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键路线:从起始节点到终止节点顺序地将所有事件时差为零的节点连接起来的路线 5、从属需求:某种库存项目的需求与其他的库存项目有内在的相关性,根据这种相关特性企业便可对这类库存进行确定型的控制
6、库存控制的(t,s,S)策略: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t,按照(s,S)策略补货。(s,S) 策略:当库存余额小于s(订货点)时,补充到一个固定的最大库存量S。
7、大规模定制: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单件(或小批量)多品 种的市场,定制加工制造任意多数量的产品,是为了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提升企业 竞争力而发展成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生产能力的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具有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水平、或者快速从生产一种产品转为生产另一种产品(服务)(1) 柔性工厂:工厂所具有的柔性, 其极限是实现零转换时间2) 柔性过程:即生产(服务)过程所具有的柔性3) 柔性工人:操作者所具有的可以很快地从一种任务转向另一种任务的多技能水平。
生产运作管理:
是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总称。内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生产运作系统运行管理。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
收入利润分析图。将各种产品按销售收入与利润排序后画图,对于位于对角虚线以上,销售收入位次高,利润位次低的产品,可予以改进或收缩;对于位于对角虚线以下,销售收入位次相对不很高,但利润位次高,可重点发展;对于那些销售不畅的亏损产品,位于图中右上方,可考虑放弃。
为什么要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位势;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特性:独特性,路径依赖性,难以模仿性,优势和价值性 产品设计的要素:动机、创意、 可制造性、能力、经济性 、法规 。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1)决定产品的可靠性2)控制成本3)控制质量。新产品开发的动力:市场拉动与技术推动、政府鼓励与企业家偏好。 设施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条件;与市场的接近程度;生活质量;与供应商和资源的接近程度;与企业其他设施的相对位置。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与取舍需注意:①必须仔细权衡所列出的这些因素②在不同情况下,同一影响因素会有不同的影响作用③对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来说,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及同一因素的重要程度可能有很大不同 调节生产能力的主要方法:①追加资源的投入或撤出部分资源②调整生产时间③利用存货平滑产出量④外协转包⑤使用非全日制雇员 MRP(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思想:
1)打破产品品种台套之间的界线,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产品、零部件、原材料、中间件等,在逻辑上视为相同的物料2)把所有物料分成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3)根据产品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进行展开,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各种物料的需求4)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5)强调以物料为中心组织生产6)将产品制造过程看作是从成品到原材料的一系列订货过程.
1.叙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内容:生产运作的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⑴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⑵生产运作系统运行主要是指在现行的生产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⑶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造。
3.服务运作与制造生产有何不同 区别:1。产品的物理性质不同:(1)制造生产:产品是有形的,可触的,耐久的(2)服务生产:无形的,不可触的,寿命较短的 2.资本的密集程度不同:(1)是资本密集型的(2)是劳动密集型的 3.与顾客接触的程度不同4.企业辐射的范围不同5.绩效的评估方法不同 4.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有哪些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 ①一方面市场对产品的无求不断改变②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发
展为产品更新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产品品种日益增多,现在很多企业已开始追求“一样一件”的生产 (3)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设备改进和自动化程度提高,是直接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不断降低,而间接成本和原材料、外购件成本比重不断增加 (4)产品交货期缩短,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是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5.什么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基于时间的竞争对生产运作管理有何要求? 基于时间按的竞争:交货期或上市时间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
要求:实行科学的运作管理,如:提高生产率,资源重组,JIT,敏捷生产等 6.什么是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使命或宗旨、目标、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策略。
战略管理:指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7.生产运作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
(1)自制或购买:产品自制,则需要建一个制造产,外购,则需设立经销公司 (2)低成本和大批量:需要选则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顾客化的产品和服务 (3)多品种和小批量:对于顾客化的产品,云采取这种策略 (4)高质量:质量问题日益重要,价廉质劣的产品是没有销路的 (5)混合策略:将上述几种策略综合运用,实现多品种,低成本,高质量,可以取得竞争优势 9.讨论面向顾客设计思想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激烈竞争带给市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产品,使用户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消费者的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需求结构普遍向高层次发展。一是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品种、需求数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要求,而且这种多样化要求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二是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且这种要求提高的标准是以不同用户的满意程度为尺度的,产生了判别标准的不确定性;三是要求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产品的价格要像大量生产那样低廉。制造商将发现,最好的产品不是他们为用户设计的,二是他们和用户一起设计的。 10.影响生产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产品/服务需求性质 2.自制-外购决策 3.生产柔性 4.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5.接触顾客的程度
? ⑴在选择生产单位形式时影响最大的是品种数的多少和每品种产量的大小,当对单一品种大量生产时应采用高效自动化专用设备组成的流水线,随着品种的增加及产量的下降,采用对象专业化的成批生产比较适宜,单件生产采用工艺专业化形式比较适宜,多品种小批量生采用承租生产单元和工艺专业化混合形式比较高。⑵确定生产流程方案后,还用进一步考虑经济上的因素,每一种形式的生产单位的构造都需要一定的投资,作为一种生产战略,要充分考虑这些费用对生产流程涉及到的影响。
11.分析几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说明其适用条件
(一)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二)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 (三)按项目进行的生
产流程
13.影响选址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济因素:(1)运输条件与费用。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有的企业输入运量大,有的企业输出运量大,在选址时要考虑是接近原料供应地还是接近消费市场。(2)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人口既是商品的市场,也是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是制造、加工、装配、配送、选址的首要考虑因素(3)能源可获性与费用。没有燃料和动力企业就不能运转,对于耗能大企业,其长治应该靠近燃料、动力供应地。(4)厂址条件和费用。建厂地方的地势、土地利用情况和地质条件都会影响到建设投资,地价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
二、其他因素(1)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税负是否公平等。 (2)社会因素。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生活水平等。(3)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状况。
15.什么是工艺原则和对象原则,他们各有何优缺点?
