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设计 要素 课程 标准 教 材 分 析 设计内容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知识与 技能 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课 堂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 情 分 析 学生知道在物质的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重点 教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 教 具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使用 预期效果
1、化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积极回答 一、课前复习: 2、什么是绿色化学? 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千二、新课导入 倾听 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 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 相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 变化. 例如,我们日常见到 阅读 的水变成水蒸气和冰、食 物的、燃料的燃烧等 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 化的特点,掌握其变化规 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 自然所必须的.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 性质和变化的科学,现在 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和性质.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如何科学的观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察物质变化? 讲述:科学观察物质变化 的方法 现在我们做几个实验,请 同学们注意观察. [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 学生观察现象 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 图).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 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 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 并记录玻璃片上发生的现 象: [实验1-2]取少量胆矾 (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 讨论并记录现象 (如图),用杵把胆矾研 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 的变化:
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实验直观现象明显 实验直观现象明显
[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 1.思考并对比实验[1-1]和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2.思考并对比实验[1-3]和实验[1-4]有什么共同特征? [板书] 一、物质变化 1、物理变化 概念:(略)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征: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概念:(略) 如: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特征:(1)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讨论并记录现象 讨论并记录现象 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 倾听 实验直观现象明显 实验直观现象明显 PPT展示
(2)常伴随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1.蜡烛的燃烧是什么变 化? 2.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 化还是化学变化应用依据 是什么? 三、知识巩固 回答课本P10,1、2、3题 四、课堂小结 记本节课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相关题。 堂 清 内 容
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及收获或质疑。 PPT展示: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区别: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1、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3、下列变化肯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物质发生爆炸 ②冰融化成水 ③酒精的燃烧 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 ⑤汽油挥发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⑤ D.③④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食物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5、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蔗糖的发酵 C.乙醇的蒸馏 D.乙醇的燃烧
板 书 设 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特征: (1)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2)常伴随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区别与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区别: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本节课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以及清晰地讲解,基本完成教学内容。 教 学 反 思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设计 要素 课 程 标 准 教 材 分 析 课 堂 目 标 设计内容 本节课内容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通过对身边物质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性质; 2、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
学 情 分 析 通过上节课学习物质变化,学生已经对化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为本节课将要认识物质的性质,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科学理念做好了铺垫。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辨别 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木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 阅读教材、 获得新知
教师活动 每组同学互相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 教师提问: 1、阅读课本P8,找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谁能描述一下酒精的性质? 3、你是如何区分酒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呢? 学生活动 相互提问 回答问题 倾听 回答踊跃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思考讨论 教学媒体使用 预期效果 PPT展示概念
[板书] 1、化学性质: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如: 铁能生锈,碳能燃烧,石灰石与盐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过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板书]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等。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倾听 倾听 倾听 倾听 PPT展示概念
2、 深化理解, 学以致用 四、知识巩固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做一简单介绍。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课堂练习 区别四大概念 [板书] 三、变化是过程; 性质是属性; 教师提问: 以蔗糖和水为例你能说出它们的那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1—2] [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后题4、5和练习册 如:蜡烛(纸张、 木材等)能燃烧; 铁在潮湿的空气 里易生锈,在干燥 的空气里难生锈; PPT展示练习题: 积极发言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 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 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讨论与思考 PPT展示 讨论与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堂 清 内 容 复习本节所讲内容; 学生总结本节内PPT展示知识点 容及收获或质疑。 习题册中的相关题 1、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会在空气中燃烧;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折断; F、铁生锈;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2、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铁能传热导电 B.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3、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 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4、“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5、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 D.铁粉和食盐 二、 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等 “能、会、可以、易、难”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 三、变化是过程,性质是属性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从简到难,时刻联系生活,把课上活,决不能空洞的,抽象的讲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则国,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