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工商所驻伍场村工作小组
民情调研报告
毛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干好农村工作,
就必须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只有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掌握村情、了解,才能更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贡献农村,服务农民。在这次“三万”工作开展二个月期间深入了解了农民群众在就业、上学、社保、行路、生产、用电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把农民好群众的怕思所想详细记录在案,掌握了第一手的民情资料。
一、调研主要情况
(一)伍场村概况
李场村位于网市最西北40公里处,毗邻交通干线荆老公路,交
通便利,全村共有288户,总人口1260人,耕地面积2538亩,全村32人。村里既没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没有特色产业,工业基础薄弱,仅有一个小型免烧砖厂,集体收入1万元,经济活力不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较慢,全村半数以上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殖业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仅4000元。
(二)民情问题
就业业增收方面:该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祖祖辈辈在土地
刨食,改革开放至今村民对土地的依赖并没有多大改变,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来,再加上近年来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在调查中民现农民的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一是农业生产知识缺乏,机械化程度不高。二是农业产业农民增产增收的瓶颈。除了务农外,多数村民的主
要就业途径就是进城务工,由于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且普遍学历低,素质不高,只能从事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餐饮家政服等一些对劳动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
子女教育方面:上学难。村里没有一所村办小学和幼儿园,导
致上学远,家长成天接送学生,学生的午休和晚上的娱乐时间都被赶路所占用。还有天气不好的情况只能留校住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在接送方面也成了一定的问题。
低保解困方面:全村有低保户15户,并且有许多贫困边缘户,
以这些困难农户的进行了重点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困难家庭大多是因残所致或因病返贫,一些家庭长期摘不掉低保的“帽子”。这些家庭普遍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靠简单的“输血”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意见和建议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在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农民富裕,国家才能富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就是农增收,这不仅是一个农村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该村的实际,我认为要认真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农业调产增收方面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要依靠上级农业部门的力量,加强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同时,要争取利用多种形式,如电影、电视、书刊、网络、创业讲座等,从而提高科技含量,走高效农业的路子。今年市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调产的扶持力度,给予生猪养殖、蔬菜、水产三大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我们要借这一东风,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来继续扩大这三种产业的规模。实现群众增收,还要解决
好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要把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領市场放在村级工作首位。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引导村民生产什么。有要意识地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特色产品。
(二)农民就业方面
农民不能仅靠农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搞好农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引导村民进入流通领域。同时,要制定优惠,创造宽松条件,鼓励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办、领办村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能人经济,带富一方。
(四)低保解困方面
针对这部分困难群众,原先简单的“输血”方式对他们来说是
杯水车薪,对改善他们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资金投入少、无风险、操作简单、适合困难农户发展的项目,并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帮助和激发他们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如发展家庭式的小型养殖业,给他们提供种羊、种兔等。
三、调研心得
通过这次“三万”活动的深入调研,既让我看到了近年来农村、农业、农民的新变化、新面貌,又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不易。我自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有特殊的感情,对农村、农民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这些问题一朝一夕是难于解决的,但我也看到了希望:一方面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重点扶持农村、农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新农村的人才输入,另一方面新一届村委班子的产生,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他们带领村民致富脱贫指日可待。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