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运动述略

1903年留日学生拒俄运动述略

来源:爱问旅游网
拒俄运动(190l一1905)是中国近代民 族主义意识付诸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 问除了国内的斗争情况外,中国留日学生在 海外的斗争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以 各方资料之相互印证,对清末留日学生拒俄 运动的相关史实进行大致梳理。不当之处, 阵 敬请方家指正。 — 深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 程 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不但打碎了 由 洋务运动三十余年的幼稚梦幻,更给坚守传 足以供变政之用”;“特泰西语言文字不同, 识分子纷纷肩负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双 统知识体系的守旧派造成了“一种精神上的 成功之期既远,重洋远舟,饮食昂贵,虚靡之 重使命踏波东渡” ,赴日留学遂成为一时问 打击”,进而“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 费殊多,故郑重兹事,迟迟未举”;“日本变法 喧腾全同上下之风气。然而留日学生们一旦 认识的亟变”l】 _。在痛定思痛的反思后,国 立学,确有成效,中华欲游学易成,必自日本 从腐朽、落后、闭塞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人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 始”,“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舟车饮食贱则费 来到蒸蒸日上的日本,一切都感到新鲜,周 变化,一时间朝野上下掀起了分析日本成功 无多” 。 围的许多事情往往会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 模式和向日本学习的议论风潮。鉴于日本留 除了中国为救亡图存派人赴日留学的 热情。据《苏报》披露,留学生“居东京,多生 学强国的成功模式,张之洞提出了向日本学 内部动机外,同时期日本政府“吸引中国留 无穷之感情,多受外界之刺激”,如果不是 习的主张,“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赴 学生”以培植亲日势力的别有用心也在客观 “凉血类之动物,殆无不有国家二字浮于脑 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人外同学堂一 上为留日政策的确立提供了外部的推力。时 海者”。几乎所有的留学生到日本后都会有 年,胜于中围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 任日本国驻华大使的矢野文雄认为,“如果 突出的两点感受,一是对比一下独立自主的 说也”;而“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 将在日本受感化的中国新人才散布于古老 日本和世界发展大势,痛感中国的民族危 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 帝国,是为今后树立日本势力于东亚大陆的 亡;二是眼观日本的飞速发展,愤恨清廷的 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 一最佳策略”;“其习武备者,日后不久将效仿 蹶不振 。 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 日本兵制,军用器材必仰赖于日本,清国之 显而易见,在留日学生心中已经将留学 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12Im3。与洋务派官员 军事将成日本化”,“又因培养理科学生之结 和救国十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截至国内 类似,新兴的维新派人士也非常赞同派遣留 果,定将对日本发生密切关系,此系扩张日 拒俄运动浪潮波及日本东京之前,他们不但 学生向日本学习。著名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 本工商业于中国的阶梯”,“至于专研政法等 养成了极其浓厚的民族意识,而且也广泛兴 认为,“惟日本道近而费省,广历东游,速成 学生,定以日本为楷模,为中国将来改革的 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潮。在这股热潮的冲 尤易,听人士负笈,白往游学,但优其奖导, 准则”,“果真如此,不仅中国官民信赖日本 击下,即使是有损民族尊严的一件小事,也 东游自众,不必多烦官费”[3]324。同属维新派 之情将增加二十倍,且可无限量的扩张势力 会在留日学生中引起轩然大波。 1.破坏了东北教育资源。东北教育在奉 2.破坏了东北教育的秩序。“1932年我 化教育机构,通过庞大的奴化教育机构有 系军阀统治时期就已经落后于全国其他地 国东北原有中小学教师24000多人,而 预谋地开展着奴化教育。随心所欲地摧残 区,13本占领东北之后,对东北的教育资源进 1933年减少到只剩600人,其中的几干人 着东北人民的心灵。企图泯灭东北人民的 行了洗劫,同时也破坏了东北原有的教育秩 被清洗或被迫改变行业。”15J437许多学校被 爱国热情,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上的扼制 序。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加紧对东北教育 日本侵略者占领,并改成了军营。爱国教师 与残害。东北沦陷区在思想方面已经没有 的控制,并纳入到了奴化教育的轨道。 也惨遭迫害,东北各学校关闭了很多。九一 任何自由的空气,成为日本侵略者横行霸 1932年6月25日公布了《关于废止三 八事变前后东北学校情况如下表[6}437。 道、无恶不作的人间地狱,而绝不是日本侵 民主义党义及其他与新国家精神相反之教 时间 小学 中学 大学 略者所一再美化的“五族协和”的“王道乐 科书之件》,文件中指L叶J“为令遵事案查关于 校 生教教师 学校J学生划教砑 甄 九一八 1300 747 2.4 94 3.8 2400 30所 土”。