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选修3 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作业

人教版选修3 第一单元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作业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的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这说明( )

A.英国将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战

B.英国的目的是以武力征服德国来遵守条约 C.英国为了维护国际公理而战

D.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是以保护比利时为借口,参加了对德国的战争。

2.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解析:选B 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德国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最后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速战速决。

3.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参谋长毛奇说道:“我们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这是因为( )

A.英法联军打击德军 B.俄军在东线战场击败奥军 C.日本出兵中国并占领青岛 D.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解析:选D 1914年9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战役中打败了德军,粉碎了德国速决战的计划,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故本题应选D项;A、B两项分别发生于西线和东线,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窒息而死”,故排除;C项发生在远东战场,与题目中的信息“在东方和西方的战斗中”不符,故排除。

4.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解析:选C 经过两年的作战,1916年,战争的双方已进入胶着状态,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感到力不从心,但双方都没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战争未见分晓。故C项符合题意。

5.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A.马恩河战役 C.索姆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选C 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符合题干中“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这一信息。

6.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次使用飞机、飞艇和毒气弹等新式武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将坦克投入作战。这表明科技成果用于军事( )

A.分别使德国和英国掌握战争主动权 B.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C.促进人们加快研制新式武器的步伐 D.引起了世界人民普遍的愤怒和谴责

解析:选B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大大增加了战争的惨烈程度,故B项正确。

7.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 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解析:选D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索姆河战役中交战双方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未能决出胜负,故选D项。A、B、C三项符合所学,故排除。

8.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战局的主要特点是( )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东线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解析:选B A项表述不全面,当时双方已进入相持的阵地战,互有攻守;D项错误,应是英国掌握制海权;C项只是反映战事的重心特点,不能反映战争的基本走向;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凡尔登战役可以说是一战的转折点,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9.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如图)。这次战役( )

①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 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 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

A.①②③ C.①③

B.①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结合所学可知,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小于英国,但德国没有获得制海权,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故排除②,故选B项。

10.《圣诞快乐》讲述的是一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A.南线→东线→西线 C.西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D.东线→南线→东线

解析:选C 1914年战争的重心在西线,爆发了著名的马恩河战役,1915年转移到东线,到1916年战场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故选C。

11.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

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帝国主义矛盾加深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D.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解析:选B 日记写于1916年,故“两年以来”指1914年。A、C两项与此无关。B、D两项都发生于1914年,但D项只是发生在一个城市的事件,不足以使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故排除。故本题选B项。

12.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解析:选C “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表明中国劳工的参战为法国战胜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法国人民的尊重,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7分,第14题25分,共52分)

13.(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战线的西线

材料二: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

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152万人 112个师 150个师 双方伤亡总人数 35万人 70多万人 130多万人 (1)在材料一图中的空格中填注重要战役名称。(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答案:(1)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2)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9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第(2)问,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