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孢子捕捉器的测报分析(二)

孢子捕捉器的测报分析(二)

来源:爱问旅游网


孢子捕捉器的测报(二)

1)病组织产生的病菌孢子进入空气,除需克服其与产抱器官的联结外,还要突破寄主体表面的一个很薄的空气静止层,突破静止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依靠自身动力(弹射能力),二是借助外力。这种外力主要是风和降雨。

2)一天中各小时孢子的飞散与空气的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其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实际这是各小时空气流动速度不同的结果,在凌晨至中午这段时间,随着空气温度逐渐上升,空气流动加快,孢子飞散量也逐渐增大;在下午情况正好相反。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凌晨和夜间空气湿度较白天高,这样孢子易附着在病斑上而不易飞散出去。

3)在有风的条件下,斑点落叶病菌分生孢子飞散量特别大,然而大风天空气非常干燥,是不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的,但是该病原菌的孢子对干燥条件的适应性极强,有研究指出该孢子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2-3个月,这也体现了生物本身的一种适应。 4)降雨时,空气相对湿度很大,叶片表面有水存在,这不利于孢子随空气流动飞散。如果遇风雨天气,孢子飞散量更大,传播的距离也更远,同时这种雨天又为病菌侵人创造了合适的湿度条件,因此这种传播方式对生长季中病害的再侵染过程更为重要,对病害的流行也更为有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