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礼貌教学设计

谈礼貌教学设计

来源:爱问旅游网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3.引导学生多途径获取有关文明礼貌的广博知识,走向社会,宣传文明礼仪常识,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追“礼”溯源,“谈”字入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文字,看看怎么写——师板书小篆“ ”。有认识的吗?

  2.师讲解:左边的 表示神圣,右边上面代表酒,下面代表高脚器皿。连起来表示神圣地将酒倒进高脚盘子里。这是古人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幸福的。现在一般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这就是礼貌的“礼”字——板书“礼”。

  3.(板全:礼貌)你知道哪些礼貌用语?

  (学生说:请问、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

  4.哦,都知道啊,那我们就(板全课题)一起来——谈礼貌。读课题。

  二、畅谈礼貌内容,

  1.如果让你来谈礼貌,你会谈关于礼貌的什么呢?

  2.生交流:(礼貌的种类、起源、趣闻、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名人轶事,关于礼貌的生活小事,礼貌的故事、好处等等。)

  三、读课文,说内容。

  1.看来同学们都是谈话高手,那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到108页,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大家读得很投入。你发现作者谈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了吗?

  生1:文章谈到了礼貌的古训格言。

  生2:礼貌的故事。

  生3:谈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四、谈古训,明观点。

  1.理解古训。

  作者和我们谈礼貌用上了古训,列举了事例,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古训,请刚才那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出示古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张贴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指名读。(2到3人回答)

  3.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谈谈。(出示: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4.理解“君子”“失色”“失口”的意思。

  此处的“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失色就是——态度粗暴,失口就是——出言不逊。

  5.连起来读读它的意思。

  6.由此可见——(引读: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读故事,提炼故事。

  1.谁来读读与礼貌有关的三个故事。

  2.指名读2—4节。每读完一节就引导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铺垫:读熟课文,能说出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聚焦故事,说事明理。

  (过渡: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故事一:

  1.请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二小节,读后想想:牛皋与岳飞的问路有什么不同呢?

  2.反馈。

  生1:他们问路的动作(行为)不同。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如果学生没能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说出来,教师引导:关于动作方面,还有补充吗?

  生1:牛皋是在马上“吼道”,岳飞是“离镫下马、上前施礼”。

  生2:语气不同。牛皋用的是“呔,老头儿、爷”等称呼词,一点也不讲礼貌;岳飞用的是“请问、老丈”等表示尊称的词。(如果学生没能将表示语气的词全找出来,教师引导:关于语言,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启发引导:像牛皋这样的表现就叫——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如果学生说不出结果不同,教师这样引导:他们的语气、行为不同,结果呢?)

  生3:结果不同。(老人没给牛皋指路,还骂他是冒失鬼;老人看到岳飞彬彬有礼的,就耐心地给他指路了。)

  3.(顺着结果的不同),这就叫——“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齐读)

  正所谓——(师说)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现在你能说说谁是君子吗?

  学生说到岳飞彬彬有礼时,我说:英国艺术家温特说过“彬彬有礼是高贵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

  5.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个小故事。齐读第二节。

  故事二:

  1.第二个故事,我想请你们推荐班上最擅长朗读的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当时的画面。

  2.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文字读出人物的内心。我相信当你们再次细细品读时,会不知不觉走进女青年丰富的内心世界。

  3.想象补白。

  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心想:            ,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想:                ,便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理答:礼貌就是不小心伤害别人后的真诚道歉;礼貌能增进理解,化解矛盾;礼貌还是对不起之后的没关系;礼貌就是体谅他人、理解他人。

  (学生的想象如果说不到“礼貌”上,教师一定追问,引导学生说到“礼貌”这一关键点上。)

  4.对于女青年和小朋友,你认为谁是君子呢?

  生1:女青年是君子。她的裙子被踩脏了,没有发火,小朋友道歉后还微笑着说对不起。

  师评:微笑、谦让是君子的名片。

  生2:女青年裙子被踩脏后没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师: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君子的道德修养。

  生3:小朋友也是君子。他能真诚地向人道歉。

  师:真诚是君子的美德,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生4:我认为他们都是君子。女青年谦让、沉稳,没有失色于人、失口于人,小朋友及时真诚地道歉。

  师:他们都是谦谦君子,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5.看来,礼貌待人实在是太重要了,引读——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故事三:

  1.让我们聚焦第三个故事。请大家默读第四小节,读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2.同桌交流。(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3.指名交流。(学生会说:我很受感动或我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师追问:为什么会深受感动或哪里让你没想到呢?)

