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言学概论》练习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答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语言学概论》练习

练习一(导论部分)

填空题:

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语言。

2. 以研究目的为标准,可以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3. 以研究对象为标准,可以把语言学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两大类。 《语言学概论》属于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属于个别语言学。

4. 19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5. 我国语言学时期主要有三门学问,即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它们被统称为“小学”。

6.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结构主义奠基人,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练习二(第一章 语言的本质)

一、 名词解释:

1.语言: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来看,它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体系。所谓词汇就是某种语言中词的

1

总汇。所谓语法就是把语言成分组织起来的各种规则和总和,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言语:言语不同于语言,所谓言语就是指说话和所说的话,言语的范围要比语言来得大。

3.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

4.线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或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只能一个接着一个,前后相继,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或声音。

5.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各个要素前后依次相继出现,彼此相互联结的语言成分之间构成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每一种成分都有其特定的组合关系。(横向的联系)

6.聚合关系:处于同一个层级上的语言单位,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就可以成为一种类别,同类的各成分之间具有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纵向的联系)

二、 填空题。

1.语言符号是音和义的结合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

2.符号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它由形式和意义两部分构成。符号的形式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符号的内容是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3.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编码、发出、传递 、接收和解码等五个阶段。

4.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等级

2

中,构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层级装置。

5.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不仅表现在层级性上,也表现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就构成了语言符号体系中两大最根本的关系。

三、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①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 ②语言的产生是由于交际的需要,语言是传递社会信息的代码。 ③社会中只有语言能够充当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最好的工具。它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使用起来方便,而且跟人的生产行为紧密相连,它几乎跟人们的一切活动范围相联系。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是无法跟语言相比的。

2. 如何认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

答:语言要素的诸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不是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的,语言就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次和等级上构成的层级装置:①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语言的层和层,层和级,级和级互相联系,互相区别,下级单位按规则组成上级单位。②语言的层级性是语言符号体系性的表现。

练习三(第二章 语音)

一、 填空题。

3

1.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和气管)、发音体(包括喉头和声带,又特指声带)、共鸣器(包括口腔、鼻腔和咽腔)。其中最复杂的是共鸣器中的口腔部分。肺是发音的原动力;舌头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

2.有的发音器官本身是不能活动的,必须靠其它部位与之接触来发音,叫被动发音器官,如上下齿、齿龈、硬腭;有的是能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包括上下唇、舌头、软腭、小舌等。

3.语音跟其它声音一样,也是通过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因此它也具有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4.乐音是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听起来和谐悦耳,所以叫乐音;噪音是由不规则的音波凑合而成的,听起来感觉刺耳,故称噪音。语音中的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具有乐音性质,不过带有噪音成分的音。

5.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6. 辅音的发音过程包括成阻、持阻和除阻三个阶段。

7.[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e]是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o]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ɛ]是 。

8.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靠音高(相对音高)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调位,靠音长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时位,靠音强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重位。

9.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j,舌根鼻音是ng,双唇浊塞音是 。

4

三、名词解释。

1、音素: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的单位。音节往下切分,就是音素。

2、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也是人们在听觉上能够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3、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音位变体:所谓音位变体就是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5、复元音:在同一个音节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组合起来构成的音叫复元音。

6、复辅音:在一个音节中处在同一个肌肉紧张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组合起来所构成的音叫做复辅音。

7、条件变体:音位的条件变体指的是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不能同时出现的变体。

8、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指说话过程中所发生的语音变化。

四、 简答题。

1. 元音和辅音有什么区别?

答: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 发元音时,声带振动,气流在发音器官的通路上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

动,气流在发音器官的通路上要受到一定的阻碍。

5

② 发元音时,除声带外,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时,则只有形成

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其他部分不紧张, ③ 发元音时,由于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呼出口腔外的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由于呼

出的气流必定受到某种阻碍,积蓄了力量,因而呼出口腔外的气流就比较强。 以上是从生理特征的角度区别元音和辅音,此外,从声学特征来看,元音都是乐音,辅音一定带有噪音,有的纯粹是噪音。

2.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答: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脱落等等。

①同化,就是两个的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比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这是因为dogs其中的/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②异化和同化的作用相反,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比方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的音),这是调位的异化。

③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了变化:复元音可能变为单元音 (比方“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 ④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比方北京话的 “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

6

3. 什么是音位的条件变体?试以汉语普通话或英语为例说明。

答:音位的条件变体指的是在相同的语音条件下不能同时出现的变体。

在汉语普通话里,[a]是低前元音,[A]是低央元音,[ ]是低后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它们的出现各有自己的语音条件,又不能用来区别意义,因此,它们并不分属于三个音位,而是同属于一个音位。 4. 确定音位和归纳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对立原则:找一个语音环境,替换检测

