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指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板书)
3、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
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态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一“奇”。
b、“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什么?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颜色很暗淡,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大门上的把手,它跟铁锭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颜色怎样?(暗淡,发黑),感觉它的质地怎样?(坚硬)。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
(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c、“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理解“锻铸”。(先作字面的理解)这又是一“奇”。
(3)谁来读读它的这一“奇”?
d、“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 生命力强……)
(2)理解“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怎样的感觉。
4、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态上的“神奇”,指名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让大家整体感受这株“神奇”的柳,并齐读。
师: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出示)这是一株( )的柳树。在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能长出这样高大粗壮的柳树,难怪作者要说——(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引发想,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
1、过渡:那么,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形态方面这三点呢?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什么?(作者对柳树的大胆猜测和想象这株柳的生长过程的)它的生长过程更体现了它的“神奇”,把其中反应柳树“神奇”的语句画下来并读好它。
3、交流。
a、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示)
(1)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
(2)但是这株柳树呢?(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3)它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联系上文找找、读读、感悟。
(4)“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保存了生命”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唯一)
(5)它怎样创造了奇迹?联系上文找找、读读、感悟。
b、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出示)
(1)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摧毁”具体指这株柳要经受哪些考验?
(2)“一次又一次”你体会到什么?找出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读读、感悟。
(3)由此可见,这株柳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播放录音】师激情描述: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它又怎样面对的?(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险些连根拔起;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柳叶都被吹得四分裂……)
(4)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5)再回到第五小节,看看你对“锻铸”这一词又有新的理解吗?是什么锻铸了这株柳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是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还有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这株柳树靠什么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上?(顽强的精神)
(6)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这是一种多么——顽强!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这么高大粗壮,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啊!这株柳树撑立在青海高原上,靠的就是这一顽强的精神!
(出示)这是一株( )的柳树?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学习这一部分时,课堂须灵动,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转,课堂要有新的生成和亮点。)
四、比较体会精神:
作者的思绪一发不可收拾,由高原之柳想到了谁?家乡柳树有什么特点呢?进行课文的引读。文章要赞颂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儿却写家乡的柳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运用对比、衬托,突出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师:面对这样一棵柳树,难怪作者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五、感悟品质,深化情感
师: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一定入选。要是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几句呢?
1、(出示句子)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中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柳树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几乎是九死一生。我读懂了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2、这株柳凭着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联系上文进行理解、感悟。
3、作者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站在这样一株柳树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谁?(霍金、张海迪、海伦、史铁生、贝多芬……这株柳树不正是这些人的化身吗?你能把最后一句话进行改写吗?(命运给予他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他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辉煌的人生。)这株柳树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
小结:这株柳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道风景,撑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面对这样一株柳树,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老师希望你也能成为像这珠柳树一样的人。如果你现在就站在青海高原这株神奇的柳树下,你肯定有许多话要想说,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
六、总结。
1、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时,我相信,这株昭示伟力、造就奇迹、显现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永远记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读题)
作业设计:
1、勤于积累: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精彩的语句。
2、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张海迪》读完后,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样 子 高大 粗壮
青海高原-株柳 神奇 环 境 干旱 寒冷 顽强
历 程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