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4期 2006年7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0I.6 No.4 Ju1.2006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 西爱琴,陆文聪,梅 燕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29) 摘 要:通过对浙江J:海、山东、湖北和安徽五个不同地区660户农户实地访问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目前我 国农户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气候等自然因素、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户更关 注农产品产量而非市场价格波动;在地区和作物层面上,具有不同生产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农户对种植业生产经营 风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农户弱化种植业风险主要倾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而较少依靠农业保险、农业 组织及政府等外部力量。政府需要从完善信息发布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管理、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保 险的发展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户弱化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农户;风险;认知;种植业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6)O4~0022一O7 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考察农户对主要风险弱化措 一、问题的提出 施有效性的认知,分析我国目前在种植业风险防范 方面尚存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 产业,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均具有极强的依 赖性。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供 及提高农户风险应对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调查情况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4年5~9月对上述五省 求关系变化,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基本主体单位,农户 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 我国农业市场化条件下,农户对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的认识如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对其农业 生产的微观决策以及其对风险弱化措施的选择,而 (市)30个村66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资料。调查所 采用的是典型抽样的调查方法,即先根据经济发展 且将进一步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稳定和提高。 本文基于对安徽、湖北、浙江、山东及上海五个 省(市)660户农户的实地访问调查资料,主要利用 比较分析方法,考察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风险来 源,分析具有不同家庭和生产经营特征的农户的风 险认知状况,以了解和把握我国种植业生产经营风 水平结合调查便利条件选取5个不同的(省市)调查 对象,然后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状况,选取一 定比例的大、中、小农户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调查。每 个村的样本户大约占本村农户总数的20 左右。 (二)样本相关特征 所调查农户的总体情况如表I所示。可以看 收稿日期:2005—1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1012) 作者简介:西爱琴(1975一)。女。山东淄博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与发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西爱琴等: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 23 出,被调查农户在家庭总收人、非农收人占家庭收人 年外出打工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这与当地非农就业 比重等指标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同时各地区耕地 机会多有关,例如山东金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冷 细碎化情况均比较严重。值得指出的是,在非农收 藏厂比较多,农村劳动力很少常年外出打工,基本是 入比重较高的山东、浙江等地,农户家庭总劳力中常 在当地各类企业就业。 表1各地区农户的基本情况 相关指标 安徽 湖北 山东 浙江 上海 平均 户均人口(人) 4.30 4.18 4.1l 4.2l 家庭劳力总数(人) 2.45 2.92 2.65 2.87 常年外出打工劳动力比例 0.1l 0.26 0.12 0.18 2003年家庭总收人(万元) 1.3l 1.65 1.55 3.6l 非农收人占家庭总收入比重 O.28 O.29 0.42 0.48 户主受教育年限(年) 6.95 8.18 6.8 6.33 总耕地面积(亩) 7.55 l2.92 5.19 l1.22 耕地块数 l0.27 7.89 2.55 4.84 三、调查结果分析 鞲 (一)农户种植业风险来源 1.总体情况。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农户从事种 I国.圄.国.国.囵。国.口.目.口。口。。. A B C D E F G H I J K 植业生产经营风险来源的总体情况如图l所示。可 风险来源 以看出,有超过6O 9,6的农户认为由于气候等引起农 A表示气候等;B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C没有稳定的 产品产量波动是其农业生产的风险来源之一。这个 销售渠道;D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E农资质量;F储存加 比例在所有风险来源因素中比例最高,说明自然因 工技术;G生产技术因素;I-t信息来源;I政策变动;J不按照 素导致的产量变动仍然是农户面临的最普遍风险, 合同执行,即违约;K虫灾。 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同时随着农 图1农户种植业生产的风险来源 产品市场化改革的深人,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强,因此在 料价格波动日益成为导致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 管理(如喷洒农药)、收获及销售时期,劳动力也是一 因素之一,有大约5O 的被调查农户认为农产品市 个很重要的约束条件。 