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盗用商标被知道了怎么办

盗用商标被知道了怎么办

来源:爱问旅游网

盗用商标被发现后,盗用人可以积极与商标权人协商赔偿的问题,最好是委托律师处理案件,尽量减轻处罚。

一、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如何进行商标侵权后的损失赔偿评估

1、法律经济学者认为各项经济活动,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需要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有关经济法律制度的安排应以费用最小为宗旨,而区别于传统法学观念认为的法律仅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所以通过法律经济分析能够合理地作出有关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制度的安排,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保护,促进市场的交易活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民法是商品经济法律关系的反映,属于经济法律范畴。商标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亦是属于经济法律的范畴,故有关商标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设计也应该遵循经济法律分析的逻辑,即,有关商标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的设计应填补权利人因侵权而生的全部损失,使得侵权人承担因侵权带来的全部外部性成本。

2、商标侵权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虽然我国《商标法》第52条明确列举商标侵权的五种情况并且辅之以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商标权保护的法律责任体系,但是这三种法律责任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均是依靠国家的强力干预来达到对商标权的保护,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国家在解决外部性的过程中,即在制止侵权的过程中又制造了新的外部性成本,而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是无法作到该部分外部性成本在极大程度上内化到侵权人的行为模式中来,由此必然造成社会承担该部分成本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详言之,商标侵权行政、刑事责任在制止侵权上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行政、刑事责任虽然对侵权人具有威慑力,然其侵权而造成的损失却由权利人承担,而非内化到行为模式中,由此造成对权利人权利保护的不利;另一方面,行政、刑事责任的追究又是与侵权行为的情节紧密相联,尤其是刑事责任,这有可能使一些轻微的商标侵权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所以,行政、刑事手段虽相对快捷,但商标权人权益的实现上并不如司法保护提起的民事赔偿责任全面。民事赔偿责任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侵权所带来的外部性问题,能够有效的补救侵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有效地预防再次侵权的发生。因为民事赔偿责任说到底是一种私法的方法,体现了私法所强调的意思自治,能够促使行为人考虑自身活动引起的外部性成本并将之纳入其行为模式中来,由此使得自身活动引起的外部性成本在

极大程度得以内部化,同时保护社会公益的要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换言之,按照法律经济学的逻辑分析,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虽也能使商标侵权人为此付出代价,但相对于其造成的外部性成本而言,该代价是微小的,而在民事赔偿责任中商标侵权人所付出的代价等于或接近其制造的外部性成本,即商标侵权人不仅需填补因此给商标权人造成的损失,而且须承担商标权人制止侵权行为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开支,如:诉讼费、调查取证费、律师费等。因此,相比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而言,商标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行政、刑事责任的不足,所以在制止商标侵权上民事赔偿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侵权人的收入――成本函数,促使侵权人放弃侵权,选择合作,进而将外部于社会的潜在成本内部化,减少浪费,社会财富便会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法律经济学的分析为我们设计一个合理的商标侵权的民事赔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设计这样一个合理的商标侵权的民事赔偿机制是制止商标侵权行为,保护权利人商标权的有效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