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乡 愁 余光中
教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习用具体物象抒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情感。教学难点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过程与方法课前积累情境导入出示课题介绍作者朗读诗歌解析诗歌含有“愁”的古诗词名句:(课件出示,学生浏览)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老师由屈原《九章.哀郢》中的“狐死首丘”的意思引出人不得不承受思乡之情,从而导入本课。余光中:中国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幼时异地求学,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到中国台湾,从此远离故土;婚后赴美读书,不能与妻子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且思考: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思乡之情)2、怎样读出这种情感呢?(1)学生泛读的一节,生点评,老师指导。(2)试读其他三节3、听朗读录音,总结朗读技巧深入探究——感受诗歌的意象a作者把乡愁分成几个阶段来写的?能找出标志性词语吗?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时间顺序)课前积累法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用课件展示课题和作者介绍,指学生读。诵读法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只有对诗歌反复朗诵,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设疑引导分析法课件演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时间顺序)品读诗歌拓展训练总 结b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种事物都寄托作者对谁怎样的情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 (妻子) (母亲) (大陆)c总结:托物寄情的写法和意象的概念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本文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你认为乡愁是什么?请仿写一句。乡愁是————————————。德育渗透老师用课件演示课文结构总结归纳法仿写训练法落实情感目标板书设计小时候→邮票→母子离愁 个人之思↓ ↓ ↓长大后→船票→夫妻离愁↓ ↓ ↓ ↓后来啊→坟墓→丧母哀愁 ↓ ↓ ↓而现在→海峡→思归浓愁 家国之思时间顺序 意象 情感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