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违反假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违反假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来源:爱问旅游网

伪造假劳动合同的后果及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况。伪造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属于无效合同,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也无效。伪造劳动合同属于伪造证据,可能受到罚款、拘留等处罚。劳动合同可能因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合同形式不合法而无效。伪造劳动合同没有法律效力,需要通过其他证据证明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

一、伪造假劳动合同什么后果

1、采取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属于无效合同,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属于可撤销合同,受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若当事人双方采取恶意串通,签订的合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订立的合同无效;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纠纷,劳动合同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提交,如果用人单位作假,属于伪造证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哪些是无效的劳动合同

1、已成立的劳动合同也可能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引起无效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4)合同形式不合法。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2、所伪造的劳动合同肯定是不具备任何的法律效力的。没有劳动合同又需要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得收集其他的证据证明劳动关系,而不是伪造假的合同。

结语

伪造假劳动合同的后果严重。若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属于无效合同,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若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伪造劳动合同作假,构成伪造证据,法院可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法院审理案件者可受罚款、拘留,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劳动合同可能无效的情况包括: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违法、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形式不合法等。伪造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应收集其他证据证明劳动关系,而非伪造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一条 【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