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生抽象绘画作业常见问题及分析

学生抽象绘画作业常见问题及分析

来源:爱问旅游网
I学生抽象 绘画作业常见问 题及分析 刘德龙 (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无锡摘要:作业的讲评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作业 214031)  样做并不是学生的思维,而是希望通过解说,使学生 更深入地理解一般的视觉规律,以便在绘画实践和鉴赏 是学生绘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真实体现.是发现教与学 中存在问题的理想途径 本文通过对高中生抽象绘画作 中作出判断和评价。 我针对高中生的实际.在最近几年中开发了抽象绘 画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极大欢迎。但是抽象绘画作 业的讲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为此我们作了多方面尝试. 力图解决此问题。下面我即通过对初学抽象绘画的高中 业的分析.找出常见问题并进行分析。以强化学生对形式 美及抽象绘画内在规律的理解。 关键词:抽象绘画作业作业讲评常见问题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发现教与学中存在问题 的一个理想途径,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学生作业的分析,总结出“五病”,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一 般视觉规律的掌握,强化他们对抽象绘画的鉴赏和实践 操作能力 一而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总结后,以多种形式进行作业 点评,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让学生明白出现问题的 症结所在.对提升他们鉴赏能力和绘画实践能力也是非 常重要的。 抽象绘画最大的魅力就在其艺术上的“无限可能”. 、孤立 如果在 面中一个或几个元素过于突兀,同其他事 物缺乏联系,造成画面的不协调,这便是“孤立病”。这种 不协调与元素的体量有关.在学生作业中更多是由于画 面的造型元素、色彩元素缺少呼应所造成的。 以至于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参与抽象艺术的滚滚洪流之 中。抽象绘画“无限可能”的特性给人们的评判带来了一 些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抽象绘画无法评判,没有批判标 准.只是标准模糊一些罢了。作为课程来说,作业的评判 标准尽可能地要清楚、明确一些,在艺术课程里这个要求 有些困难,但还是可以用形式美法则来衡量学生的作业。 这些标准是针对于具体课堂作业要求而言的,当用其评 判追求“无限可能”的抽象画家作品,往往又是荒谬的。这 一图1学生作业 四、全面提高 次往往不知从何做起。能够放下思想包袱,真正动手去 做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让他们自己选择兴趣所在,是他们动 手去做的源动力,也是完成教学的第一步。 三、发挥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长处与短处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在常人看来,由于此类学生没有经过艺术高考考前 培训,因而没有所谓的美术基础。这往往被认为是他们学 习美术的不足之处。而认为,这恰是此类学生自身的优势 所在。林风眠说过,“美不分区域,不分派别,只有真和 教学相长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 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提高.不仅是指学生表达能力 与感受力的进步提高,更是教师自身艺术修养的升华。在 “无为而为”的氛围中,通过健康自由的教学形式,不但减 轻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学好、 教好此门课程的自信心,而且在健康自由的氛围中达到 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不但启发了学生最原本的艺术表达 方式,而且丰富了教师创作表现的艺术生命力。一些优秀 的学生作业和出乎常规的表达方式对于教师自身的艺术 创作也能够带来很多的启发与借鉴。 综上所述,“无为而为”健康自由的教学方法,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较高层次的 艺术审美创造能力.不但激发了学生与教师的艺术冲动, 假”,只要真诚地去表达,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技术。“绘 画的技巧成分越少,其中的绘画成分就越多”。[211'333在没 有技术的前提下,学生们会更用心地去表达眼前所见、心 中所想。较少地被一些表面的技术成分所迷惑,而这些正 是其艺术表达方式的可贵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而技术的非程式化,往往使 更实现了教学效果与教师自身艺术修养的双重提高。在 “无为而为”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这些感觉的表达更加强烈而直接。这种直接性远离了表 达方式的技术层面,而更接近于艺术表达的层面。在以往 常规的教学中,所谓的专业技术化的强调.往往抑制了学 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因此以“无为而无不为”[3]P146的 思想为指导,发挥学生自身最原本的表达能力,缩短了冗 长的熟练技术的阶段,直逼教学目的。对于防止教学中的 千人一面,调动学生创作表达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柯文辉.龚贤画论臆解[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08. [2][法]布拉萨依.毕加索谈话录[M].长沙:湖南文 艺出版社.2000. [3]李湘雅.道德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27 ■一 比如色彩孤立:图1造型很协调.圆弧状的外形使得画 面各个元素间的形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色彩也很丰富, 画面中红色用得很好,大红、朱红、粉红既有呼应又有对 比.这种使用同类色呼应的方法值得借鉴。但这幅画的色 彩对比强烈,黑色部分在画面中显得过于突兀,缺少呼应, 若是增加一些深色,画面的层次就会多一些,柔和一些。 图2学生作业 又如色彩和造型均孤立:图2的造型元素很多,有圆 形的太阳、三角形的弓箭、直线的彩虹,还有不规则的形 状,这些形状之间缺少造型上的关联,协调性不够,造成 画面混乱。彩虹采用大面积平涂,过于突兀,彩虹与其他 造型的色彩也缺少呼应关系。 如何做到呼应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光影、色彩使 画面达到均衡、和谐、含蓄的艺术效果。造型呼应可以通 过形状的共通性来解决,如类似形可以产生呼应,还可以 通过点、线、面的一致性产生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色彩 呼应则可通过色相的冷暖及同类色产生关联.