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退休返聘人员需要买工伤保险吗

退休返聘人员需要买工伤保险吗

来源:爱问旅游网

企业退休返聘人员不可以参加工伤保险。返聘人员不具有《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者身份,他和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的只能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

一、江苏省养老保险补缴新政策

2021年2月1日,江苏人社厅、财政厅、税务局联合出台了《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办法》,其中明确了可补缴的11种情形,具体情况如下:

1、1991年12月31日前为按当地规定规定缴纳固定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可补缴原固定工退休社会统筹费。

2、1991年12月31日前,未按当地规定缴纳劳动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补缴劳动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保险费。

3、原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户口的临时工,未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个人可从1992年1月1日起补缴养老保险费。

4、除第3项规定企业外的其他城镇各类企业及预知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和原企业所有制、县/区属以上城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未经劳动部门批准招录的职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和从1996年1月1日开始补缴。

5、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企业、城镇街道办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其职工自当地实行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之月至1995年12月31日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以补缴。

6、临时工后专为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在当地实行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后从事临时工期间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补缴。

7、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和依法成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可从2004年2月1日起补缴。

8、乡镇企业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和本人可从2006年3月1日补缴。如果是国家统配或城镇待业人员被安排到乡镇企业工作,若没有达到退休年龄或缴费年限不足,可从1992年1月1日开始在原工作地补缴。

9、有雇工的个体商业户,可从2011年7月1日开始补缴。没有雇工的话,可从参加养老保险之月起开始补缴。

10、没有终止劳动关系的农民轮换工在现岗位上被录为正式工,在最后一次在本单位连续轮换的工作时间,可以补缴。

11、附加国家和江苏省规定的其他可以补缴的情况。

二、职工未就业配偶也能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其符合规定的生育医疗费用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旧政策:

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除外)、自收自支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杭州的生育保险实施定额支付,标准是:顺产(含7个月以上引产)每人次2400元;助娩产2800元;剖腹产5000元;7个月以下引产1600元;流产1000元。

按原政策,产假期间的工资,是按照本人的平均工资来算的,生育保险费用审核拨付时间为20个工作日。

新政策:

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12个月以上生育的,还可以拿到一笔"生育医疗补贴费":剖宫产2000元、助娩产1500元、正常产(含顺产、流产、引产)1000元。

新《办法》规定,要按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生育保险费用审核拨付时间为15个工作日。

新老政策对比:

1、对扩大参保范围

将事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到了参保范围。

2、医药费减少

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结算生育医疗费,即可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来报销。

3、产假工资增加

平均每位产妇可以多拿5000元以上。

4、审核拨付时间缩短

审核拨付时间缩短了5个工作日,2012年1月1日,产检,生孩子,走医保,不再走报销流程,方便很多妈妈,资金不再堆积。

三、工伤的法律保障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工伤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范围。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