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离骚(节选)》的艺术特色

浅析《离骚(节选)》的艺术特色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浅析《离骚(节选)》的艺术特色

《离骚》是屈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生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创作的最宏伟的第一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高尚品质。课文虽节选了24句,但我们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艺术特色及成就可以概括为“四美”: 一、理想美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诗人开篇就从远古颛顼帝说起,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度非凡,又获嘉名,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要在楚国实现“美政”的理想。他耿耿于怀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楚国的前途。“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乘骐骥以驰骋兮”表现出诗人十分焦虑,两个“恐”字既担心时光飞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情,又担心楚王因循守旧,政治不能革新,耽误了楚国的前途,使楚国不能迅速振兴。 二、形象美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主人公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为实现“美政”胸怀大志、顽强斗争、一往无前。但是在的楚国,他陷于孤立:君王怀疑他,小人陷害他。但他绝不妥协,反而抒发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强理想、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他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重外表修饰。“奇服”“纫秋兰以为佩”既是屈原追求外美的表现,亦是洁身自好的象征。屈原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直、善良、忠诚、公正无私、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这些美德和情操,才是高尚的、美好的人,反之就是卑鄙丑恶的小人。他的这些美学理想在《离骚》里具体表现为赋予抒情主人公美名、美德、美政理想,并以美人、美物等来象征明志。如:美名——肇锡余以嘉名;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人——恐美人之迟暮;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三、风格美

《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屈原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同时又对楚国民歌加以革新、提炼,进而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新诗歌形式——楚辞体。这种新形式,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辞藻华美,对偶工整,且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词,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跌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比起《诗经》来,更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写奔腾澎湃的激情,表现作者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反抗现

实的叛逆精神。诗人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意境,借助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写出他深刻的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但这些神话传说并不受原故事的拘束,而是通过一番自由想象使得诗歌意境极其开阔宏伟,声势十分显赫。 四、修辞美

屈原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在《离骚》中广泛地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触物以起情”和“索物以言情”。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我们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就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他来自喻高洁的品质,披戴着它们具有美丽的华彩。用采摘香草比喻加强自身修养,用身披鲜花比喻保持高洁,这样就更使作品含蓄而富有韵味,增加了作品色彩。《离骚》中的比和兴形象丰富复杂,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起来,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意义的意象群,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从形象本身看来,它是虚构,是想象,但从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来说,又完全是现实的。正如司马迁所说:“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总之,《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

只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