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取胜,以“法”创新 ----《秦兵马俑》教学新构想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4
以“读”取胜,以“法”创新 ----《秦兵马俑》教学新构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2、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二十五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二、 预习汇报,交流共享。
1.汇报字词及读文的情况,同桌互查。
2.简要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信息
[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及时吸收反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确定教学活动的新走向。]
三、读课文,体悟积累。
围绕课文过渡段(第三节)为全文划分为二个研究课题,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词语赏析读
a从文中找出规模宏大的句子。
b出示句子: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62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c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列数字、举例子等等)
d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 想像画面读
引读:面对这幅画,面对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自由读课文4———10节,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俑,美美地多读几遍。
a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俑。
b推荐代表发言。
c师生评议
d想象着画面,读出自己对俑的喜爱。
3. 表情陶醉读
引读: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兴趣盎然,老师也想读一读(配乐读“武士俑”)
a评议老师的范读(老师读得好)
b教给读书方法:带着表情,把读书当着一种乐趣,并陶醉其中。
c选择自己喜欢的俑,仿效的老师的样子诵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对作品个性解读的过程。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出示:
1.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2. 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
3.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4.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5.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a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b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
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儿让学生题词留言,便是至于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附教学实录: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对秦兵马俑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是意犹未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秦兵马俑的风采.为了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幅秦兵俑开掘的一号坑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赞一赞秦兵马俑吗?
生:美妙绝伦、栩栩如生、盖世无双……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重点讨论,研究的话题,实际上也是第3节过渡句提供给我们的。(回忆第3节的内容)即板书:(1)规模宏大(2)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第一个话题,请同学们迅速从文中找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生:通过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列数字等。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愿意读给同学们听吗?
师:哇塞,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生:因为我是抓住文中关键词来读的,如“足有”、“最大”、“最多”
师:老师从你这儿又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谢谢你。
出示:词语赏析读
师:其他同学,也想学着她的样子读吗?人多气势壮,我想你们一定会读好的。
出示: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师:对着这幅画,对着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我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你睢(指着图画对照描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不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糜的大军吗?。
师:真是因为有如此高超的制作工艺,秦兵马俑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下面,我们再次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仔细瞻仰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第二个话题。
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4———10节,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俑,美美地多读几遍。
师:看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能用书上的语言把你们喜爱的一种俑介绍给同学,让同学听了你的介绍,也喜爱上它,可以吗?
a先小组互相交流(略)
b哪位同学来介绍
生:介绍(给图画课件)(略)
师:哇,你简直能胜任解说员。本来老师不太喜欢这种俑,经你这么一介绍,嘿,还真也喜爱上它了,你真有本领!你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也能把它读好,有信心吗?老师这儿作-友情提示:
出示:想像画面读:
师:即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例如,在读到将军俑时……有人理解吗?,讲给他听。
生:(略)
师:老师相信你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课文。
师: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你对这种俑的喜爱了。其他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试(齐读)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带劲,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来真格的,还真有点紧张,来点掌声,好吗?谢谢,谢谢。
师:配乐读“武士俑”。(响起掌声)
师:你们的掌声代表什么?
生:是我们对您读书水平的折服。
师:是吗?现在老师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是带着表情,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陶醉其中,明白吗?
出示:表情陶醉读
师:心动吧?赶快行动吧!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介绍。
……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介绍。
师:看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爱上了兵马俑,难怪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以来,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出示: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国民党主席连战: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真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师: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还有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得以发扬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萧克说得好:
出示: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师:这里的“先人”就指古代劳动人民,“来者”就指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师: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萧克先生的话,永远铭记住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史命。(齐读萧克先生的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