东北沦陷时期的奴化教育,揭露了13 废止三民主义党义及其他与新国家建国精 事变前 余所 万人 人 所 万人 人 九一八 关闭 50 万余 173 3.3 16O0 2所 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神相反之教科书或教材等项业经通令遵照 事变后 多所 万人 人 所 万人 人 参考文献 在案。值兹新国家建设伊始,对于是项禁令 1932年7月,东Jl ̄lb学校数为11595 …武强.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第一辑)[M].长 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亟应严切实行”[41 ,于是让东北各学校的教 所,1933年7月,东北小学校数为9128所。 f2l中国文献珍藏本丛书.伪满洲国史(17)[M].全国图 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X)2. 科书用“四书孝经”来取代。1932年4月1 1934年后,有所发展。但是,学生就学率却极 f31王野平.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M__l吉林教育出版 社,1989. 31,日本侵略者公布了《各学校课程令用四 低。到1936年小学生的就学率仅为23 。 『41伪满洲帝国教育会.满洲帝国文教关系法规辑览 书孝经讲授之件》:“为令行事嗣后各学校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东北沦陷时 [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f5j姜念东.伪满洲国史C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程暂用四书孝经讲授,以崇礼教。凡有关党 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实行的奴化教育 f6l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卷)『M]解放军出版社,1991 义教科书等一律废止。”[41 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特点:建立了专门的奴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兰台世界2011・11月 旬31 陈女士懋勰、华女士桂、龚女士网常、钱女士 考察,拒俄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全体留日学生 1900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沙俄 丰保、曹女士汝锦、王女士莲”等“皆含泪”, 社团斗争的团结与统一。拒俄运动是清末中 借口保护铁路,派兵占据中国东北。八国联军 “呼誓死以报国” 。 国人留学日本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 侵华之役后,按照《辛丑条约》各国侵略军要 1903年5月2 13,已签名参加拒俄义 事件,它是留日学生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爱 陆续撤离中国,可沙俄帝国主义非但不从中 勇队者再次在锦辉馆开会,决定改名为学生 国行动。在此之前,留13学生在“收同路矿权 国东北撤兵,反而于1901年2月向清政府提 军,并商议了规则,规定目的为“拒俄”,性质 运动”和“拒法事件”中大都以省同乡会为单 出约款12条,企图完全霸占东北地区。消息 为“代表国民公愤”、“担荷主战责任”。5月3 位,发电抗议,并未见诸具体的抵抗运动。而 传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03年4 日,“学生军人员咸于午前十时至会馆”,“验 在拒俄运动中,全体留日学生打破了地域界 月28日,13本东京各大报纸都对事件始末作 体格高下,编制军队”,“全队分甲乙丙三区 线,团结一致,并正式制定了军队规则及严密 了报道,消息所及,全体中国留日学生一片哗 队,每区队分四分队,公捧蓝君天蔚为学生 的组织,形成了学界轰轰烈烈的抗俄浪潮。 然,愤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 屈膝,留日学生首先通过集会演讲抨击沙俄 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粗暴侵犯,同时呼吁留日 军队长”iio ̄3。至此,1903年留日学生掀起的 再次,从留日学生思想的后续发展而 面对沙俄的蛮横无理和清政府的卑躬 拒俄运动浪潮达到最顶点。 言,拒俄运动客观上还促进了叶1同留口学生 中革命和改良思想的分化。在拒俄运动初 面对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掀起的拒俄 期,为r共同反击沙俄侵略,革命派和改良 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著名女留学生胡彬夏噱 爱国狂潮,清政府反而产生了恐惧心理,认 派都踊跃参加,且步调一致。但随着运动的 慨激昂,率先代表全体二十余名女留学生发 为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名为拒俄”,“实则 深入发展,特别是清政府对他们的正义行动 要求13本政府设法取 采取压制态度后,表爱国演说:“我最爱之祖国,将为他国所统 希冈作乱”,并多次“二者分歧日渐加剧。改良 辖,我最亲之同胞,将为异种所奴隶,岂不伤 缔” 在学生军紧锣密鼓的活动期间,13本 思想主张继续乞求清政府抗战,革命思想则 哉,岂不耻哉!”“我等既知亡国之惨伤,奴隶 政府开始公开干涉。1903年5月8日,日本 坚持要积极而独立地采取行动,保卫东三 之羞辱,便任其灭亡,任其残害,岂我辈之所 神田警察署以组织学生军“于日本外交颇有 省。最终经过双方辩论,革命思想逐渐占据 宜出此耶?亦岂共爱会之本旨也?我思现在 阻碍”为由,要求解散学生军。在清廷和日本 上风,改良主义则逐渐被抛弃。 