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之行,已经过去很久,本来已经逐渐淡忘,然而,当昨日读过金庸大侠加在《碧血剑》后面的《袁崇焕评传》后又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不经意间曾路过的寸寸土地。
兴城,明末称宁远。是崇祯年间,努尔哈赤与明兵交兵的主要战场之一。今天的兴城,不仅修缮复原了明朝修筑的古城垣,保存并修整了蓟辽督师府等古建筑,而且雕刻了袁崇焕的石像放在火车站广场上,令后人瞻仰。第一眼看到这高大的石像,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甚至猜测,会不会是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的雕像。石质的将军并不英俊潇洒,相反,面目有些丑陋,他面朝西南,料想取义忠于南明,脸有忧色,长髯飘飘;左手按剑鞘,右手握剑柄,蓄势待发;右手边是红夷大炮,系着公布条。(详见相册《我的海》~袁崇焕督师像)
袁崇焕,自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县人,明末进士,抗清名将。明朝历代君主深恐武将威胁统治是以历来任用文官统领军队。袁崇焕到辽东之前,明朝对清的三场大战均全军覆没,这虽与国家腐败有关,但也显现出文人领军作战的严重弊端,纸上谈兵早有前车之鉴。而在明朝腐朽的八股取士制度下,文人中鲜有身兼军事才能的人物。进士出身又懂兵法的,当时只有三个: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被罢官,张承宗和袁崇焕被杀)。三次对清作战的失败,使得辽东各地相继失守,努尔哈赤直迫山海关。南明大乱,袁崇焕新中进士单骑赴辽东探查军情,而后请缨北上,欲了却君王天下事。
崇祯年间,明朝已经腐朽不堪,奸佞当道,君主无能,内乱四起,边关危急。明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袁崇焕妄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其心可嘉,然终不能实现。我想起三国的诸葛亮,他病死前哀叹:“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料想崇焕赴刑场之际也是很遗憾的吧。只是,崇焕督师被冠以卖国罪处斩,死时遭万民噬其骨肉,九幽之下,何以瞑目?这又不得不让人联系到岳飞,同是抗击女真,同是功高镇主…英雄的结局竟是如此相似,不能不令人悲痛。军中无壮马,官兵无士气,半年不发饷,积月不操练。主将刚愎自用,元帅贪生怕死……这就是袁崇焕入辽时的窘境。
兴城的城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的古城上,面对着城楼,仿佛时间更迭,回溯到十七世纪的烽烟战火,飘扬的袁字军旗,冰冷的秦砖汉瓦。电光火石之间仿佛脚下的土地在颤抖,如潮的女真骑兵扑向这并不高峻的城楼,城楼上,明朝官兵第一次呐喊震天,视死如归,与敌人决生死,保家卫国,与宁远共存亡…
战争,有时候是英雄的悲歌,不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唯美,鲜血染红夕阳,残烟四起,哀鸿遍野的当儿;喊杀声嘶,英雄气尽,无愧父兄的瞬间,任鲜血流尽,愿埋骨疆场的战士,是国家,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壮烈的诗歌!
有时候我会想,宁远防御中,是不是真的如金庸所料想,是袁崇焕粗俗的蛮骂激发了全体官兵的士气,实际上,我想作为武将,不爆粗口是不正常的,正因为他们的粗犷豪迈,他们的形象才更加逼真,动人。在面对千军万马背靠亲戚父兄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历史责任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不会懂的。金庸说,议和是明朝当时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岳飞一事导致了普天下人都对主张议和的人恨之入骨。所以袁崇焕很早就知道必有一死,然而却依然选择了走向死亡。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成立,但今天,袁崇焕的雕像能立在兴城足以说明,历史给袁督师平反了,这足以说明,袁督师是为天下百姓议和。(《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努尔哈赤,靠祖传的十三副铠甲起家,戎马一生,未尝一败,却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败给了初上战场的儒将袁崇焕,我想,胜败兵家事不期,不论因为什么而败,总能说明袁崇焕是一个合格的将领。然而这名来之不易的保国安民的将领不是战死疆场,而是被他所效忠的君王杀死,这颇似宋文帝杀死檀道济自毁万里长城的情境,令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走进兴城的内城,转了文庙,蓟辽督师府等处,所见的建筑都有清的元素,这些古代建筑对于我这个土包子来说实在是大开了眼界。但是,我觉得兴城似乎太完整无缺了,已经失去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历史是不能恢复的,所以,历史的遗迹我们又何必画蛇添足去修缮它反而使其失去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呢?
抚摸着冰冷的城垣,闭上双眼,耳畔一片宁静,没有纷争,没有厮杀。长期以来,那些为民族出路浴血奋战的人,应该都盼望着今天吧,不管是袁崇焕,还是努尔哈赤,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没有对错。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我是希望明朝能维持统治,但是,站在苍生的立场,历史是正确的,每个封建王朝开始时,总是很懂得仁政爱民的,但是最后,会越来越腐朽。只要能让天下人安居乐业,谁来统治都是一样。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虽然进了北京,但是最后还是失败,我想,定然是没有挡住金钱美女的诱惑以致失了民心。 沉重的氛围环绕着兴城,笼罩着我,我突然感觉到莫大的压力,先贤浴血奋战换来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去守住,不让1840年后的那段历史重演。每个炎黄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可是……
“ 不论日本人如何宣传,韩国人决不买日货,而日本人不宣传,中国人都抢着买日货。”我想这句话虽然言重了,但是,却不得不令人深思,尤其是我们青年,我们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我们是否对得起流血牺牲的先贤们!!! 秦时月,楚汉节,薪火相传华夏血
拜天地,随先烈,劈荆斩棘夕阳斜
兴城,因为袁崇焕而大放异彩,一个人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一股精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