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 及其对教学的启示① 郭胜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关键词]语素;显义类型;词汇;汉语教学 [摘 要]现代汉语中不少合成词的意义都与其构词语素的意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本文 对汉语常用合成词的语素显义类型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汉语教学中讲授语素知识所适用的对象、 阶段、课型、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H136,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036(2006)01—0009—04 On the Meaning・-showing Types of Commonly—-used Chinese Compound Wor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GU0 Sheng chu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10,China) Key Words:morpheme;meaning—showing type;vocabulary;Chinese teaching Abstract:In Chinese,the meaning of morphemes is to some extent related to the lexical meaning of the compound words that they make up.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sorts commonly—used Chinese compound words into different meaning—showing typ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meaning of mo ̄hemes in teaching the vocabulary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1.引言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改善词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中词义 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汉语合成词在语义构成上很有自己的特点,即不少词的意义都与其构 词字(语素)的意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热衷讨论的“语素教学 法”就强调语素义的讲解和构词法在外国学生汉语词汇理解和训练中的作用,主张通过对 合成词中的语素进行合成和分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扩大词汇量。 那么,汉语常用合成词在其语素显义程度方面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对于语素显义程度不 的词语,对不同汉语水平学生,以及不同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更为合理?以下我们尝试对现 [收稿日期]2006—01—11 一[作者简介]郭胜春(1974一 ),女,广东省广州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暨南大学211工程科研资助项目 ①对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致以由衷谢忱!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代汉语常用合成词的语素显义类型进行梳理和统计,并探讨相应的教学对策。 2.统计分析 我们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 使用度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中的词语进行了 以下分类统计。 2.1从该8000词词表中,剔除以下词语:(1)单音词;(2)介词、助词、连词、副 词、叹词、象声词、代词和量词;(3)重复出现的词条;(4)《现代汉语词典》(1996) J 中不作为词条单列出来释义的词语:单纯词如“珊瑚”、“蚯蚓”,专门术语如“平方”、 “摄氏”,缩略词如“支书”、“高中”,重叠法构成的词如“纷纷”、“默默”等,也不在统 计之列。之后,得出本研究的统计词表(以下简称“统计词表”),共5000多个词,然后再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 j,为表内所有词语标注义项解释。 2.2我们对该统计词表进行整理分类后,得出如下结果: (1)常用词头、词尾共34个(包括词头“老、反、非”等,词尾“家、手、化” 等),以及分别含有这些词头或词尾的词语共225个,如“作家、用品”等。(2)同形词 122个,例如:“安心”,一指存心、居心,一指心情安定。(3)其中一个义项为虚词、其 余义项为实词的词语54个。例如:“非常”,一义表示十分,作副词用;另一义指异乎寻常 的,为形容词。(4)除去以上词语外,有单义实词3076个,双义项实词1243个,3个义项 以上的词语374个。下面我们主要以单义和双义项实词为对象进行分析。 2.3 符淮青(1985) 曾把汉语中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概括为5种类型:1.语素义直 接地、完全地表示词义;2.语素义直接地、部分地表示词义;3.语素义问接表示词义;4. 表词义的语素有的失落原义;5.语素义完全不表示词义。