②互补原则:可相互替换,不起区别意义作用

③语音相似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下的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并归为一个音位。

练习四(第四章 词汇)

一、 填空题:

1.词汇是一个语言中所有的 词 和 固定词组 的总汇。

2.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单纯词、复合词和派生词三类。

3.语素从其在词中的作用可分为:词根、词缀和词尾语素,其中词缀又可根据它在词中的位置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7

4.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等特点。

5.外来词、行业语(专业术语)属于语言中的非基本词汇。

二、 问答题:

1. 什么叫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请举例说明。

答:①单纯词:词的词干由一个词根构成。例如汉语的“水”“葡萄”,英语“work(工作)”“do(做)”等等。

②复合词:词的词干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如汉语“河水”由“”河“水”构成,“葡萄胎”由“葡萄”“胎”构成。

③派生词:词干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如汉语的“可靠”由前缀“可”和词根“靠”构成。派生词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词缀和词根构成,如汉语的“可-靠-性”。

2. 后缀和词尾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①后缀:后缀属于词缀的一种,词缀是粘附于词根的语素,其主要作用是构成新的词,但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后的词缀叫后缀,如汉语的“作者”中的“者”,“盖儿”中的“儿”;

②词尾:词尾是粘附在词根或词根和后缀的组合之后,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语素,例如英语“words”(词,复数)中的“-s”,粘附在词根“word”后面。词尾是一个词中的可变部分,它只能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不能构成新词(通常把表示性、数、格、人称的语素称为词尾)。

三、 分析题:

8

1. 请分析下列词语的结构类型。

(1)老虎 (2)帘子 (3)莲子 (4)瓜子

(5)老鼠 (6)老板 (7)老板娘 (8)老大娘

2. 请分析下列复合词的结构。

批评 道路 国家 腾飞 好歹 动静 日食 地震 口吃 心酸

游击 通红 冰箱 闪电 动员 失业 美容 投资 提高 说明

改正 推翻 车辆 花盆

词从结构上首先可以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等几种;合成词有复合式(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附加式、重叠式三种。

学习(联合) 读者(附加) 自行车(偏正) 妯娌(单纯) 冷嘲(偏正)

描绘(联合) 初五(附加) 眼花(主谓) 蝙蝠(单纯) 哈达(单纯)

丰富(联合) 赞扬(联合) 无限(动宾) 冷冰冰(附加) 纸张(补充)

玻璃(单纯) 窗子(附加) 打破(补充) 扑通(单纯) 漫谈(偏正)

螳螂(单纯)

火热(偏正) 忍耐(联合) 飞舞(偏正) 翡翠(单纯)

9

巢穴(联合) 看头(附加) 带头(动宾) 自觉(主谓) 沉甸甸(附加)

霜降(主谓) 留神(动宾) 老乡(附加) 轻飘飘(附加) 性急(主谓)

看见(补充) 鬼混(偏正) 越轨(动宾) 安静(联合)

练习五(第五章 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语言中词法和句法的总和。语法,本质上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约定习惯。

2、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抽象概括而成的基本类型这就叫语法范畴。

3、语法手段:把语法形式按共同特点概括而成的类别,就叫语法手段,或叫语法方式。

4、构形法:词的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势变化,叫构形形态。构成构形形态的方法叫构形法。为附加法(加缀法)、内部屈折法(交替法)、重音移动法、重叠法、异根法。

5、构词法:语法中的构词法是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有附加法和复合法。

6、内部屈折法:又叫交替法,词根内部的语音交替变化叫内部屈折。

7、异根法:即采用不同的词根表达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的方法。

8、递归性:把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叫做短语结构的递归性。

10

9、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也叫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结构主义预压学家布龙菲尔德所倡导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简称IC分析法。

二、问答题:

1.常见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答:①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

A性表示名词、代词等等在语法上的性别,比如俄语中“брат”(兄弟)是阳性名词,“сестра”(姐妹)是阴性名词,“море”(海)是中性名词。

B数表示名词、代词等所指称的事物的数量。如英语名词“room”(房间)属单数,“rooms”(房间)属复数。

C格表示名词或代词、形容词在语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如英语代语“I”(我,主格),“me”(我,宾格)。

D时又称“时制”,表示行为或过程的时间。如英语“write”(写)属现在时,“wrote”(写)属过去时。

E体又称“情貌”,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或类型。如英语的动词。

F态又称“语态”或“情态”,表示动作行为同主题的关系。如英语“John loves Mary”是主动态,“Mary is loved by John”是被动态。

G人称有人又称“身”,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谁发出来的。

11

②常见的语法手段有词的选择性,语序,虚词,形态,语调。

2.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它主要靠什么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

答:①虚词:汉语的“的”“了”“着”等介词、副词,在区别语义上起很大作用,比如加个“了”就能表明过去概念,其它语言则不然,例如罗曼语族的“de”,英语的“of”,只能起固定的某种作用。

②词序:固定的词序表达固定的意义,若变换就会改变原意,比如汉语的主谓宾句,要区分主语和宾语,只需看谁在前,谁在后,其它语言则不行,屈折语需要靠“主格”“宾格”,而黏着语靠“主格助词”“宾格助词”。

3.英语中表达“数”这个语法范畴主要有哪几种语法手段?

