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和原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职工需因工作伤害或职业病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才能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结束后,工伤职工仍需治疗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停工留薪期是有期限的,工伤职工不能无限期享受该待遇。
法律分析
停工留薪期最多是24个月。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停工留薪期的注意事项:
1.职工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的前提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如果职工虽然发生了工伤,但伤势并不严重,可以边工作边治疗,并不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工伤职工不享有停工留薪期待遇。
2.在停工留薪期内,停工留薪期待遇的内容有三方面:
(1)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下收入不属于工资,但应当属于福利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助费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清凉饮料费用;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收入。
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4.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因此,停工留薪期是有期限的,是暂时的,工伤职工不能无限期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
5.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期满后仍需治疗或因旧的工伤复发需要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单位负责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严重伤情或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24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结束后,如仍需治疗,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单位还需负责生活不能自理工伤职工的护理。请注意,停工留薪期的享受前提是确实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费用等其他收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