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神奇的极光》学案

《神奇的极光》学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神奇的极光》学案

  学习目标:

  1、 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成因原理

  2、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学习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培养独立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步骤:

  一、 导入  新课

  二、 注音

  穹窿( ) 俯瞰 ( ) 萦绕( ) 晨曦 ( ) 棒槌 ( )贮存(

  ) 遁辞 ( ) 陨落 ( ) 摇曳 ( ) 一瞥 ( )

  解释词语

  行云流水

  生花妙笔

  出神入化

  翻云覆雨

  叹为观止

  三、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文章由哪三部分组成?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概括文章的总体思路。

  2、 文章第一部分引述了拿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书后练习一)

  3、 第一部分是古代中外传说中的极光,那极光到底是什么?她有何特征呢?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方法:(1)辨析重要信息和一般信息及代表重要信息的具体语句。

  (2)各信息点处于分散、零乱状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整理。

  4、 极光的美名不虚传,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结合书后练习二第1、2、3题)

  四、 研读第三部分第三段

  1、 本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是如何进行打比方的?

  2、 电视机的成像需要那些条件要素?极光的形成需要那些条件要素?两者的要素之间是如何对应的?

  3、 电视机的三要素之间是怎样运动产生图象的?

  4、 极光的三要素是怎样运动产生极光的?

  根据以上分析,请用下定义的方法来对“极光”作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解说,要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巩固练习:课课练“语段精读”

  五、 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课课练P15-9)

  1、打比方 2、举例子 3、分类别 4、下定义

  六、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那些特色?

  a) 形象的描述:如讲附宝的故事、伊欧斯的故事、在形容极光形体高度变化之大时用的一些词语

  b) 准确的概括:课文对极光的本质、成因、形成条件等都作可概括叙述。

  c) 通俗的比喻:把 比喻为“自然界这个魔术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把

  比喻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象管”;把 比喻为“荧光屏”;把 比喻为“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象”

  七、 布置作业 

  a) 课课练“阅读迁移”

  b) 预习<<时间和空间的旅行>>

  c) 读本第六课

  d) 《基因工程浅议》

  八、 同步训练

  1、指出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1)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的新生枝芽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经蜜蜂混入其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反复加工而成的胶状物质。( )

  (2)……要想判断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说明方法有哪些。中学生大致掌握以下几种方法即可,如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列图表。( )

  (3) 林的作用主要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 )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行贿被判处死刑,其贪污受贿数额之巨令国人叹为观止。

  C第二次信息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对此,我们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采取掉以轻心的态度。

  D这一支曲子演奏的出神入化,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