苏宝荣(2002) 把并列式复合词 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归纳为“线性组合关系”、“整体凝结关系”等,把偏正、述宾、述补、 主谓式复合词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为:释义时“在保留原语素义的基础上补 充必要的附加成分”或“两个语素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概念中,具有某种特指义”等。为便 于操作,我们将本研究词表中单义实词的语素显义类型(亦即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划分 为以下几种:(1)显性关联型。词义相当于语素义的加合,词义与构词语素义有较直接或 直观的联系。如:游人——游览的人。私有——私人所有。(2)半显性关联型。词义在语 素之外需补充必要的、暗含的成分,以更清晰地限定意义范围,有时将语素解释为相关的近 义词。如:疗养——患有慢性病或身体衰弱的人在特设的医疗机构进行以休养为主的治疗。 卖唱——在街头或公共场所歌唱挣钱。(3)隐性关联型。词义不停留在语素层面,而有所 引申、比喻,或具有特指意义。如:头目——某些集团中为首的人(多含贬义)。热血—— 比喻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热情。(4)不关联型。词义已固化成一个具有独立含义的结构, 今天已无法从中直观地辨识构词成分在其中的意义。如:马虎——疏忽大意,不细心。和尚 ——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 经统计,不关联型的单义词语在统计词表中较为少见,暂忽略不计。在所统计的单义实 词中,显性关联型词语数量达1295个,占单义实词总数的42.1%;半显性关联型词语1088 个,占35.4%;隐I生关联型词语693个,占22.5%。这3类词语的比例约为1.9:1.6:l。 ・1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暨南大字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表1:单义实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 单义实词 显性关联型 半显性关联型 隐性关联型 3076 1295 1088 693. 100% 42.1% 35.4% 22.5% 3类词语的比例 1.9:1.6:1 2.4统计词表中的双义项实词,按照该词两个义项的词性,以及两个义项与语素义的 相关度,可以归纳为不同的类型:(1)兼类显性一半显性关联型。词性不同,两个义项与 语素义的联系均比较直接。例如:起源——①开始发生(作动词);②事物发生的根源(作 名词)。意外——①意料之外(作形容词); ( 意外的不幸事件(作名词)。(2)同类显性 一半显性关联型。词性相同,两个义项与语素义的联系均比较直接,但所涉及的语素义相 异,或词义的外延不同。例如:要道——①重要的道路(作名词);②重要的道理、方法 (作名词)。加入——①加上,搀进去(作动词);②参加进去(作动词)。(3)兼类半显性 ~隐性关联型。词性不同,其中一个义项与语素义直接相关,另一个义项有特指义或引申比 喻义,或今天看来两个义项与语素义的联系均比较模糊。例如:冷落——①不热闹(作形 容词);②使受到冷淡的待遇(作动词)。抽象——①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 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作动词);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作形 容词)。(4)同类半显性一隐性关联型。词性相同,其中一个义项与语素义直接相关,另一 个义项有特指义或引申比喻义,或今天看来两个义项与语素义的联系均比较模糊。例如:山 头——①山的顸部,山峰(作名词);②设立山寨的山头,比喻独霸一方的宗派(作名词)。 天真——①心地单纯,性情直率(作形容词);②头脑简单,容易被假象迷惑(作形容词)。 经统计,同类半显性一隐性关联型词语达532个,占所统计双义项实词总数的42.8%; 其次为同类显性一半显性关联型423个,兼类显性一半显性关联型208个,各占34%和 16.8%;兼类半显性一隐性关联型80个,仅占6.4%。这四类词语的比例约为:2.6:5.3: 1:6.7 表2:双义项实词词性及语素义与义项相关度类型统计 双义项实词 兼类显性一 同类显性一 兼类半显性一 同类半显性一 半显性关联型 半显性关联型 隐性关联型 隐性关联型 1243 208 423 80 532 1o0% 16.8% 34% 6.4% 42.8% 4类词语的比例 2.6:5.3:1:6.7 2.5总体来看,统计词表中5094个词是这样构成的:(I)1295个显性关联型的单义 实词占其中的25.4%,即5000词里有1/4的合成词意义单一,且语素义能较直接地、完全 地表示词义。如果加上225个含有词头或词尾的词语(暂不论是否多义),这个比例上升到 29.8%。(II)半显性关联型、隐性关联型的单义实词共计1781个,占35%,这些词意义单 一,其构词语素的含义也能在不同程度上透露出词义的信息,但这些词的整体意义往往有语 素义所不能包含的内容。(III)1243个双义项词语、374个3义项以上的词语、122个同形 词以及54个1义项为虚词、其余义项为实词的词语,加起来共1793个,占35.2%。这部分 ・l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词语不仅有多个义项,义项之间关系或远或近,而且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例 如双义项实词中,一部分词语(包括兼类半显性一隐性关联型以及同类半显性~隐性关联 型)它们的构词语素义与两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语素义只能间接地、部分地 表示词义;其余词语(包括兼类显性一半显性关联型以及同类显性一半显性关联型)虽然 它们的构词语素与词义关系较密切,但词的两个义项之间可能含义相差甚大,搭配迥异,或 者即使意义相似或相关,但词性不同,造成词语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其用法也不同。我们认 为,以上第(I)类词语可以有选择地作为语素教学的适用对象加以利用;第(II)、(III) 类词语合起来在5000词中占到了7成,对这大部分的合成词而言,在教学上不能简单化 处理。 