工艺原则:概念:是指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 优点:工艺专业化生产单位具有对产品品种变化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可靠性
高、工艺管理方便的优点
缺点:由于完成整个生产过程需要跨越多个生产单位,因而有加工路线长、运
输量大、运输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组织管理工作复杂等缺点。由于变换品种时,需要重新调整设备,耗费的非生产时间较多,生产效率低。
对象原则:概念:是指按照产品建立生产单位。 优点:对象专业化生产单位便于采用高效专用设备组织连续流水作业,可缩短
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费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同时还简化了生产管理
缺点:对象专业化生产单位只固定了生产一种或很少几种产品的设备,因而对
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差
16.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产品和他的零部件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必要的中断、停顿等现象(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和工序上的生产应平行的交叉进行(3)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指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基本生产过程指各车间、各工段、各工序之间以及各种设备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合产品制造数量要求的比例关系(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阶段,从投料到最后完工入库,都能保持按计划有节奏的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指当企业产品改型换代或品种发生变化时生成过程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17.有哪些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主要因素
⑴产品的结构与工业特点。生产单位的设置应根据产品的结构要求,设置相应的制造车间。同类型的产品,结构虽相似,但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⑵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企业的专业化是以生产的产品品种多少和工艺类型与方法的单一化程度来衡量的,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形式不同,相应设置的生产单位也不同。⑶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生产规模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企业集中的程度。大型企业的车间规模大,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同类生产性质的车间往往设置多个,对小型企业,则可将加工与装配设置在同一个车间。
18.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时间平衡?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是什么?
2 3 1.5 1 3 5
2.8 3 1 r=5分钟/件
2 4 6
(1)如右图 某装配线有六道工序,其作业顺序和工序作业时间 如图所示。假定节拍为五分钟/件,计算一下供需负荷率。 不难看出,供需负荷率最高的只有60%及3、4两道工序,
而工序1的负荷率只有40%。这种现象会导致:浪费时间资源; 忙闲不均,引起矛盾;浪费人力资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对装配线的工序进行新的组合分析,重新组织工作地。 (2)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a.确定装配流水线节拍 b.计算装配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 c.组织工作地 d.计算工作地时间损失系数,平滑系数。
选址的评价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基本步骤:
(1)确定每一备选方案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2)做出不同方案的成本收入曲线;(3)确定在某一预定的产量或销售量的情况下,根据成本最低或利润最高的原则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量本利分析法隐含了如下几个假设:·产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销售收入可以预测;·成本与产出成正比。
分析:·当地点与销售收入无关的条件下,从成本的角度进行地点比较;·如果不同的地点销售收入不同(如服务业),就不能采用这种比较成本的方法,而应该从利润的角度进行比较。利润P=Q(R-VC)-FC公式中:R -单价VC-单位可变成本FC-固定成本Q -销售量
一般而言,制造业可以采用成本比较方法,而服务业则最好采用利润比较法。
三点时间估计法
乐观时间a 可能m悲观b t(i,j)=(a+4m+b)/6 方差σ2=(b-a)2/62 结点最早(实现)时间(ET): ET(j)= max{ET(i)+ tij}结点最迟(实现)时间(LT):LT(i)= min{LT(j)- tij} 看板张数的计算设:
n----对于给定零件的P看板和T看板数 D----单位时间需求量(件),D是均匀需求的 L----看板的平均周期(天) tp----平均加工时间(天) tw----平均等待时间加每一个容器的运输时间(天) C----容器的容量(件) ----安全系数 Ltptw
DL(1)
and nC重心法1、当运往各地的产品数量一样时 =∑x/n =∑y/n 2、数量不一样时 =∑xQ/ ∑Q =∑yQ/ ∑Q
i计算假定产品的单位台时tj
ji
i
tQ(t)Q
计算假定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Fe——某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台)S——某设备组设备台数( 台) FSMe tjS
2流水线平滑指数:
emaxei
i1流水线时间损失率:
S
SI(TT)LSrTeii1Sr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