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al No.514 February.2012 现代矿业 M0RDEN MINING 总第514期 2012年2月第2期 Google Earth在地表岩移观测站布设中的应用 孔 文 张思平 宋冠忠 (山东裕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唐阳煤矿) 摘要以Google Earth作为平台研究其在地表岩移观测站布设中的应用,并通过裕隆集团 唐阳煤矿实例证明其操作的可行性,说明Google Earth可以节省岩移观测站布设的实地踏勘时间, 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对其他矿山岩移观测站布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Google Earth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 虚拟地球仪软件,把卫星影像、航空像片和GIS布置 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 地表岩移观测站是矿山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的基 础,地表岩移观测站设计的目的是确定各观测站的 位置和长度,其线路的好坏直接影响监测进度和可 行性。常规的地表岩移观测站设计多采用1:500地 形图结合现场实际踏勘进行点位选取,由于受到地 形图成图时间限制,多数点位选取要靠实地踏勘来 完成。该方法外业踏勘工作量大,且对于点位分布、 网形强度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利用Google Earth对 地表岩移观测站布设,能够全面地反映出被监测区 域的地形地貌情况,减少外出踏勘工作量且能更加 直观地反映岩移观测路线。 Google Earth不仅仅是卫星影像浏览软件,更是 个卫星影像和地图相关资讯沟通、交流的互动平 台。该平台的互动性表现在图层功能和地标功能2 一个方面。图层功能与AutoCAD软件中的图层管理 功能相似,可以把相关信息分类按图层管理,根据需 要进行显示和关闭,以保持界面的清晰整洁。 Google公司推出Google Earth的同时,开放了 Google Earth的AP1支持,该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 API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在Google Earth上实现更多 精彩的创意。其主要应用有地理教学、交通管理、建 筑工程设计、GIS建设、GPS导航以及工程测绘 J。 1地表岩移观测站的特点 地表岩移观测站按布站形式分网状观测站和剖 面线观测站。地表岩移观测站通常由两条观测站组 3 Google Earth在地表岩移观测站布设中 的应用 3.1实例概况 成,一条沿煤层走向布设,一条沿煤层倾向布设,两 者垂直相交。为了保证其观测质量,观测站应有足 够的长度。为了确定出开采沉陷的预计参数和角量 参数,地表岩移观测站需设置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 断面上,而且控制点应位于开采沉陷的影响范围之 外。倾斜观测站可简单布设于工作面的中间部位即 裕隆集团唐阳煤矿为解决矿区“三下”开采问 题,特别是为了解决矿区内村庄下煤柱开采难题,在 矿区内632综采工作面开采前布设地表岩移观测 站。目的是准确围定各类构筑物的保护煤柱,做到 安全生产。632工作面地表为农田,无其他建筑物, 无常年地表水,回采后将引起地表农田下沉,无其他 可。若工作面的走向长度较大时,也可设立两条倾 斜观测站,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 m。不同类型 的观测站设计方法不完全相同,其中剖面线状观测 站都应布设在主剖面上,即走向观测站和倾斜观测 站都应该通过最大下沉点,这样才可求出较准确的 各种参数¨ 。 影响。考虑农田耕种对观测站监测的影响,故在布 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设计。 3.2利用Google Earth确定观测工作面范围 地表岩移观测站位置由地下开采工作面决定, 然而Google Earth中的图像反映的是实际地物地貌 的情况,没有应用范围的标定,见图1。因此在观测 2 Google Earth软件简介 Google Earth软件是美国Google公司于2005年 6月推出的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搜索软件。它是一款 站路线布设设计前应确定工作面在地表的范围。 根据煤矿提供的632工作面CAD井上下对照 图,在Google Earth中可以确定工作面地表的范围。 先将CAD图以BMP图片格式输出至保存位置,然 孔 文(1970一),男,助理工程师,272508山东省汶上县南站 镇。 48 孔文张思平等:Google Earth在地表岩移观测站布设中的应用 2012年2月第2期 图1未叠加工作面图层 后在Google Earth中的菜单栏中选择添加/图像叠 加层,弹出新建图像叠加层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将转 化好的CAD图像链接到Google Earth中,最后叠加 图像的比例根据特征标志物进行调整。实验根据工 厂和周边村庄来调整叠加图层的比例。在对话框中 根据图像亮度清晰度适当调整透明比例。然后在菜 单栏中选择添加/多变形,会弹出多边形对话框。用 鼠标按照叠加的半透明CAD图像在Google Earth上 描出工作面的具体范围,然后根据工作面的具体范 围进行观测站设计。 3.3岩移观测站设计的基本参数 地表岩移观测站的工作测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根 据采区的平均开采深度来定,见表1。632工作面平 均深度约为500 m,按照表1要求将其地表工作测 点间距离布置为25 I13。632工作面走向长约950 111, 倾向长约160 nl。试验共设计4条观测站路,其中 设计布设两条走向线和两条倾向线。设计走向线1 长约1 500 m,布设31个点;走向线2长约650 m,布 设20个点;倾向线1长800 nl,布设17个点;倾向线 2长1 200 m,布设42个点,共设计布设110个测点。 表1 开采深度与工作点间距关系 ITI 为了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观测站的控制点 应布设在地表不受采动影响的稳定区域,控制点与 相邻工作测点之间的距离可为50~100 m。本次实 验控制点间的距离在倾向观测站和走向观测站的两 端各设置边长为50m的控制点一组。岩移观测站 测点选用埋点方式,考虑到赔偿经费问题以及村民 的心理承受能力,观测站的观测点间距本着尽量缩 短的原则,将点位选择在路旁、水沟及田垅上 J。 3.4 利用Google Earth标定岩移观测站位置 根据632工作面的设计参数,岩移观测站路线 按照严格的倾向线和走向线要求布设不大现实,因 为本实例中的工作面地表全部位于耕地中,观测站 测点不可能象设计中那样布置成一条直线而是沿某 一直线左右摆动。考虑耕地对埋石点的破坏和收获 季节农作物生长影响观测视线的因素,故选择两条 倾向线两条走向线来监测工作面开采变化 。考 虑以上两点,本次岩移观测埋石尽量选择在不易被 农村支路破坏的地方,见图2。 图2 632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布设路线 4 结语 煤矿工作面岩移观测站布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 工作,利用Google Earth进行观测站布设提供了可 靠的资料。虽然Google Earth中的图片不是实时的 卫星图片,但可以反映2—3 a前该地域的实际情 况,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相比根据CAD地形 图资料设计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地的情况,路线图布 设更加直观。Google Earth为岩移观测站布设节省 了大量的实地踏勘时间,减少了外出工作量,在实际 运用中能够更加方便操作。 参考文献 [1] 邹友峰,邓喀中,马伟民.矿山开采沉陷工程[M].徐州:中国 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13-214. [2]赵建红,郭志磊.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J].煤炭技术,2010,29 (4):156—158. [3] 王志民,赵卫常.地表岩移观测站观测顺序[J].河北煤炭, 2007(5):7-8. [4] 耿长良.Google Earth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布设中的应 用[J].测绘通报,2011(7):54-56. [5] 栾元重,谢彩香.地袁岩移观测站布设及求参的新方法[J].山 东煤炭科技,1996(1):56-58. [6] 周万茂.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及数据处理方法简析[J].煤矿 开采,2000,38(1):14-16, (收稿日期2011—12-2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