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带翻译

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带翻译

来源:爱问旅游网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篇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学问

100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1、多行不义必自毙。 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篇三: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摘抄 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摘抄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篇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

中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汉语习惯,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原作内容。

文言文翻译要忠于原文,沟通古今。 忠于原文,就是原文中每一个字都要落实。根据实

践经验积累,我认为翻译文言文有以下技巧。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

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

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

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

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 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 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三看通

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 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

四看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 五看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 何??为、何以??为、奚以??为 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 得无??乎、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庸??乎、其??乎 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

大吗?篇五:八下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默写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重点复习 一、重点句子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

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

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12、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 1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1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

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

一点不羡慕他们。

22、色愈恭,礼愈至: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2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

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5、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6、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

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8、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9、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水底的石上。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 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情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

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性忧虑;处

在荒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4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

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4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看见)有

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4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

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4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

太守归城,宾客相随。 4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

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

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1、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52、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5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洗过一样。

55、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5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5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举凡(那些)在沙滩

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了喜悦的气息。 5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5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二、古诗文默写:

1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

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7、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

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10、深锁二乔 11、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

14、远逝,往来翕忽;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