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

来源:爱问旅游网
⼈教版七年级语⽂上册复习提纲

语⽂是中考必考科⽬,那么我们要怎样复习语⽂呢?其实做好语⽂复习提纲就可以了,下⾯⼩编给⼤家分享⼀些⼈教版七年级语⽂上册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

⼈教版七年级语⽂上册复习提纲1、《在⼭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步,再⾛⼀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3、《紫藤萝瀑布》选⾃《铁箫⼈语》,作者宗璞。

4、《童趣》节选⾃《浮⽣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清代⽂学家。5、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堂⼈,现代诗⼈。

6、玛丽?居⾥,波兰⼈,后加⼊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7、孔⼦(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东曲⾩)⼈。我国古代伟⼤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和他的x⾏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8、《春》选⾃《朱⾃清全集》,作者朱⾃清,原名⾃华,字佩弦。散⽂家、诗⼈、学者、民主战⼠。有诗⽂集《踪迹》,散⽂集《背影》《欧游杂记》。

9、《济南的冬天》,选⾃《⽼舍⽂集》,作者⽼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10、《夏感》作者梁衡。

11、《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评论家。

12、《观沧海》选⾃《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3、《次北固⼭下》选⾃《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

14、《钱塘湖春⾏》选⾃《⽩⽒长庆集》,作者⽩居易,字乐天,晚年⼜叫⾹⼭居⼠,唐代⼤诗⼈。15、《天净沙秋思》选⾃《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16、法布尔,法国昆⾍学家,著有《昆⾍记》这部昆⾍学巨著。

17、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号柳泉居⼠,清代⽂学家。《聊斋志异》是⼀部⽂⾔短篇⼩说集。

18、《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字豫才,浙江绍兴⼈。我国伟⼤的⽂学家、思想家、⾰命家。著作有⼩说集《呐喊》、《彷徨》;散⽂集《朝花⼣拾》;散⽂诗集《野草》;杂⽂集《坟》、《华盖集》、《⼆⼼集》等。

19、《羚⽺⽊雕》作者张之路。20、《散步》作者莫怀戚。

21、《⾦⾊花》作者泰⼽尔,印度⽂学家。著作有诗集《新⽉集》、《飞鸟集》,长篇⼩说《沙⼦》、《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学奖。

22、《荷叶》作者冰⼼,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诗⼈、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寄⼩读者》等。

23、安徒⽣,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柴的⼩⼥孩》、《海的⼥⼉》、《丑⼩鸭》等。初中⽣怎样学好语⽂1、熟悉并掌握语⽂基础知识

(1)学习语⽂和所有系统性学科⼀样,重点都在于要先掌握基础知识。想要学好语⽂,⾸先将字、词、短语、句⼦等基础都掌握。

(2)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和死做题,这样的作⽤并不⼤,因为语⽂知识既独⽴存在⼜充满联系,所以在学习时要把握住其知识的脉络。

2、增强语感

(1)“语感”作为语⽂课的重要部分,当判断⼀种说法或句⼦的表达时,并不是靠语法的分析,主要还是靠语感。

(2)有很多同学觉得语⽂考试中的概括中⼼思想这类试题较难,其实只要学⽣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感受,也可以帮助对中⼼思想做出正确的总结。

语⽂作⽂写作⽅法1、充分发挥⾃⼰的优势

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初中⽣⼀般不提倡写议论⽂。

2、精写前⼏段,给评卷⽼师留下⼀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如,可开门见⼭,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胜;可提出问题,引⼈注意;或巧⽤排⽐、⽐喻、拟⼈等修辞⼿法,或。巧述故事,引⼈⼊胜,或巧⽤题记,揭⽰主旨,或巧⽤诗⽂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师⼀般是S型的扫描全⽂。结尾可画龙点睛,发⼈深思;或总结全⽂,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充⾜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秒,因为写作是开⼸没有回头箭的,写到⼀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章写到⼀半,⼜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情也坏了。⼲着急。建议打草稿,防⽌’三边⼯程’(边⽴项,边设计,边施⼯)。考场作⽂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种构思。⼀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般只着眼于字词⽅⾯的,可⽤⽶尺⽐好之后划两横。结构⽅⾯不能修改。要保持卷⾯的整洁美观,要努⼒做到改动少⽽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跑题,可从如下⼏点做出努⼒:⼀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是看⾃⼰确⽴的观点能否⽤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个什么效果的。万⼀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章形成⼀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