场价格变动太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快,致使 以上分析表明一方面由于种植业本身特性所决 收益不稳定。而伴随着农产品市场化改革,我国农 定的对自然的依赖性,并未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改 业政策逐步趋于完善和稳定,因此政策变动对种植 进而显著降低;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又给 业的影响虽然存在,但不构成农户生产经营的主要 农户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从而目 风险来源,而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种植业投入,给 前我国农户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不仅较农产 种植业带来较大风险。但与此同时,农产品市场化 品市场化改革前有所增强,而且有更加复杂化和多 改革取消了统购统销,有超过3O 的农户认为缺乏 样化的趋势。 稳定的销售渠道会加剧其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需 2.种植业风险来源的区域和品种比较。由于所 要说明的是,农户对某一风险来源的选择比例高并 调查的五省市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以及农户耕 不一定意味着此种因素导致的风险大,而是表明这 作传统和习惯等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农户从事 种风险来源的普遍性。例如由于品种信息来源有误 种植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不尽相同。如图2所示,经 而导致产量收益损失很大,造成的后果虽然严重,但 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安徽,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 由于这种情况不是经常发生,因此选择这种风险来 信息不畅通等原因,农产品流通渠道少,农产品市场 源的农户数量并不是很多。 价格波动相对频繁,而经济较发达的上海和浙江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省市的农户,由于农产品价格变动和销售渠道可获 得性等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如浙江农户 反映“打个电话就会有人来上门收购”。相应地,农 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的浙江、山东及上海,农户由于 储存加工不当带来产量损失的情况较少,而湖北和 安徽这种情况就相对严重。 1.OO 嚣O 8O 丑 O.60 斓O.4O O 2O O.OO 图2农户种植业风险来源的区域比较 另外,尽管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农 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蔬菜生产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我 们所调查农户种植的蔬菜品种不一,而不同蔬菜品 种的生物特性不尽相同,因此虽然实地调查中涉及 到蔬菜,但因每个品种的样本量较小,无法进行统计 分析,故本文仅分析样本农户种植较多的六种作物, 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和棉花。从图3我们可 以看出,导致大豆生产经营风险的因素较为集中,主 要是气候、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及农资价格上涨;而农 户种植棉花和油菜,除了以上三方面的风险因素以 外,还会由于储存加工不当而致使产量损失。相对 而言,农户种植水稻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比较分散。 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 作物的风险来源没有显著差异。 (二)农户对种植业生产风险的认知 目前我国农户面临的各种风险来源,可能会导 致农产品产量及农户收入的不稳定。但农户如何看 待农产品产量及其收益的波动呢?或者说在非农就 业机会和非农收入来源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农户是 否认为产量及收入变动对其农业生产和家庭造成影 响?家庭特征和生产特征是否影响农户对风险的认 知?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针对产量风险及市场风 险(主要指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进行了调查。 1.总体情况。农户对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总 体认知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认为对其生产经营“影 响很大”的农户所占比例几乎相同,均为5O 9,5左右, 但未料及的是,相比产量风险而言,认为市场风险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各地区农户由于气候等自 然原因导致的产量风险都比较普遍,但具体因素不 完全相同。例如,上海、浙江主要是高温、干旱、冻 灾、台风及台风季节出现的洪涝灾害,而山东则主要 是冰雹、干旱及洪涝。 l OO O_8O 姜o.60 o O.2O O.OO A B C D E F G H l L 风险来源 图3农户种植业风险来源的作物比较 其生产经营“没有影响”的农户数量要多。在调查过 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农户认为农产品产量的提高(降 低)会伴随着价格的降低(上升),价格变动是由产量 决定的,因此产量最重要。这表明目前我国农户已 经有了较强的市场观念和意识。 有关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其生产经营的影响 程度孰轻孰重,农户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如表2 所示,有61 (34 9,5+20 +7 )的农户对两种风 险的认知一致,其中多数农户认为无论是产量风险 还是市场风险,对其生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对 两种风险认知不一致的农户中,认为产量风险对其 生产“影响很大”而市场风险却“没有影响”的农户占 所有被调查农户的7 9,5,而认为市场风险“影响很 大”而产量风险“没有影响”的农户所占比重为3 , 表明目前我国农户更关注农产品产量,而不是市场 价格的变动。这可能与我国农户的生产规模小、农 产品商品化程度低有关。 表2 同一农户对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认知的对比情况 2.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的区域比较。由于自 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差 异,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具有一定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 。