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年广州一模标杆作文和评语

2015年广州一模标杆作文和评语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5年广州一模标杆作文和评语

1号文

评分:

23+24+10=57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活动中的“静观者”角度行文立论。第1段从春节抢红包活动中人们不同表现引出观点:“静观其变者,方得人生之大智慧。”第2段分析了“引领者”与“盲从者”在活动中是如何被“裹胁”的,并以淘宝的双十一购物活动为例,批评“引领者”和“盲从者”没有人生智慧。第3段分析了“批评者”在活动中借助批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以反腐倡廉活动为例,揭露了某些“批评者”的丑恶用心。接着文章在第4段强调了“旁观者”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人生智慧。第5段是总结性段落。

全文围绕活动中不同人的表现,分析了不同人在活动中的心态和作用,对材料有准确而透彻的把握。内容充实,逻辑严谨,举例准确,分析到位。

这篇文章以“驳”为主,对于“旁观者”在活动中的作用与心态,作者并没有更深入地分析,草草收尾,文章重心不够突出。

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

1

2号文

评分:

23+24+9=56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面对一项活动引领大家走在前面的角度立论。开头抛出一个问题,让读者思考,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引领众人固然快意,却不如隐匿在群体之中,进退有余,悠然自得。观点符合题意。第2段简述担任领导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第3段引用老子的话,并列举柏梁台联句活动中东方朔的表现来正面论述参与者的快乐。第4段用滕王阁游宴等活动从反面论述领导者失去了参与的快乐。第5段从辩

证的角度指出,参与者不能置身活动之外,更不能沦为被裹挟的旁观者。结尾回应中心论点。

全文思辨性强,层次清晰,善用多种论证方法,语言流畅,从中看出考生积淀丰富,文学修养较高,但行文中有个别文句令人费解。

发展等级打在见解独到。

2

评分:

23+23+9=55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紧紧扣住“面对活动”的前提,从“静观”这一角度来立论,内容符合题意。开头运用选择疑问的方式概述材料,语言有表现力,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活动,我们不妨

一旁静观。

主体部分先破后立:第二、三段分别剖析引领者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以及参与者失去理性带来的后果;第四段着重论述面对活动选择静观的重要性;第五段联系现实,揭示了当下一些所谓的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表现“无非是添油加醋、无事生非”,指出社会真正缺少的是旁观者;最后呼吁我们从活动中抽离,做一个静静的旁观者,回应文章中心观点。

文章内容充实,素材丰富且扣合中心;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书写整洁美观。 文章标题和中心论点都是从正面立论,但主体部分先从反面剖析且篇幅稍多,不利于突出中心。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深刻。

3

3号文

评分:

22+23+9=54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引领者”的角度立论。前两段巧妙引用材料,将有没有人在活动中充当领头羊的两种情况具体化,形成对比,第3段水到渠成地提出“当下社会需要‘领头羊’”的观点。第4段针对当下功利化社会的浮躁心态和戒备心理,从反面讲明了“社会需要领头羊”的必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第5、6段阐明“领头羊”在群体中的具体作用。先后运用比喻论证、慈善、教育等活动与“冰桶挑战”的事实论据,论证较为准确充实。第7段再次从反面假设分析,强化观点,颇有深度。

本文思路严谨,用例贴切充实,能注意用例的点面结合,论证方法多样,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分析等方法运用娴熟,语言准确到位。

不足之处在于第6段的论证与第5段相较尚乏层次的推进,第7段的假设分析略显空洞。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深刻。

4

4号文

5号文

评分:

22+21+9=52 评语:

本文属记叙类一等文。

本文有生活气息,主要记叙了两个与校运会活动有关的生活片段,巧妙地穿插了在活动中不同的同学的不同表现,并通过较细腻生动的心理、语言描写,表现了“完成一项活动,需要不同表现的人”的主题。文章扣题较准、较紧,是一篇不错的考场记叙文。

全文语言生动流畅,作者能有意识地突出主人公“胆小”“沉默”“没主见”的性格特征,塑造了较鲜活的人物形象,且能以先抑后扬的手法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不足在于记叙的情节新意不足,立意不够深刻,结尾处说教味较浓。 发展等级打在语言有文采。

5

评分:

22+21+8=51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是从其它角度立论。第1段列举了面对活动时人们的不同的表现。第2段在揭示了面对活动不理性的态度带来的危害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冷静、理性,客观地看待一项活动,才是我认为的最理性的态度。立意符合题意。第3段阐述面对活动时如何理性分析的问题。第4段则强调了如何理性处理的做法,有一定的深度。末段再次明确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材料较丰富。

