定相关的培训需求,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必需的能力。

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实施、记录保存、有效性确认具体依《环境培训控制程序》实施。

7.3 意识

公司应使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b) 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及危害,以及通过改进所带来

的效益。 c) 明确各岗位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

用及职责。 d) 了解偏离程序运行的后果。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公司建立《信息交流程序》,实施并保持与EMS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 a) 信息交流的内容; b) 何时进行信息交流; c) 与谁进行信息交流; d) 如何进行信息交流。 7.4.2内部信息交流

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EMS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EMS管理体系的变更;

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7.4.3外部信息交流

公司按《信息交流程序》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EMS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ISO14001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 公司确定的实现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c) 文件的表现形式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指导书、表单

记录。 7.5.2创建和更新

创建《文件化信息管理程序》以确保文件得到适当的:

a) 识别和描述(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文献编号);

b) 形式(例如:语言文字、软件版本、图表)与载体(例如:纸质、电

子);

c)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信息,包括外来文件化信息,按《文件化信息管理程序》进行控制,以确保其: 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受到充分的保护。

文件化信息控制措施包括:

a)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易读性; c) 变更的控制(例如:版本控制); d) 保留和处置。

相关文件:

《环境培训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程序》 《文件化信息管理程序》

8. 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公司建立《运行控制程序》、《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管理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信息交流程序》、《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策划程序》,以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和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通过: 8.1.1建立过程的运行准则,包括:

--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 --规定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

--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制定控制措施,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 8.1.2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本公司按以下方式策划和控制运行,以体现生命周期观点: 1)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落实其环境要求,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原料的获取、设计、生产制造和仓储、运输与物流、使用、报废与处置):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①采用可再生能源、环保材料(无毒害、低毒害)、可拆解、易于 获取的材料;

②自然资源的稀缺材料少使用或不使用; ③法规要求,限制使用的,不使用;

④供应商原料加工过程中,考虑是否使用了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原料工艺;

⑤相关方关注的其他内容尽量考虑;

⑥在制造过程中,能源、自然资源使用应尽量减少或高效利用; ⑦在制造过程中,尽量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品(特别关注危化品、限制物质);

⑧包装的简易设计;

⑨包装材料的环保设计,例如:可循环使用,可降解或采用无毒害或低毒害、易降解或便于回收利用的包装,例如:采用可回收的纸箱或纸箱上油墨采用环保油墨、使用或循环使用的胶筐、卡板等; ⑩设计时考虑使用与维护时的可拆解性、易维护性;

⑾客户使用时考虑:通过在产品本体、说明书、内包装袋、外包装箱等方面设计提示、提醒或环境警示标识、说明,影响客户;

⑿使用之后的报废与处置方面:设计时考虑可再生性、可降解性、可回收性、符合法规要求(如WEEE,REACH)、对环境友好性 (不产生有害物质)、符合环保指标要求或程度(如能耗低或能效高等);

2).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并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参见《信息交流程序》中‘(二)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一)信息交流’等内容;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①在供应商准入时,优先选择良好环境行为供方(如:使用了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原料工艺,例如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通过EMS认证等企业等)

②通过供应商环境调查,了解哪些供应商的活动对环境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然后对这些供应商施加环境影响,例如:签订环境协议或声明、定期供应商考核评分中考虑分值等措施; ③可以选择就近供应;

④要求供应商发生环境违法时通报本公司,同时公司对供方施加影响,跟踪供方的违法后的改善情况;

3).在制造过程中,考虑减少对环境影响,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使用低耗能设备;

②尽量优先采用清洁生产类技术-资源利用率高、污染少的环保工艺/技术;

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④工艺优化提高效率

⑤采用能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的污染防治技术; ⑥不使用淘汰了旧的设备或生产技术

4).考虑提供与其产品和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合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在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最终处置等阶段也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并对重要环境因素设立目标、指标、运行控制程序、应急预案等方式进行控制,其管理方式可以是:设计选材、对客户施加影响(如产品使用说明书、用户培训)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综合使用;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运输阶段:

①运输工具,如低排放、环保型运输工具; ②运输方式:集中订单交付、定期交付; ③运输距离:如就近采购、就近中转等 ; (二)包装阶段: ①简易包装;

②减少或不使用不环保的包装方式:例如:少使用包装膜、胶纸 等,尽量多使用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容器,例如:纸箱、胶 筐、卡板等;

(三)使用与维护阶段:

①售后或维护过程中,减少对环境影响或通过培训或知方式,影响 客户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

②从设计上考虑环境保护,见上述8.1.2 1)⑾要求; (四) 报废与处置阶段: ①上述8.1.2 1)⑿要求;

注:以上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可考虑的方面,只是本公司在环境管理 运行时的参考,本公司会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包括财务、技术可 行性、高层要求、管理的局限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尽量考虑减少对 环境影响,但并不一定全部都能在以上方面有具体实践;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建立《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以实施并保持对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并做出响应所需的过程,包括:

a) 通过策划措施做好响应紧急情况的准备,以预防或减轻它所带来的有害环境及安全影响; b) 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 c) 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 d) 可行时,定期试验所策划的响应措施; e) 定期评审并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发生紧急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 f) 适用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公司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

相关文件:

《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9. 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并保持《环境监测管理程序》,用以规定以下监测: a) 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b) 与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的监测, c) 相关单位负责根据设备运行要求,制订设备运行的日常检查及点检文件,对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检查。

d)人力资源部对本公司的应急准备设施,包括消防及报警系统进行常规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及程序规定。

e)对于环境相关法规所要求的污染排放的监测,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联络具有监测资格能力的单位进行,包括工业/生活废水排放、废气、噪声等。 f)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环境事件等进行被动性监测。 9.1.2 合规性评价

a) 体系办负责至少在每次内审前,根据有效的《符合性评价管理程序》做一次合规性评价;

b) 其它相关方要求、投诉等也将作为合规性评价的依据;

c) 针对发现不符合项,由体系办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改正措施,并跟进; d) 评价结果由体系办保存 9.2内部审核

a) 体系办制定保持《内部审核程序》,用以确立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的方案和程

序,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b) 体系办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并策划审核组构成,由环境管理者代表予以批准;环

境管理体系审核的频率每年至少1次。

c) 审核前应编制审核计划表,根据审核计划,环境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指

派经培训合格且与被审核领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组成审核组,负责审核。 d) 审核前,审核组组长组织编制内审检查表。

e)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知会责任部门,发出纠正措施要求表。

f) 委派审核员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记录验证结果 g) 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总结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交管理评审 h) 保存内审记录和纠正措施要求表。 9.3 管理评审

a) 公司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程序》,用以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有效性。一般情况下,管理评审每年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评审的频次。

b) 管理评审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

承诺,批示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需要加以修正之处 c)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审核结果与合规性评价结果; --风险和机会; --环境的绩效;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可能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部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法规的变化; --改进的建议;

--外部交流与投诉、相关方反馈、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 --目标的完成情况; --员工参与协商的结果; --事件调查情况。

d)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环境方针变更的需求; --新目标的设定及改进和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资源需求。

相关文件: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0. 改进

10.1 总则

公司确定改进的机会(参见9.1、9.2和9.3),并实施必要的措施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制订并实施《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程序》以消除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因素,使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具体包括:

a) 对重大客户及相关方投诉或污染物排放不合格、内审及管理评审的不合

格报告,由各部门及公共事务部及时处理,向问题发生部门发出纠正措施要求。

b) 问题发生部门需调查分析与过程及体系有关的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作

记录,提出采取的纠正措施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c) 根据环境目标实现过程中、运行控制、应急、监控过程发现有不良趋势

时,相关部门需确定和实施所需的预防措施,并记录验证的结果。 d) 纠正措施要求由公共事务部负责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并作记录。 e) 必要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10.3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以下方式期望达成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以提升环境绩效:

a) b) c) d) e)

设立目标; 实施运行控制; 进行监控;

进行合规性评价; 采取纠正、纠正措施。

相关文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程序》

附录1环境体系程序文件目录

序号 文 件 名 称 文 件 编 号 职能部门 备 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符合性评价管理程序 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有害物质风险评估程序 环境培训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程序 文件化信息管理程序 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环境物质管理程序 织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新项目评估管理程序 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策划程序 ****/EP-001 ****/EP-002 ****/EP-003 ****/EP-004 ****/EP-005 ****/EP-006 ****/EP-008 ****/EP-009 ****/EP-010 ****/EP-011 ****/EP-012 ****/EP-014 ****/EP-015 ****/EP-019 ****/EP-021 ****/EP-022 ****/EP-023 *** *** *** *** *** *** *** *** *** *** *** *** *** *** *** *** *** 客户验厂要求 客户验厂要求

附件二:条款与要素及职责对照表 职能部门 环境标准条款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对应文件 管人PCB事业部 FPC事业部 文总理力财控仓计品生工设计品生工设经者资务中库 划质产程备划质产程备理 代源部 心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表 部 □ □ □ □ □ □ □ □ □ □ □ 织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 □ □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序 ■ □ □ □ □ □ □ □ □ □ □ □ □ □ □ □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手册中说明 4.4 环境管理体系 5 领导力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符合性责任 6.1.4 策划活动 6.2 环境目标和实现的策划 6.2.1 环境目标 EMS目标与方案管理程序 6.2.2 为达成环境目标的策划活动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4.1 总则 7.4.2 内部沟通 7.4.3 外部沟通 7.5 文件化信息 7.5.1 总则 7.5.2 编制和更新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与响应 9 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内部审核程序 □ ■ □ □ □ □ □ □ □ □ □ □ □ □ □ □ 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同6.1.3 文件化信息管理程序 □ □ ■ □ □ □ □ □ □ □ □ □ □ □ □ □ 信息交流程序 □ □ □ ■ □ □ □ □ □ □ □ □ □ □ □ □ 手册中说明 环境培训控制程序 □ ■ □ □ □ □ □ □ □ □ □ □ □ □ □ □ 手册中说明 手册中说明 手册中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组织架构图 EMS风险和机会及应对策划程■ □ □ □ □ □ □ □ □ □ □ □ □ □ □ □ 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 □ □ ■ □ □ □ □ □ □ □ □ □ □ □ □ 新项目评估管理程序 符合性评价管理程序 手册中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管理评审 10 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程序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直接责任,□表示相关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