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高职项目教学的缘起,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项目教学的理念与内涵,项目教学的设计与策略,项目教学的实施,项目教学的案例分析及高职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 本书可供高职教育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高职项目教学的缘起
第一节 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项目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 第五节 隐性知识理论
第六节 英国核心技能与美国21世纪信息时代能力理论 第三章 项目教学概论
第一节 项目的标准与分类 第二节 高职项目教学的内涵 第三节 项目教学的标准 第四节 项目教学的特征
第五节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第六节 项目教学的优势 第四章 项目教学的设计与策略 第一节 项目的开发设计与策略
第二节 项目教学的技术与资源支持 第三节 项目教学中学习环境的建设策略 第四节 项目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第五节 项目教学小组分组原则与管理 第六节 项目教学“产品”的属性与规范 第五章 项目教学的实施 第一节 项目任务的确定 第二节 项目的资源分配
第三节 项目任务的展开与控制 第四节 项目成果的准备与评价 第五节 项目的总结与反馈 第六章 项目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 项目教学评价的原则
1
第二节 项目教学评价的特点与内容 第三节 项目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第四节 项目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第七章 项目教学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工科案例 第二节 文科案例
第八章 高职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高职项目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 高职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 全书共六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步骤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对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国外课程体系开发最先进的理念和最佳的实践模式,中国课程改革现状,行动领域设计与开发的要素、标准、方法和步骤,学习领域设计与开发的要素、标准和方法,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的要素、标准和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与方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标准与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解读,新课程体系下高职教师开展教学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胜任能力等。 本书适合作为所有职业教育(高职和中职)教师的培训教材,同时也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及其课程开发模式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一、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冲突 二、学科论的解构 三、职业论的建构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历史演进 二、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现状
二、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对策 第二章 行动领域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行动领域的设计与开发要素 一、职业描述 二、岗位研究 三、典型工作任务
第二节 行动领域开发标准 一、注意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2
二、强调工作任务的典型性 三、符合职业成长规律 四、具有可设计空间
第三节 行动领域开发步骤与方法 一、专业定位与岗位(群)论证 二、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调研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四、归纳行动领域
第四节 行动领域开发案例
一、投资理财专业行动领域开发案例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行动领域开发案例 三、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开发案例 第三章 学习领域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学习领域的开发要素 一、职业能力和知识领域 二、学习领域
第二节 学习领域的设计与开发标准 一、学习领域开发的基本思路 二、学习领域开发的标准 第三节 学习领域的开发步骤 一、职业能力分析 二、知识领域分析
三、学习领域描述和分析
四、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设计 第四节 学习领域开发案例
一、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第四章 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要素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情境的本质及内涵 三、学习情境的开发要素
第二节 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标准 一、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三、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内容 第三节 学习情境的开发步骤与方法 一、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框架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步骤 第四节 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开发案例
一、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案例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案例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心得
3
第五章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第一节 行动导向教学概述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过程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 四、行动导向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必备条件 一、硬件条件的建设 二、软件条件的建设 三、教材的编制和选择
第三节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二、模拟教学法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四、项目教学法 五、引导文教学法
第六章 高职课程改革与教师胜任能力构建 第一节 高职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挑战 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要求 二、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要求
第二节 基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教师胜任能力建构 一、胜任能力的理论概述
二、高职教师胜任能力素质研究现状 三、高职教师胜任能力结构
第三节 高职教师胜任能力发展的策略思考 一、高职教师胜任能力发展的障碍
二、促进高职教师胜任能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高职,2008)
附录2 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部分) 参考文献 后记
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从教学走向课程
本书从“课程”而非通常的“教学”角度研究质量保证主题,并遵循“国际比较、调研归因、根源探寻以及模型建构”的研究逻辑,对高职课程质量保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是国内首部采用这一研究视角,从理论到实践对高职课程质量保证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论述的专著。本书对高职教育研究者,尤其是对当前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书适用于高职教育研究者、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参考阅读。
4
作者简介
黄秋明,男,1963年生,教育学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在《中国高教研究》、《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与合作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高职课程与教学、质量管理等。曾赴澳大利亚、德国、中国台湾等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高职课程现状:“老三段”何时了? 第二节 问题的缘起:从“教学”走向“课程” 第三节 高职课程研究综述:研究范式的转型 第二章 透视高职课程质量保证的国际背景
第一节 美国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AOI”课程整合
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工作本位”学习模式 第三节 德国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第四节 日本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基于《新基准》的自评自检
第五节 美、澳、德、日高职课程质量保证的特点分析及启示:基于双赢的整合 第三章 实地倾听来自高职课程利益相关主体的声音
第一节 全国高职院校师生网上问卷调查:感动心灵的呼唤 第二节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长访谈:理性批判之光 第三节 上海地区企业调查:“核心能力”的核心 第四章 制约高职课程质量的瓶颈问题与根源探析 第一节 课程资源匮乏:“4%”无法承受之重?
第二节 课程管理粗放:“剪切”、“应付”与“封闭”
第三节 课程理念滞后:“理论、科学、知识”PK“实践、技术、技能” 第五章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我国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重构 第一节 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界定:奥古斯丁之谜? 第二节 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模型:TQM&PDCA
第三节 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分类指标:穿行于“应然”与“突然”之间 结语 附录
附录1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与教学质量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2 上海地区企业问卷调查
附录3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机械制造硕士专业规定总纲 附录4 巴伐利亚州高等教育法(节 译)
附录5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四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附录6 与本书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