但第1段对现象的列举过于累赘,选用素材角度过于单一。 发展等级打在见解有创意。

6

6号文

号文

评分:

20+20+7=47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文章从“参与者”的角度立论。第1段以亚运会口号入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当我们参与一项活动时,

积极投入其中便是最好的选择”,符合题意。文章的第2、3、4段是主体部分,以三个并列的层次论证在活动中“参与其中”的意义,层次清晰分明。第5、6段总结,强化观点。

各段落能将“活动”与“参与其中的做法”具体化,用例贴近生活,覆盖面相对较广,虽说不上新颖,但贵在贴切。

不足之处在于第2段的用例不够典型,且行文布局较为僵化。 发展等级在“材料较丰富”。

7

7

评分:

20+19+7=46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中心论点为“面对一项活动应当学会不从众,仔细思考,量力而为”,立意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文章第1段列举了活动面前可能有的各种态度,引出对问题的思考。第3-5段分别用“冰桶挑战”“献血”“救灾”等活动进行分析论证,指出“从众”的不足及“不从众”的做法。最后一段是总结性段落,重申观点。 文章能紧扣住材料中的“活动”,分析活动中“从众”的不足,对材料内涵的把握准确。语言通顺流畅,有句式上的变化。

第2段直接进入对论据的分析,逻辑上显得突兀,欠缺必要的过渡。卷面涂改较多。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创意。

8

8号文

评分:

17+19+6=42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主要从质疑者的角度立论。第1段引用了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质疑创造辉煌。第2、3段通过不同的事例写出了质疑批评的两个作用,一是对科学、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洗涤了社会上的污浊现象。接下来辨证地分析了错误的质疑批评会带来伤害,进一步说明质疑与批评是要经过思考的。末段是总结性段落。

全文围绕着质疑批评者在各种活动中的作用来分析,对材料内容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中心明确,能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

文章不能紧扣“活动”这个背景来进行论证,部分论据明显不属于“活动”,如柴静和网络吐槽刘翔的例子。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较深刻。

9

9号文

号文

评分:

16+16+6=38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

本文主要从“面对一项活动,有的人会质疑批评”这个角度立论。第1段引述材料,提出了“人要学会质疑”的观点,符合题意。第2段阐述了质疑的含义,并表明了质疑对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并用正反对比论证强化了这一观点。接着文章从“学习中质疑,才能让人进步”来论述学习也是一种活动,段中用了梁启超、梁漱溟等学者在学习活动中勇于质疑的例子来佐证,较有说服力。第4段从“处在社会中,要有质疑精神”展开论述,却论及在“社会规则、准则、制度”的制定上需要百姓质疑,列举政协委员出席“听证会”时敢于质疑,这些都不属于“活动”的范畴,偏离了题意。末段是总结性段落。

全文围绕着“质疑”来论述,虽整体上看符合题意,但是部分段落偏离题意。作者在审读材料与写作

时,思维明显不够严谨、准确,文章的开头还能有意识要写“活动中”,“人要学会质疑”,但是在行文中,却渐行渐远,没有自始至终扣住“面对一项活动”来论述,这样的现象在本次考试作文中大量出现,值得重视。

结构清晰,语言较通顺,但字迹不清晰,卷面不太整洁。 发展等级打在材料较丰富。

10

10

号文

评分:

13+16+4=33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

文章观点没有扣住材料的背景“活动”而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文中所选人物类材料只有第5段所叙反腐之例能够扣住题目材料,其他材料只是叙述了这些“走在前方”的人在所追求的领域做出的贡献,

属于局部偏离题意。

发展等级在语言略显文采。

11

11 号文

评分:

12+16+4=32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

本文阐述了“守拙的智慧”,其未能从材料中的“面对一项(一类)活动”出发去分析问题,但所表达的“守拙”的观点是一种态度与认识,属于材料中的省略号所表示的未能尽列的一种可能,故本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本文第1段引作家的话入文,跟材料几乎没有关系。第2段在对材料的某些局部内容进行分析后,提出“创造一个名叫‘守拙者’新角儿”,但是却未能与“活动”相联系。接下来的段落集中论证“守拙”及“守拙者”的行为特征及意义,末尾段的“东南亚自然界”的例证亦不符合题意。

全文的语言表达流畅,用语比较准确。故表达跨等打在二等下。 发展等级打在见解略显深刻。

12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