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 文海艺苑 NOV.201 0 LITERAaY GALLERY 陈染《私人生活》的“怪异”理论解读 王敏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从“怪异”理论出发,解读陈染《私人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契合点一都致力于:打破既定 的性别等级秩序,打破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规定,消解和颠覆传统男性权威,主张一种更高境界的 超越性别的角色认同。 关键词:“怪异”理论;陈染小说;超性别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12—01 在当代文坛中,陈染的作品打破了两性的界限,书写了同 时,不知从何处,那一只似曾相识的“第 只手”莫名其妙地伸 性情结,深化了女性情谊的表达,开拓超性别意义上探索的新 向我的身体,我再也顾不了更多,迅速地迎了上去,随着我们 篇章。陈染在《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一文中说:“我努力在 舞姿的旋转,一阵颤栗把我沐浴在一种奇妙的欲望里,周围的 作品中贯穿超性别意识。”超性别意识是以性别意识为前提 一切似乎都融化了,全身的皮肤都被淹没在过度激动的麻木 的,它是性别意识的一种提升,一种升华,并不以抛弃性别意 中。 识为代价。这与西方的“怪异”理论的观点十分契合。 在《超性别意识与文艺创作》中,陈染明确地表述了这种 “怪异”理论(Queer Theory)(一译““酷儿””理论)是90年 超性别意识。对于同性恋,陈染认为“没有一个绝然的界限,不 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思潮。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 一定就是说两个同性在一起,有肉体行为就叫同性爱,没有就 桑塔克鲁斯(Santa Cruz)分校的教授、著名女权主义者罗丽蒂 不是”。她说:“我不是一个追求同性爱的人,也不是一个鼓吹 斯(Teresa de Lauretis)首次提出这一概念。这是西方学界在“多 同性爱者,我热爱优秀的男人,也热爱优秀的女性。我只是在 元文化论”的影响下聚焦于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等边 这里说,人类有权按自身的心理倾向和构造来选择自己的爱 缘群体的亚文化研究逐渐合流而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理 情。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这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 论体系。这些现象相对于传统的社会主流的标准化性爱关 异性爱霸权地位终将崩溃,从废墟上升起超性别意识。这样, 系一异性恋而言,它们显得离经叛道,无法让国家和社会接 异性爱与同性爱才会变得同样高贵”。 受。后来被激进的性别派借用来概括他们的理论,取其“反叛 这种按照人类自己的性倾向来选择爱情的观点与”怪异” 传统,标新立异”之意,其中不无反讽之意。 理论不谋而合。当异性恋成为压迫女性的桎梏时,女性对女性 “怪异”理论质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尤其质疑社会 的同性之爱成为打破禁忌、颠覆异性爱霸权、反对男人侵占女 性别身份与性倾向之间的关系。它希望建构一种全新的性文 人的强迫生活方式的另类选择。“怪异”理论不把性别身份视 化。这种文化不仅要颠覆异性恋的霸权,而且要颠覆传统关于 为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将其视为不完整的、局部的和变 同性恋的正统观念。“怪异”理论追求民主和个性,相信同性恋 动的。它认为性爱方式的多元化取向不但解构男性中心主义 和异性恋的分类将最终归于f肖亡,性别和性倾向的问题能够 的意识形态,而且解构性别意识本身。 得到圆满的解决。 陈染的作品和西方“怪异”理论在社会性别的非常规表达 陈染的《私人生活》讲叙了女孩倪拗拗孤独的精神成长之 上的某些观点卜分契合。他们都试图反思父权制社会的对女 旅。她有一个性格强硬、狂妄、烦躁的父亲和一个孤立、羞辱她 性的重压和歧视,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状况,瓦解父权制观念 的T老师。他们是父权制社会的代表。而她的母亲、同学伊秋 中个体与社会、男性与女性、心灵与肉欲等二元对立状态对女 和禾寡妇是对她深有影响的女性。在倪拗拗的世界中,父权的 性的压抑和禁锢,对产生性别歧视和社会性别的社会制度以 压制、专横造成了她对男权世界的抵制与仇恨,于是传统的恋 及异性恋霸权提出挑战。我无法肯定陈染是否直接受到“怪 父情节被弑父情绪所代替,对男性世界的失望使她转向同性 异”理论思潮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同“怪异”理论的主旨 世界寻求心灵的沟通和安宁。小说中,陈染通过细节描写和心 一样,陈染的作品倡导打破既定的性别等级秩序,打破男女两 理刻画,表现了同性之间情欲交融的爱情,平静叙述了倪拗拗 性的社会性别角色规定,消解和颠覆传统男性权威,主张一种 和禾寡妇间的相互欲望需求: 更高境界的超越性别的角色认同,是对男权话语霸权遮蔽女 她开始解她自己的衣裳,以和我相同的姿势站立在我的 性生活本真的一种突围。 对面……她的每一种姿势都使我感到强烈的完美,震撼着我 的全部欲望。 参考文献: 【11陈染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 】.钟山,1994(6) 忽然,我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急切地渴望某种呼吸。这 [2]陈染.私人生活[MI.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