, .西爱琴等: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 25 异。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 提高,认为产量风险对其生产经营“影响很大”的农 L 户风险认知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复杂,例如农户的市 场意识、当地市场状况、农户家庭总收入以及非农收 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等等,都会影响农户对 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的认知。 户比重迅速下降,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农户比重则 呈上升趋势。但农户对市场风险的认知与经济发展 水平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的解释是影响农 1.00 —0.80 丑 0.60 o 0.20 0.00 鞑 蝈 安徽 湖北 山东 浙江 上海 安徽 湖北 山东 浙江 上海 图4产量风险认知的区域比较 图5市场风险认知的区域比较 3.农户对种植业风险认知的品种比较。从图6 显示的结果来看,农户对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等 粮食作物产量风险的认知较为接近,认为“影响很 大”和“影响较小”的比例差别不大,而有关这4种粮 十0.90 食作物的市场风险认知结果显示,大豆的市场风险 对农户影响较大(见图7),可能是因为大豆的商品 化程度较之其他三种粮食作物更高的缘故。 很大影响—o_-影响较小 丑0.90 0.60 丑0.60 30 0.00 龚0.30 0.00 水稻 玉米 小麦 大豆 油菜 棉花 水稻 玉米 小麦 大豆 油菜 棉花 图6产量风险认知的品种比较 图7市场风险认知的品种比较 相对于粮食作物,有更多的农户对棉花和油菜 等经济作物的风险认知偏向于“很大影响”,说明经 济作物作为农户重要的农业收入来源,不论产量变 或者农业收入并不构成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4.不同规模的农户对种植业风险的认知比较。 按总耕地面积。土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 料,农户拥有的土地规模不同,可选择的种植方式、 作物品种及各作物的种植规模等都会有所差别。对 农户所拥有的总耕地面积适当进行划分并分析的结 果如图8和图9所示。 很大影响 影响较小 动,还是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均对大部分农户产生较 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粮食作物,也有较多 的农户认为种植经济作物的市场风险和产量风险对 其“没有影响”,可能这部分农户有较强的风险偏好, 一0.90 一0.90 丑0.60 丑0.60 30 0.00 簧0.30 0.00 A B C D E F 一 A B C D E F 总耕地面积 总耕地面积 图8按总耕地面积划分的农户产量风险认知 图9按总耕地面积划分的农户市场风险认知 注:字母ABCDEF分别表示总耕地面积为5、5~10、1O~15、15 ̄20、20 ̄25和25亩以上,以下图示相同。 可以看出,拥有的耕地面积不同,农户对风险的 认知呈现出较大差异。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认为 产量风险对其“没有影响”的农户比例先下降后又微 弱上升,而认为市场风险“没有影响”的农户比例则 出现较明显的先降后升的趋势,波动幅度比较大,同 时认为市场风险对其有“影响很大”的农户比例波动 幅度也大于产量风险。这说明随着所拥有的总耕地 面积的增加,农户对市场风险的认知比对产量风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的认知差异性要大。但由于农户并不是将所有的耕 地都用来进行作物生产,因此有必要考察在作物实 际种植面积不同的情形下,农户的风险认知状况。 按作物的实际种植面积。多样化生产是农户分 定的情况下,农户会根据作物特性、耕地的分布状 况、土地质量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散种植。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调查过程当中也发现部分农户 的多元化生产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地耕地 散生产经营风险常用的措施之一。在总耕地面积一 十很大影响 -o_影响较小 0-90 丑0.60 : A B C D E F 作物播种规模 图10按播种规模划分的农户产量风险认知 图1O和图11反映的是根据作物实际种植规模 划分的农户对风险的认知情况。总体而言,随着种 植规模的扩大,产量风险对农户的影响逐渐变小,市 场风险的影响也呈现弱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要大于 产量风险。表明在目前总耕地面积较小且分散的情 况下,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农户面临的风险越 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作物实际播种面积的增加, 认为产量变动“没有影响”的农户数量逐渐增加,且 上升幅度有增大的趋势,而认为价格变动对经营“没 有影响”的农户数量基本不变。这说明扩大种植规 模、进行专业化生产,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户的 生产经营,同时也再次体现农户关注产量波动胜于 产品价格波动。 5.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比 较。所调查的农户,在家庭收入、劳动力数量及户主 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区分不同家 庭特征农户的风险认知情况,以深入了解并揭示家 庭特征对农户对风险认知的影响。 按常年务农劳动力占家庭总劳力的比例。样本 中,全部家庭劳力常年在家务农的情况最多,有209 户,约占样本总量的1/3,表明虽然外出务工的现象 非常普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 根据调查,家庭总劳动力中,常年务农的比例越高, 农户对产品产量变动越关注,选择“影响很大”的农 户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价格变动的影响,则呈现 较复杂的不规则变动,常年务农劳动力占家庭总劳 动力的比例在0.2~O.4时,出现一个转折,在这一 点上认为产量和市场价格变动“没有影响”的农户最 多。可能的原因是:如果家庭总劳动力中,常年务农 劳动力的比例小于0.2,则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 非农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故不论产品产量 细碎化状况比较严重。 