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程序:递交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或不受理,受理后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被申请人应提交答辩书,未提交不影响程序;用人单位须提供相关证据,否则承担不利后果;公开进行,除非当事人协议或涉及秘密;开庭日期提前通知双方,可请求延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法律分析
(一)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二)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自做出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说明理由,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四)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协议不公开进行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拓展延伸
工伤索赔流程及注意事项
工伤索赔是指受伤员工通过法律途径获取赔偿的过程。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受伤员工应及时报告雇主,并寻求医疗救助;其次,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填写工伤申报表格,并收集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和事故报告;接下来,向劳动仲裁机构递交索赔申请,并提供所需文件;仲裁机构将调查事故并进行裁决;最后,根据裁决结果,雇主应支付相应赔偿。在进行工伤索赔时,注意事项包括: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保留证据、遵守申报时限、积极配合调查、寻求法律援助等。正确理解工伤索赔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受伤员工维护自身权益并获得合理赔偿。
结语
工伤索赔流程包括递交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仲裁机构受理申请并通知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仲裁公开进行,最终根据裁决结果支付赔偿。在此过程中,受伤员工需及时报告雇主、收集证据、遵守申报时限,同时了解法律法规、寻求法律援助。正确理解工伤索赔流程与注意事项,有助于维护员工权益并获得合理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二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