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技杂志2017年1月第24卷第1期Journal 0fPracticalMedical Techniaue8,January 2017,V0l_24,No.1 ・67・ 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治疗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 刘晓俊于海霞杜灵芝 现代医学中彩色超声已经作为乳腺疾病首选的检查方 法,其具有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高,可以连续扫查、可重复 性强等特点,利用超声设备的这些特点,可以对乳腺内数毫 米的肿块,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特征,结 合先进的穿刺技术设备及改良的外科手术方式可以大大提 高临床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大型手术对患 者的创伤,利于患者生理及心理的恢复。 超声下正常乳房的解剖分为乳腺前方(皮下脂肪组织区) 位于皮肤和乳腺浅筋膜之间,可见三角形强光带为Cooper s 韧带。腺体层flPSL腺实质区,位于胸大肌浅筋膜浅层和深层 之间。主要成分包括:腺叶、导管及其分支,许多终末导管小 叶单元及其周围大量间叶组织。乳腺后方位于乳腺浅筋膜深 层和胸肌筋膜(深筋膜)之间,由血管、淋巴管和深层脂肪组 织构成的狭窄间隙。乳腺的疾病分为良眭与恶性,良性又分 为炎性、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和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高分辨率显示的特性可以清晰显示穿刺针针尖位置 和进人病变的途径,使得对微小病变及可疑病变的诊断准确 性大大提高。现阶段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 1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病变的术前超声引导定位 超声常规检查发现1 cm以下乳腺肿块,临床不能触及或 触诊不清的患者,应行超声引导下金属导丝定位。 常规乳腺超声检查结节大小及周边组织情况,选择合适 的体表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下在超声引导 下将定位针垂直,分别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及腺体层,直至针 尖到达肿块内,退出定位针鞘,此时导丝前端倒钩打开,牢牢 抓住肿块。纱布覆盖、固定。 定位工作应在手术当天进行。手术医生按照超声指示的 金属定位导丝走行与肿块的关系进行了手术切除,术中将病 变组织送冰冻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沿定位导丝进行切片,经 手术病理结果及术后超声复查,证实肿块全部被准确切除。 2超声引导下乳腺单纯囊肿穿刺抽液 常规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囊性占位,且直径>1.5 cm, 可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囊肿穿刺抽液术,术前超声扫查乳腺囊 肿位置、周边血流,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选择5 mL或 10 mL注射器,超声引导注射器针进入囊肿1/2处,抽吸囊 液,一般为清亮或淡黄色黏稠液体,送病理检查,多为陈旧乳 汁。然后覆盖辅料,稍加压,固定。3个月后超声随访,对于复 发结节可以再次进行抽吸。此方法进针准确,对乳腺组织损 DOI:10.19522 ̄.cnki.1671—5098.2017.01.034 作者单位:037500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伤小,效果好,可以反复多次进行。 3超声引导下乳腺病变组织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的自动穿刺活检,目前已成为很多乳腺良、 恶性病变的术前首选甚至是唯一诊断方法。需要活检组织的 选择:目前临床诊断多采用乳腺钼靶摄影诊断分类标准BI。 RADS分级,BI—RADS标准中4级以上分级的结节,可疑度很 高,对这类分级的结节及触诊不清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往往 收益最大,可以使部分良性患者避免手术,也可使患者术前明 确乳腺癌病理,直接进行根治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减轻患 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目前认为超声引导下14G切割活检对病灶穿刺取材4 5 次,可以对99%的病灶作出准确诊断【l '。Kopans等f31X9 74例 进行细针定位手术活检的乳腺癌随访5年,结论为穿刺定位 不增加乳腺癌的复发危险。chen等 对551例乳腺癌患者进 行平均4.9年的随访,结论为穿刺活检和穿刺定位与肿瘤复 发无关。 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对组织损伤较小、不产生 瘢痕,乳腺不会变形,操作迅速,并发症少,出血及感染的概率 少,花费较少而行之有效的乳腺病变诊断方法 。 4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结节旋切治疗 乳腺良性疾病在女性中极为常见,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 会在乳房遗留手术切口瘢痕,术区残留瘢痕影响乳房外观,影 响术后复查。 患者的选择:超声检查发现直径<2 cm的结节,通过超 声、钼靶等影像学及穿刺活检病理确定BI.RADS 3级以下, 方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乳腺结节旋切手术。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 先行乳腺病灶超声扫查,确定肿瘤位置、数量、边界,然后寻找 病灶的最长径,测量其大小;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病灶内 部及周边血流情况;选定体表最佳穿刺点和安全进针路线,局 部麻醉后,在皮肤穿刺点的表皮行一个2 ̄3 iTlnl切口,将旋切 针(7G)插入皮肤;超声下发现针鞘,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针 置于病灶下方,刀口切面朝向病变组织,然后启动旋切按钮; 随时调整刀头方向,对病灶进行连续切割;直到超声图像显示 病灶被完全切除。然后观察病变区域,旋转刀头将病变周围 组织进行扩大切除;确定病变周围无异常组织后停止切割,随 后退出旋切针,手术完成。为防止病灶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局部沿退针方向进行挤压,必要时进行止血药物灌注,将淤血 挤出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将所取病灶组织送病理检 查。 