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2 设计人: 徐继荣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青蛙看海》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学习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而多媒体却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新形象,激起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引入学习的情境,并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保持持久稳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果采用平淡、枯燥的教学手段必定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以及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得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解决措施: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通过朗读、议论、想象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解决措施: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青蛙看海。
1、认读课题。
2、识记课题,跟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2
直奔主题
初读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不知不觉”、“展现”。
4、指导学生练读课文。
5、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引导学生评议,及时指导。
7、适时范读、引读、导读。
8、请小组比赛朗读课文。
9、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用红色笔划出其中不认识的字词。
2、自主学习生字。
3、相互交流,理解词语。
4、各人反复练读课文。
5、分别有不同的学生朗读课文。
6、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评议。
7、多种形式练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1
整体感知
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记忆字形:吸,右部“及”,不能写成“乃”;失,上面要出头;“阶”左窄右宽;“喝”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描红、临写。
3、指导学生当堂巩固生字。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级( ) 喝( ) 失( )
极( ) 渴( ) 矢( )
1、识记生字,记住这些生字的特点。
2、认真按笔顺练写,注意写字姿势。
3、分小组交流组词,完成课堂练习。
12
扫清学习障碍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相机板书“难”)
指名回答
4
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引出登山之难。
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a、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
b、你能读出山的高吗?指名读,齐读。
c、“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a、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b、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3、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可通过读后面的课文,我们却知道青蛙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二)演读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
2、交流,动作体会“跟着跳”。
3、以第四自然段为例,指导表演。
7、再演明理:
①生表演至小青蛙累时,让小青蛙说感觉。
②小青蛙和松鼠歇息,其他学生想象青蛙登山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青蛙、松鼠继续跳,其他学生为其鼓励或加油。
8、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出示大海图),你有什么想法?(相机擦去“?”,改为努力)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交流:
3、想象:山会有多高?
4、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5、交流
6、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
7、练读、指名读。
8、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1、 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的?把有关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
2、交流
3、同桌读4——11自然段,讨论该怎样演。
4、同桌互演。
5、指名演、评。
6、生表演
25
围绕“登山之难”精读此段,读、想象相结合,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登山确实难,为后面的明理打下铺垫。
演读此段,以读为主,以演为辅,通过表演促使学生朗读课文,又通过表演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演、读结合,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青蛙为了看海而付出的努力,受到启发。
总结全文
三、总结升华:
学生介绍自己或他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想法,激起学生学榜样的愿望,从而使努力克服困难的要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学生说听后或学课文后的想法,想对谁说就对谁说,相机总结全文。
6
通过对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想法,激起学生学榜样的愿望,从而使努力克服困难的要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9、青蛙看海
努力
难———→看到海
教
学
反
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