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2018·上拟)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老

3.(2018·宿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宋代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是儒家学者重塑儒学合理方面的结果 D.和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相对而立

4.(2018·西拟)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 )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5.(2018·天津高二检测)与春秋战国相比,儒学从西汉到南宋的发展历程表明,儒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 A.神化

B.平民化 D.政治工具化

C.道德教化

6.(2018·宜拟)儒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重视道德规范要求。下列四项中对应错误的是( ) A.孟子:仁、义、礼、智 C.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B.董仲舒:三纲五常 D.陆九渊:知行合一

7.(2018·大同高二检测)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8.(2018·广州高二检测)“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王阳明的心学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18·济宁高二检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实施怎样的统治。其思想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宋代的儒学“新”在何处?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

2.【解析】选C。宋代儒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据此可以判断C正确。

3.【解析】选D。程朱理学和董仲舒“大一统”思想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因此,二者只是具体思想主张的不同,并不是相对而立。

4.【解析】选C。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而《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孟子集注》。由此可知,选C。

5.【解析】选D。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等儒学家批评时政,没有被统治者采纳;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由此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出

现,将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使儒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由此逐渐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据此可知,儒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政治工具化。 【规律方法】对宋明理学中封建因素的理解 (1)尊卑等级的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4)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变式备选】《大明律》中有关妇女再嫁的问题规定:“若收父祖妾及伯叔母者各斩,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各绞,妾各减二等。”这主要反映了( ) A.明朝伦理道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B.理学思想逐步走向正统 C.封建国家重视家庭关系稳定 D.明朝小农社会的封闭性问题

【解析】选B。题干材料反映明朝政府禁止寡妇在亡夫家族内改嫁。这是理学思想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张上升到国家意志高度的表现,说明理学思想逐步走向正统。 6.【解析】选D。“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而不是陆九渊的。故选D。

7.【解析】选D。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一关键信息。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良本性。故选D。

8.【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万化根源总在心”这一关键信息,其体现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第(1)题,第一、二问,注意结合孟子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分析归纳;第三问,注意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分析归纳。第(2)题,第一问,注意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分析归纳;第二问,注意紧扣材料,从统治者的态度、教育措施两个方面分析归纳。第(3)题,第一问,注意结合材料三中儒学与佛教的相互关系,据此分析归纳;第二问,解题时注意材料三中“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这一关键信息,据此分析归纳。 答案:(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

实质:民本思想。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 (2)措施:①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②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③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原因: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 (3)“新”:吸收佛教的哲理化成分。

影响: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