采用“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相互依存、重复使用的方法, 使得画面产生统一协调、情趣盎然的节奏美感。 二、平均 画面的造型与色彩没有轻重或多少的分别,诸如线 条的长短、粗细缺少变化,颜料的涂画的厚度相同,画面 的布白均匀,使画面缺乏节奏和韵律,陷入呆板、单调,便 是“平均病”。 比如图3,构图平板,线条有两个宽度,中间和周围部 分的线条采取相同的处理:粗细均匀,涂画的力度均匀, 空间的布白缺少节奏和变化,画面艺术感差,属于很典型 的“平均病”,需要加强线条节奏和构图方面的练习。 图3学生作业 又如图4,从整体看有变化,色彩有调和与对比的关 系.但是画面上部的曲线组合采用了同样的方式,处理方 式雷同,应在这个局部增加一些疏密的对比。再在下部增 加几条曲线,与之呼应,就会好一些。 图4学生作业 128 : 加强对比是打破平均的好方法,“密不透风。疏可跑 马”、“大疏大密”即是用虚实疏密的强对比使画面产生变 化。通过画面块面的分解、元素的聚散、重叠、反复、转换、 变形,笔触的抑扬顿挫,色彩的阴晴冷暖,形成对比和调 和的关系。“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 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也就是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 之下,产生大小、明暗、黑白、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 近、硬软、直曲、浓淡、动静、锐钝、轻重的对比,对比的最 基本要素是显示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的效果”。① 三、对称 对称指画面元素在大小、形状、色彩和排列上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对称式构图的优点是安全、协调、优美、庄 重,缺点是单调、呆板。学生在使用对称构图时往往由于 方法简单、形式单调而放大了对称式构图的缺点,使画面 陷入结构单调、造型雷同,称为“对称病”。 比如对角线对称:初学者很容易把画面先平均地涂 上颜色。然后在上面再画其他形象。图5即是此种类型,底 色涂画力度均匀、方向雷同、线条单调重复,犯了“平均 病”,然后又在对角线上画上两个圆形,画面结构单调,艺 术感差 图5学生作业 又如角对称:图6中问的部分处理得不错,采用尖角 图形,图形变化有致,形状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图形组合 大小结合、疏密有致。但是四个角将中间的组合生硬地框 死了.有三个角是雷同的,缺少变化,色彩也与画面主体 有对比而无呼应,显得孤立、生硬。 图6学生作业 再如左右对称:图7热气球画在中间,两边的处理雷 同、平板,犯了“平均病”,缺少画面的韵律感。 图7学生作业 学生很喜欢用对称的方式进行绘画,这源于寻求平 衡、安全的心理需要,对称式的均衡,在画面中很难处理, 不建议初学者采用此种方式构图方式,多用均衡的办法 来改变对称造成的单调。均衡是指“画面两边的形状、色 彩不是采用数量、大小、排列一一对应的方式,而是运用 相等或相近形状、色彩、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 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 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 均衡”②。 四、添足 学生在课堂上 嘶时常常一直低着头画.而忽视了 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审视.作出一些破坏画面效果的举动. 称为“添足病”。图8就是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最后画黑 色线条,将画面尴尬得一分为二,缺少进一步的处理,画 面反而显得不完整 图8学生作业 图9的造型、色彩、构图都不错,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很 会画画,画面上半部分的效果很好。只是由于对画面的整 体观察、思考不够,最后添加的几个深色椭圆很失败,破 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分散了画面的注意力。这提醒我 们,越是在最后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和克制。要很小心地添 加和修改画面 图9学生作业 在开始绘画时,要鼓励学生放松一些,胆子大一 文教 料20104E-9B号中旬刊 些.在绘画的中后期,则要画得慢一些,把画放到远处, 整体观察,耐心收拾,调整画面,正所谓“大胆落笔,小 心收拾”。 五、逻辑 绘画和文学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从文学故事到绘画 的转换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符合画面构成的要求,符合 画面逻辑,不能忽视绘画语言的特殊性.绘画的造型、色 彩、构图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他逻辑必须服从于画面艺术 处理的需要。这是很多学生绘画作业出现问题的根源,姑 且称之为“逻辑病”。 学生对于绘画的技能和形式美法则知之甚少.又缺 乏绘画实践经验,故常把生活、故事、哲理中的逻辑关系 直接转移到画面上,导致他们的作业中频频出现画面平 均造型、色彩孤立、构图对称、缺少造型等问题。在上文中 “孤立病”中的图2NO是将故事逻辑直接搬到画面上的典 型案例,描绘了一个很辉煌的远古神话——后羿射日,后 羿站在地面上拉弓射箭,天上有十个太阳,绚烂的彩虹。 从故事元素来看,在画面中都具备了,但是恰恰缺少了画 面所需的均衡、对比、协调等基本形式规律。 为此通过教师对作业的点评,同学间的互评.运用美 术术语对优秀作品的画面进行分析.找出画面元素间的 相互关系,讲解其使用的基本原理与独特匠心,可以通过 模仿优秀作品的画面元素处理的方式进行再创作。以加 深对画面构成元素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绘画语言自身的 规律性问题,逐渐深入到对美术语言的思考和观察中去。 学生作业的讲评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作 业是学生绘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真实体现。而学生对有 着共同知识和生活背景的作业也往往有着天然的兴趣。 对于作业的分析相比大师作品而言更能够让学生强化、 巩固知识和技能,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和实践能力, 恢复他们对于绘画的自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多种形式的作业点评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 良好平台.是学生领会教师观点.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的 良机 注释: ( 中国美术家网站.对比与调和一排版形式原理j1ttp:∥ Wrgcw ̄r.artist.org..en/student/1/1/200603/36 1 1 9.htmk ②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rn/question/1636054 17.html?si=6.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