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LCIS) 小叶原位癌
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
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1a 最大直径>0.1cm,≤0.5cm T1b 最大直径>0.5cm,≤1.0cm T1c 最大直径>1.0cm,≤2.0cm T2 最大直径>2.0cm,≤5.0cm T3 最大直径>5.0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
不包括胸肌)
T4a 侵犯胸壁
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 T4a和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
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
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 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 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 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 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
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
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
结转移
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说明:
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
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临床不明显: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不能发现的情况。 临床分期
O期 Tis N0 M0 I 期 T1 N0 M0 IIA期 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IIB期 T2 N1 M0 T3 N0 M0 IIIA期 T0 N2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1~2 M0 IIIB期 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IIIC期 任何T N3 M0 IV期 任何T 任何N M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