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农田属于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应依法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刑法》相关规定,非法占用耕地、改变土地用途、毁坏耕地等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毁坏农田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无论是自然人还是单位,只要故意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并造成大量耕地毁坏,都会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分析
破坏农田属于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应该依法处罚。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毁坏农田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耕地管理制度。
本罪的对象是耕地资源。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而且对于占用耕地改作他用会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坏的结果也是明知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为故意。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的动机多种多样,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结语
破坏农田属于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应依法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非法占用耕地、改变土地用途并造成大量耕地毁坏的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并可处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法规且会导致大量耕地被破坏,但仍故意进行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一百条 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财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原状;造成损失、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者以其他名义侵害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应当赔偿损失,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18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防沙治沙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