同志诸姐妹,无不热心爱国,当必出其所学 政府的双重压力之下,学生军适时改变斗争 最后,通过拒俄运动,留13学生看清了 所能,奋然以救祖国,以援同胞也。日来留学 策略,以“解散形式,不解散精神”的原则,改 清政府腐朽无能的丑恶嘴脸,最终走上了革 诸君,以东三省问题急,聚商拯救之道,已公 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在军事体育训练的名义 命的道路并汇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洪 l2_】 。留13学生在东京的拒 流,为清廷腐朽统治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创 议组织义勇队,愿赴死前敌,其情可哀,其志 下继续开展斗争『可钦”,“彼等如此,我辈自问,又当如何?岂以 俄运动高潮遂渐趋平复。 女子非人,不宜为此耶?我虽不才,愿以指臂 立贡献了自身的力量。清政府在拒俄运动过 从1903年4月28日13本媒体报道沙 程中的表现,令留13学生们十分失望和痛 之微,为国尽力,愿从义勇队北行,事虽无济, 俄霸占中国东北地区始,至5月份拒俄义勇 恨。1905年《中国白话报》载文指出,“就是 3学生的拒俄高 俄罗斯将我们十八省都要抢去”,“皇帝也不 即至捐躯殒命,誓无所惜,诸姐妹当必以为 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留1然。我想祖国瓜分,同胞奴隶,我辈有何面目 潮前后仅持续了十几天,而且就留日学生的 会来管你”,“我们要救我们的周”,只有“革 其影响范围、深度等均较为有限, 命排满”“这一线生机”。基于这种认识,更在13本留学”1819 。胡彬夏慷慨激昂的演说, 人数考量,许多 深深激发了每一位留日学生的爱国热情。 甚至很容易被研究者所忽略,然而从我国近 留日女生逐渐将自身解放与反清革命结合 除了用饱含爱国激情的演讲呼唤全体 代学生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整 起来,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同盟会 留日华人的斗争热情外,留13学生还积极行 体进程来看,清末中国留13学生的拒俄运动 在日本东京成立后,经历过拒俄运动洗礼的 非常值得今天的人们 留日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先后参加了同盟会。动起来,为回国亲自投入捍卫东三省主权的 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战斗而准备。1903年4月29日,500余名留 作出认真的总结。他们在日本及回周后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也 日学生齐集东京神田锦辉馆,谴责俄国的蛮 首先,拒俄运动中留日学生的斗争热情 最终成为了辛亥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IM].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2. .横行径,最后会议决定成立拒俄义勇队,号 与国内的斗争浪潮一起,有力地回击了沙俄 参考文献 召“愿入义勇队赴前敌者,尽两日内签名,未 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无理侵犯,显示 【3{陈学恂2]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M】.北平文华斋,1928. 即赴前敌者,别设本部,部署军队各事”;并 了他们自身的斗争力量。在中国近代民族主 i中国近代教育吏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M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决定分别致电北洋大臣、上海各团体,再致 义的发展环节上,拒俄运动是不可忽略的重 『【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51fM1.北平故宫博 3趋高涨,亡同灭种之 函北洋大臣,请其编义勇队于麾下;遣特派 要一环。在民族危机1物院.1932. 员至天津与袁世凯订立彼此关系;遣人到内 祸迫存眉睫的历史语境中,留日学生以其人 【61谢忠强.19r05年中国留 擎生风潮述略Ⅱ1.山西 地、南洋、欧美运动各界人士支持。4月30 数之少,以其文人身体之柔弱与他们所践行 【71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M】中国青年出版 社.1996. 3,1即有黄兴等130余人签名人队,陈天华 的以主权观念和民族国家思想为主要内容 『81张玉法.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942—1911(下 册)IM]_厶北:台湾龙文出版公司,1996. 等50余人签名加入本部。其间值得特别指 的近代民族主义之巨大反差,很好地诠释了 f9】佚名.学生军缘起Ⅱ】.湖北学生界,1903(1) 出的是,留日女生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清末新型爱国者那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 f1 o]杨天石.拒俄运动(1901-1905)『M1.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79. f5】李喜所.申国留学史论稿口 .中华书局,2(X)7. 大学报(社科.),2009(4) 一 加入其中。“留学女生闻俄事急”,“学生编成 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豪情和“一腔热血勤 【11膊忠强.清赉女子留日运动述论Ⅱ】.中华女子学 义勇队,亦开会商议协助”,当即女留学生代 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无畏情怀。 ¨2】冯自由.革命逸史{M1.中华书局,1981 表“胡女士彬夏、林女士宗素、方女士君笄、 32兰台世界20l1.11月l句 ★作者为上海大学博士.生。 其次,从留日学生运动自身发展的角度 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