十很大影响 -o_影响较小 0-90 丑o.60 簧00._300 0 A B C D E F 作物播种规模 图11 按播种规模划分的农户市场风险认知 还是价格波动,对农户的影响力都比较弱;而如果农 户家庭中有超过一半的劳动力都常年从事农业的 话,不仅会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且不会由于农忙时 劳动力短缺而造成收获季节的产量损失,因此产量 比较有保证,故产量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农产品 产量提高,即使价格有所下降,总收入还是可以相对 稳定的,故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偏向于“没有影响”的 农户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在实地调查时,部分农户 认为,如果农产品的产量不能提高,市场价格再高, 要提高收入也比较困难,因此关键是产量要提高。 笔者以为,农户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因为经 营规模偏小,一旦产量下降,农户可出售的产品数量 就会减少,甚至没有多余的产品出售,因此农产品市 场价格变动对农户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按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非农收入不 仅能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提供资金,还具有风险缓 冲的作用。调查得知,随着家庭总收人中非农收入 比例的增加,产量风险的影响逐渐减弱,选择“影响 很大”的农户减少而选择“影响很小”和“没有影响” 的则逐渐增加。但是对于市场风险,在非农收入比 例达到0.2之后,认为“没有影响”的农户比例随着 非农收入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可 能的原因是这部分农户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家庭所消 费的农产品。首先,随着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 重的增加,农户的身份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农产品的 生产者逐渐转变为消费者,“市场风险”的含义发生 了变化,由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价格风险转变为消 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风险。反映了作为消费者的农 户与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态度差 异:非农收入比例低的农户由于以农业生产为主,因 此不希望农产品价格降低,而非农收入比例高的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西爱琴等: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 27 户由于要购买农产品因此不希望价格太高。其次, 家庭总收人中非农来源比例高的农户,其家庭总收 少依靠外部力量,如农业保险、农业组织以及政府的 支持和帮助等。这说明我国目前弱化农业风险的外 入水平未必高(如表1所示),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 意味着消费预算的增加,增加了消费支出的不确 定性。 部力量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够,或者帮助力度不够。 调查中,有不少农户反映,现在农村“集体的事情没 人管”,出现了管理的空缺。例如,很多地方的农田 水利等基本设施老化,甚至已经废弃,农田灌溉只有 按户主的文化程度。调查得知不识字或识字很 少的农户认为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其生产经营有 “影响很大”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农户。但 依靠农户自己解决,主要是几家农户联合起来打井、 购买电缆线和水管。同时由于原来的村集体经营几 是总体而言文化水平的差异并没有带来农户风险认 知的显著差异。在实地调查中,农户普遍反映目前 农业生产的技术基本是靠经验积累,新技术的掌握 主要是向别的农户或技术人员学习,对文化程度的 要求不是很高。但调查中也的确有农户认为文化程 度很重要,但这样的农户为数不多。 (三)农户对风险弱化措施有效性的认知 实地调查时,针对包括农户自身及农业保险等 外部力量两个层面的8种常用的风险弱化措施,分 为“没有效果”、“有一定效果”和“很有效果”,来考察 目前农户对风险弱化措施有效性的认知情况。 目没有效果口有一定效果口很有效果 l0O% §7蟊5% 5o% 蝈25% 0% A B C D E F G H 风险管理措施 图中A为“收集更多的市场信息”;B为“多元化生产”; C为“提高自身文化程度”;D为“采用新品种”IE为“参加农 业保险”;F为“参加农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提高组织化 程度”;G为“通过合同方式生产或销售”;H为“政府的帮助 与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农资打假等。 图12农户对农业风险弱化措施有效性的认知 图12表明农户认为“很有效果”的风险弱化措 施依次是采用新品种、提高自身的文化程度、进行多 元化生产以及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其中有接近 30%的农户认为新品种在减少产量波动方面的效果 很明显,所谓“懒种庄稼勤换种”即表明了优良品种 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收益水平的重要性。但同时 也有相当部分的农户认为采用新品种的效果不明 显,主要原因是由于不知道新品种“到底昨样”而不 敢采用。 调查表明,目前农户弱化农业风险主要还是依 靠自身的力量,比如增强自身文化程度、收集更多可 靠的市场信息、多元化生产以及采用新品种等,而较 乎不存在,出现了农户自发组成的小集体。这些小 集体,主要是由亲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也有因为居 住相近或者耕地相近而联合的。在村集体的核心作 用越来越淡化而规范的农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发展起 来的情况下,农户这种自发的联合会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管理的空缺,并发挥一定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农业保险没 有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农户从 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农业保险,对农业保险不 了解,甚至将其混同于农村的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 由此导致有些农户由于反感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 某些推销方式而对农业保险也持反感态度。当调查 人员向农户简单介绍农业保险的内容及目的之后, 再问及“如果开展农业保险你是否会参加”时,绝大 多数农户都说“愿意”,但也有少数农户对农业保险 能否有效开展缺乏乐观的预期甚至持怀疑和否定 态度。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通过以上从不同角度对农户农业风险及风险弱 化措施有效性认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目前的自然和市场条件下,我国农户种植 业生产面临的最普遍风险来源于气候等自然因素、 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波动、农资质量及其价格上涨 等市场因素。 