3.教学建议 3.1 语素教学与适用课型 外语学习既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语言技能的获得。有关语素知识的讲授可放在 两类课程中进行:一是专门的语言知识课,如高年级的“现代汉语词汇”课,适当介绍构 词法、构词语素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及相关练习;二是精读课和阅读课,当中增加一些语素知 识的内容以及配合相关的技能训练,如在精读课的近义词辨析、阅读课的猜词练习里适当分 析语素意义等。口语、写作等言语技能训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情境中适当运用词汇、句式 等的能力,而语素在意义和使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非独立性(参见郭胜春, 2004) j,因此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3.2语素教学与学习阶段 要对语素教学的具体项目作等级切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参见吕文华,2000) 。 初级阶段应尽量以整词方式讲解,不必急于引入语素。到中级阶段,学生培养起初步的语 感、积累了一定词汇量后,开始介绍一些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如附加法、复合法中常见的 偏正式、联合式等),选择少量显义程度高的词汇(如本文第2部分中所归纳的第(I)类 词语)进行词义分析。高级阶段可逐步对词作结构和语素义的分析。但无论哪个阶段,分 解和合成语素的方法都应主要用于促进词义理解和记忆;一旦涉及词汇运用的层面,就不应 夸大语素和构词法的作用。特别是要求复用式掌握的词汇,更应注重结合语用规则来帮助学 生掌握其个别用法。 3.3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 语素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主要反映在3个环节:生词释义,课后注释或单元小结,练 习。对生词作汉语释义可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语素义与词义间的关系;注释和小结可归纳常 用词根、词缀、词义构成规律等;练习则用来强化相关的识字、辨义等技能。 对构词字意义已学过的第(I)类词语,可以在生词表中直接用汉语释义。对第(II) 类词语,其中的半显性关联型词语在讲解词义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那些在语素义之外增添的新 内容,这类词也可随学习阶段的深入而酌情使用目的语解释词义,同时可防止学生因依赖母 语翻译而产生误解。对于隐性关联型词语则不主张拆分语素。对第(III)类词语,在教材 的不同上下文中以另一个身份出现时,必须作为生词来处理,并清楚注明义项,以免混淆; (下转第6o页) ・1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凡是”的语义功能分析 准,“凡是”句就没有意义,也无法传递有效信息。“凡是”的归类性特征的句法表现是NP 结构中通常有相对较为复杂的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所限定的范围就是归类的标准。“凡是东 西都可以拍卖”、“凡是习俗都可以改变”,这两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听起来 非常别扭,其原因是“东西”和“习俗”没有相应的参照系,也没有指明归类的条件。如 果换一种说法,句子就可以传递有效信息了: (15)凡是价值低于10000元的东西都可以拍卖。 (16)凡是少数民族的习俗我们都要尊重。 “凡是”所限定的NP通常不是某类事物的全部集合,而只是该集合中具有某类共同特 点的一部分,因此“凡是”不是任指,也不是逐指,而是对满足NP语义值的事物的统指。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著).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王还.汉英虚词词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2. [4]陈庆武.兼类词辨析词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5]张新荣.谈“凡”和“凡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5,(3):93—95. [6]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4):289—304. [7]徐颂列.现代汉语总括表示式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8]邹崇理.逻辑、语言和信息——逻辑语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吴玉峰】 (上接第12页) 教材可在一定的复习单元中通过对比不同义项出现的句法、语义环境来突出其差异。当碰到 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时,应着重结合语境点明其中的特殊文化内涵,尤其是其语体、感情色 彩、使用范围等。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苏宝荣.词义研究与汉语的“语法一语义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15—21. [5]郭胜春.汉语语索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27—36. [6]吕文华.建立语索教学的构想[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0, 【责任编辑杨万兵】 ・6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