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防诈骗致家长一封信

防诈骗致家长一封信

来源:爱问旅游网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生、家长:

  你们好!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态势愈加猖獗,手段越来越隐蔽、越发具有欺骗性,受害人数不断增加。阿拉善盟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出的反诈周报中,记载了3月11日至3月17日,阿拉善盟电信诈骗案件立案8起(阿左旗4起、阿右旗1起、额济纳旗1起、腾格里2起)。为有效遏制诈骗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防范意识,请您认真阅读,并将此信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及邻居,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01.常见的诈骗类型

  网络兼职诈骗

  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

  网络贷款诈骗

  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贷”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就是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医保局、银行等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冒充老师诈骗

  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者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纳费用的,就是诈骗。

  冒充亲友诈骗

  网络交友诈骗。凡是网上认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段时间熟悉后推荐的网络赌博、网络投资等平台,均是以骗取本金为目的的诈骗。

  虚拟物品交易诈骗(游戏账号)

  凡是要求私下交易、使用对方推荐的网站或者APP进行交易的网络游戏充值、网络账号交易,就是诈骗。

  02.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扫码、不转账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电视、新闻、公众号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有盲目自信,自己一定不会被骗的心理。

  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密码、验证码),更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遇事不要着急,可以通过拨打110或者到就近的派出所进行咨询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进行拦截,实名注册,并开通预警设置。

  诈骗手段

  随着近期疫情的反复,不法分子又将诈骗手段用在了疫情流调上,他们往往会在拨打电话后告知对方去过高风险地区,同时通过制造急迫感和焦虑感趁机询问对方的个人财产等等与疫病防控无关的信息,从而进行诈骗。

  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家长:

  1.凡是“不要求资质”,且放款前要先交费的网贷平台,都是诈骗!

  2.凡是刷单,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络交友,诱导你进行投资或赌博的,都是诈骗!

  4.凡是网上购物遇到自称客服说要退款,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领导”“熟人”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公检法”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下载APP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让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9.凡是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的”,都是诈骗!

  10.凡是非官方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请您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不轻信,不盲动,不贪小利,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一、未知链接不点击

  二、陌生来电不轻信

  三、个人信息不透露

  四、转账汇款多核实

  总之,疫情当下,防骗的同时也一定要记得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务必提供准确信息。若故意隐瞒情况,将承担法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