  出示的话:

  周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

  生1:周受到伤害,不但没生气,反而安慰朱师傅,看出他很宽容。

  (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引导:还有哪些同学也关注了这句话?如果学生语气词关注的不全面,教师这样引导:句子中还有什么词也让你有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没关注到语气词,教师也这样引导:句子中还有什么词也让你有自己的感受?)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你来读好这句话。生感情读。

  生2:自己身居高位却称呼身边的师傅为“您”,而且一直用了三个“您”,看出他是一个文雅之人,很有修养。

  师:文雅、和气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情操。我们一起来读读的话语。

  4.(我们就这样说着说着就说出了我们的共同心声,也说到了作者的心坎里。)由此可见——(引读: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5.受到伤害依然心怀他人,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读了的话,你对“君子”这个词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师:“君子”就像这样文雅、和气、宽容;“君子”就是“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五、生成观点、丰富“礼貌”。

  1.三个故事,从古到今,有来自历史故事的,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源自伟人故事的。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们一定体会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生:

  生:

  2.你们说的意思与作者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啊。(点击出示)齐读观点。)

  (板书:和谐  美好)

  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吗?

  (铺垫:准备一到两个看到过的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礼貌有关的故事。)

  4.写下对礼貌的理解。

  礼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中。

  难怪有人在读过这篇文章后说——(礼貌是躬身行礼的问路;礼貌架起了人与人理解的桥梁),通过今天的交谈,你对礼貌又有怎样的认识呢?就让我们拿起笔写写吧!

  句式:礼貌是躬身行礼的问路;

  礼貌架起了人与人理解的桥梁;

  礼貌                             ;

  礼貌                             ;

  ……

  (礼貌是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礼貌架起人们理解的桥梁;礼貌沟通了人们的心灵;礼貌能反映人的情操和文化修养;礼貌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礼貌使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礼貌是道德人生的开始;礼貌是创建文明社会的天使。)

  3.连句成诗。

  (教师巡视,在好的同学旁边打上五角星,汇报时次第朗读。)

  六、拓展应用,建构礼貌课程。

  1.搜集与礼貌有关的图片、儿歌、故事、礼仪教育短片。

  2.向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宣传自己所知道的文明礼貌知识。

  3.“道德讲堂”进社区宣讲活动。

  具体内容:文明礼仪图片文字展览;儿歌故事连播;礼仪教育短片展播。

  实践反思:

  在此次“道德讲堂”进社区宣讲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他们纷纷上网查阅古今中外文明礼仪小故事,寻找相关图片。最让人感动的是有些孩子为了取得较好的宣讲效果,别出心裁地将有关礼仪常识、道德格言创编成朗朗上口的儿童,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则将一些经典的故事录制成光盘,家长在电视台的孩子借助家长资源找来了一些文明礼仪的教育短片。

  一切准备就绪时,我们联系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利用休息日,和孩子一起组成“道德讲堂”宣讲团。他们乐此不疲地将准备好的资源带入社区,进行现场宣讲。

  整整一天的时间,孩子们非但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充实。正如一位同学在活动感言中所说:“平时我们的课堂在学校,主要由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关于文明礼仪的文章。今天我们自己成了文明礼仪的宣讲者,真是过瘾!特别是当看到我们的活动吸引了大批男女老少时,我们有一种成就感。我们将文明礼仪带入了社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礼仪的典范。”

  还有些同学从创建和谐家园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收获:“此次宣讲意义重大,我们小学生也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了。但愿我们此次的‘道德讲堂’宣讲活动,能为常州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虽然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久远绵长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学语文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与人交流。《谈礼貌》能在课堂上呈现的也许只有一课时,但由教材延伸出去的“礼貌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也许会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在设计“礼貌课程”时,没有囿于教材,而是将课程的视野引向学生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试图开发出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的潜能为“二度开发”文化课程。不仅将视野停留在课堂,更引向学生鲜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并与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开展的“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开发出儿童化的“道德讲堂”,从而将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嵌入学生的生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