超声对于乳腺结节的定位,具有很大优势:①超声可以 ・68・ 实用医技杂志2017年1月第24卷第1期Journal ofPractical Medica1 Techniques,January 2017,V01.24,N0.1 实时地显示穿刺针进针途径、方向以及针尖与结节的位置关 系,便于术者及时调整进针方向,使针尖准确到达肿块前缘 【1]Harvey JA,Moran RE,De Angelis GA.Technique and pitfalls of ultrasound—guided core—needle biopsy of the breast[J].Semin Ult rasound CT MR.2O00.21:362—374. 及下方。②超声扫查时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乳房不受压迫,提 高患者舒适度,方便术者操作,便于介入手术的开展。③超声 定位适用于乳腺各象限病变,便于穿刺点选择,避免瘢痕形 【2】Fishman JE,Milikowski C,RamsirIghani R,et a1.US—guided core—needle biopsy of the breast:how many specimens aye 成对乳房美观的影响。④超声引导介人手术,并发症少对周 围组织损伤小,最常见的是血肿形成及组织残留。 介入诊断、介入治疗技术是当今医学界重要的发展方向 之一,介入技术有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便 于患者接受,相对于x线下引导,超声扫查为立体成像、定位 准确并且无放射性,受到广大临床医生与患者的一致好评。 超声引导下活检穿刺术是通过高级超声仪器引导,实时 监控穿刺活检针位置,可以准确、及时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 器,是目前影像学引导下最为安全的活检术。近年来随着肿 necessary?[,]].Radiology,2003,226:779-782. 【3】Kopans DB,Gallagher WJ,Swann CA,et a1.Does pre-叩er- ative needle localizatio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local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J].Radiology,1988,167:667—668. 【4】Chen AM,Haffty BG,Lee CH.Local re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 after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examined by means of stereotactic core—needle biopsy[J].Radiology,2002,225:707— 712. 【5】Rubin E,Mennemeyer ST,Desmond RA,et a1.Reducing the cost of dia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impact of ultrasound and 瘤基因检测诊断的开展及肿瘤分子靶向药应用于临床,能够 帮助治疗前明确诊断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就显得格外 重要。 参考文献 imaging—guided biopsies on a clinical breast practice[J].Cancer, 2001,91(2):324 332. (收稿13期:2016—10—23) 高场强核磁软组织扫描技术 张小燕四肢软组织主要由骨骼肌和脂肪组成,其中骨骼肌为最 主要的成分,也是软组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主要关注的 崔现成 获得高的图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 下肢扫描,以相控阵线圈比较常见,因为它既可以提供双 领域。在MRI图像上,骨骼肌一般都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但 由于各肌肉间、肌肉与皮肤间都存在着不同量的脂肪分隔, 因此MRI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四肢骨骼肌的解剖形态。 1扫描范围 侧对比、较大视野的扫描,又能保证较高的图像信噪比。双侧 对比、较大视野的扫描有助于发现病变,同时也利于下肢病变 整个结构的显示,并能避免遗漏跳跃性病变。若病变范围较 小,也可选用头线圈或膝关节线圈。 下肢MRI检查,可进行双侧对比扫描或单侧扫描。一般 采取仰卧位,使病变区域尽量处于磁场中心,这种体位能够 解决大多数病变的诊断,而且最为舒适。少数情况下,病变若 位于后部软组织内,可以采取俯卧位,以避免病灶和解剖结 构受压变形。对于上肢病变,一般采取单侧扫描。若MRI具有 上肢常规单侧扫描,应尽量使用表面线圈,其中首选环形 容积表面线圈,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均匀度。在采用 上肢头上位时,头线圈也可以考虑。 3扫描定位的选择 扫描的定位也需根据具体位置而定,原则上将病变尽可 能置于线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尽可能置于磁场中心。若病 偏中心扫描能力,患者体位不过于巨大时,患肢自然置于体 侧。对于肥胖者,仰卧位时上肢往往超出扫描范围,此时可旋 转患者以便将待检上肢置于扫描范围内。此外,上肢扫描也 可以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上肢过头位,这种位置一般维持时 间较短,约1/4患者检查出现运动伪影。 2线圈的选择 变较为局限或较为细小,可在局部体表用胶带粘贴维生素E 胶囊,即可准确定位。 对于四肢软组织病变,应该至少扫描2个相对垂直的平 面,其中至少有一个平面同时拥有标准化的T WI和T I。横 断面一般必不可少,冠状面、矢状面和斜断面视具体情况而 定。 四肢软组织MRI检查时,所用的线圈取决于患者的身 高、体形、检查部位、病变的具体情况,原则上选用最能与患 肢紧密匹配、能覆盖足够但尽可能小的解剖区域的线圈,以 软组织的扫描序列选择以SE、FSE和脂肪抑制序列 (STIR)序列最为常用。标准的sE序列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四 肢软组织病变诊断。FSE序列比sE序列快捷,这点对于获得 %wI尤为重要。外伤多以STIR压脂为主,STIR是特殊的反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17.O1.035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放射科(张小燕);中国 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放射科(崔现成) 转恢复序列,它可以比较彻底地抑制脂肪和骨髓信号,从而可 使骨髓或肌肉病变对比鲜明。容积DWI序列可用于显示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