答:附加法 内部屈折法 重音转移法

4.什么叫隐性意义?什么叫显性意义?请举例说明。

答:①隐形的语法意义:句法中的语义关系或逻辑关系,是指句子所表达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各种关系所表达的关系/结构意义。施事(主体)、行为动作、受事(客体)、性质、特征、时间、地点、领属、目的、次数、原因等。

②显性的语法意义: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词序等所反映出现的各种语言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主谓、支配、偏正、并列、述宾。

三、简述题:

1.“语法形式是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任何一种语法意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12

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任何语法成分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内容方面称为语法意义,其形式方面称为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是指,即使在同一种语言里,一种语法形式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three books”和“he speaks English”中,词尾“-s”一是表达名词复数,一是表达第三人称单数;同一种语法意义有时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如汉语中的联合关系,可以用虚词“和”“并且”等来表达。

2.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汉语和英语的词类划分标准有什么不同?

答:①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句法功能和词的形态,有时还要考虑到词的概括意义。

②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对应不如英语强,句法功能较灵活。汉语是缺乏形态的语言,不能依靠形态标准来划分词类,只偶尔用。汉语以词的句法功能和词的概括意义为主要划分依据。

练习六(第六章 文字)

填空题:

1.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为了帮助记忆,曾经使用过一些记事方法,归纳起来有两大类: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结珠、结绳、刻木都是实物记事。

2.世界上的拼音文字很多,从字母所代表的语言单位看,可以分为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英文属于音位字母文字,日本的假名属于音节字母文字。

3.现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字母有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它们都来源于世界上最早的拼音文字——即闪美特人在圣书字和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拼音字母——“腓尼基字母”。

13

4.我国有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有着超方言、超语言,甚至是超国界的作用,曾对我国的友好邻邦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产生过深远影响。

5.世界上各种语言所使用的文字体系大致有四个来源,即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玛雅人的玛雅文字和我国的汉字。

练习七(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谱系分类法:语言的谱系分类依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语系、语族、语支等。

2、类型分类法:语言的类型分类是根据语言结构上的共同性将世界语言进行分类。

3、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是生活同一社会中的人们,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职业、文化教养以及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语言使用上锁发生的变异。 4、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一般简称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统一全民语言的分支。

二、填空题:

1.我国境内的语言分属于汉语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和印欧语系等五大语系。

2.壮语、傣语、布依语、泰语、老挝语同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

14

3.壮语分北部壮语和南部壮语两大方言,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送气音的有无。其中北壮无送气音,南壮出现了送气音。

4.侗语、水语、毛南语、仡佬语、茶山瑶的拉珈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语言。

5.苗语、瑶族布努语、红瑶巴哼语和花篮瑶的烔奈语同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语言。

6.瑶族勉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语言,包括勉、金门、标敏、邀敏四个方言。

7.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

8.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语言。

9.以词法特点为标准,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类型,即词根语(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汉语属于词根语(孤立语),英语属于屈折语,日语、维吾尔语属于粘着语。

10.以句法特点为标准,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两大类:综合语和分析语。

俄语属于综合语,汉语、英语、法语属于分析语。

11.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壮侗、苗瑶、藏缅等三个语族。

12.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渐变性 和 不平衡性 。

练习八(第三章)

一、填空题:

15

1.传统语义学的语义包括 理性 意义和 非理性 意义,现代语义学的语义包括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2.词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3.从词义的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理性意义、评价意义和语体意义。

二、名词解释:

1、语义场:语义场就是由语义关系本身联系着的以及由句法关系联系着的词的聚合。

2、语境:所谓语境就是使用语言时的环境,也叫“情境”。

3、义素分析法:义素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不同的词义的对比,找出义素,从而描写语义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方法。 四、问答题:

1.义素分析有什么作用?

答:义素分析揭示了语义的微观层次,提供了语义结构,还说明了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

①义素分析对语义研究和语言实践有很大的意义。

②义素分析可以检验词和词的搭配关系是否正确合理。 ③义素分析对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有重要意义。

16

④义素分析为语法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2.语境对语义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①使语言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义性。

②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③填补或丰富语言本身的意义。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