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为两档刑期:一是个人非法吸收20万至100万、单位非法吸收100万至500万,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二是个人非法吸收100万以上、单位非法吸收500万以上,或因重复犯罪,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罚金。情节严重者包括:多次、广泛非法吸收;造成他人严重经济损失、自杀、精神失常等后果;胁迫、欺诈手段吸收;恶劣社会影响、危及社会稳定等。
法律分析
依据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两档刑期,分别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另一档是三到十年有期徒刑。
第一种: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情形: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万元至100万元,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至500万元;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损失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情形: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500万元以上,或者因本罪行为受过两次处罚,两年内又犯的;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次数多,范围较广的;因不能归还造成他人严重经济损失的,或者引起自杀、精神失常等后果,或者采取胁迫、欺诈等手段吸收的;
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引起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恶性事件,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拓展延伸
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罪的刑事责任与法律防范措施
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罪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公众存款并占为己有的行为,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犯有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罪的犯罪分子,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取决于犯罪的具体情节、数额大小等因素。一般来说,涉及较大数额的犯罪行为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为了预防和打击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罪,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防范措施。首先,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运营和业务行为,确保公众存款的安全。其次,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罪的界定和刑事责任,提高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公众选择合法、安全的金融渠道。
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和法律防范措施的加强,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公众存款的安全,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结语
公众存款非法吸收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将追究刑事责任。为了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并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刑事追究和法律防范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公众存款的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以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