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市场化所需的 软件和硬件建设相对落后,不仅农户面临的市场风 险更加普遍,而且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户的影 响程度也相对较大。 3.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面临的风险来 源因素几乎没有大的差异,但在对农户的影响方面, 经济作物由于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价格和产量波 动对农户的影响要大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 到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和区域品种布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4.目前我国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普遍偏小,农 农户经营的重要风险来源,因此政府应当完善对农 资经营的监管体制,稳定农资价格,杜绝由于假冒伪 劣农资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3.针对目前真正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还比较缺 乏的状况,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因此虽然农产品市场几乎完 全放开,但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户的影响范围和影响 力仍然小于产量变动,农户更关心产品产量,而不是 价格。 5.在地区层面、作物层面以及具有不同生产特 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规范提供法律保障;另一 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使农 民真正享受到参与合作组织的好处。 4.在完善土地流通制度的同时,鼓励民间多种 征和家庭特征的农户对产量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认知 具有一定差异。相对于产量风险,农户对市场风险 的认知更为复杂,有时会缺乏规律性,主要因为影响 农户市场风险认知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复杂,需要进 行综合考察。 6.目前我国农户在弱化种植业风险方面主要依 靠自身力量,如增强自身文化程度、收集更多可靠的 市场信息、多元化生产以及采用新品种等,而较少依 形式的土地流转,减少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农户经 营规模。 5.深化农业保险改革。在WTO协议中,农业 保险属于“绿箱政策”,是世界各国保护和支持农业 的常用手段,也是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 靠农业保险、农业组织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等外 部力量。 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实 行不同程度的补贴。因此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发 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 基于上述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1.政府有必要构建有效的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强化对国际国内农产 品供求动态的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为农户及相关 的农业保险体系是当务之急。除了在保险的理论体 系、法律框架、组织制度、经营模式等方面逐步完善 之外,也要注重并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和方式, 主体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2.由于目前农资质量问题和价格上涨已经构成 参考文献: 尽快使我国农民认同和接受农业保险并习惯于 运用。 [1]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3孙良嫒.经营环境、组织制度与农业风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Comparative Study on Farming Risk and Households’Cognition XI Ai—qin,LU Wen-cong,MEI Yan (Coliege of Management,Zh ̄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9.C^ina) Abstract:The paper compares risk sources in farming as well as households’cognition of risk sources and validity of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risk based on data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isk sources in farming come from unfavorable climate,product market and factor market;fluctu— ation in yield is much more concerned than that of price;households’cognition of farming risk varies with areas and crops they engage in,and those with different productive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have different cognition;households are inclined to rely on their own efforts to deal with risk rather than on exterior help such 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al supports.Therefore the govern— ment should help them reduce risks by establishing public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ystem,strengthening monitor to agricultural factors,promot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furthering re— form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Key words:households;risks;cognition;farm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