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温室大棚的应用

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温室大棚的应用

来源:爱问旅游网
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温室大棚的应用

物理农业是以电学、磁学、声学、光学、热力学等普通物理学与 环境、生物等学科相交叉形成的新学科、新理论,以电、磁、声、光、 热等物理方法为主要特征,以保障绿色无公害植物、畜禽、水产品安 全、高效、优质生产为目标的农业产业。主要是是使用温室电除雾防 病促生系统、声波助长仪、种子磁化机、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烟气 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机和电子式杀虫灯等现代物理农业机具,在减少 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使农作物和畜禽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 高效的目的,并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达到绿色、无污 染的标准,目前主要应用于种植业、食用菌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 殖业。经过近年来的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 文着重介绍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冬暖式温室大棚的应用。

一. 增施CO2气肥的技术原理和主要作用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气体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素,二氧化碳 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蔬菜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造成减产减收,它对作 物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的作用。试验研究表明:如果把CO2浓度 从大气的浓度

(300PPM左右)提高到1000PPM,植物的光合效率可提 高一倍以上;而如果把CO2浓度降低到50PPM,光合作用因缺乏原料 而停止。CO2浓度在100~2000PPM内,作物产量随CO2浓度增加而提 高。各地推广使用二氧化碳

气肥增施技术的经验表明,在草莓、西瓜、 茄子、黄瓜、番茄、地蒲、南瓜等作物上增施CO2气肥,主要有五个 方面作用:一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使植株生长健壮;二是可提高 农产品的内外品质,增加效益;三是提高产量,尤其是瓜果类的前期 产量;四是提早上市时间;五是可增强植株的抗性,提高产品的耐贮 藏性。

二、 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补充是必要的技术手段

温室大棚一般用于寒冷季节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生产,为了保 持温室大棚里的一定温度,通常大棚都是封闭的,这样,势必造成了 温室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使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光合作用 非常缓慢,有时甚至会停止光合作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日光温室 种植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人工补充,把二氧化碳气体称之为“气体肥 料”,并把二氧化碳气体的人工补充列为日光温室种植中作物增产的 重要措施。日光温室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施技术作为一种实现蔬 菜高产、优质、抗病的重要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广大菜农的关注。发 达国家70年代末就已经普及推广了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装置和方 法,且使用效果很好,而在我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推广已近10

年,但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给生产带来的增产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 是对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气肥增施的规范化技术规律把握不准,影响了 二氧化碳气体增施技术的推广。

三、 在我国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一般规律是:在夜间,由于作 物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大 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很快增加,可比棚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近一 倍,但早晨日出后,作物光合作用加强,又大量消耗棚内夜间积存的 二氧化碳,使其浓度急剧下降,日出后1小时,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至 300PPM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

360PPM)左右,日出后2 — 3小时 后,如不通风换气,其浓度将继续下降,甚至降到作物的二氧化碳补 偿点80—150PPM,这时,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

过低,叶片的光合作 用基本停止,因此,从日出后半小时到通风换气这段时间内,二氧化 碳最为缺乏,已成为作物生长的重要障碍,在这段时间内,必须用人 工增施二氧化碳来补充棚内该气体的不足,合理应用这一方法才能促 使温棚作物增产。

四、 我国现有的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 我国现有的二氧化碳产生技术可概括如下:

1、 高压液体二氧化碳气肥:即是将CO2压缩在高压钢瓶里控制使 用,

缺点是运输不便。

2、 固体干冰:将二氧化碳低温高压加工成干冰,干冰成本高不 宜普遍

推广。

3、 固体颗粒气肥:是一种颗粒型或圆柱型颗粒,使用时按要求 将颗粒均匀埋于作物行间,表面覆土2厘米,缺点是二氧化碳比重大 于空气,不利

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4、 燃烧法:在温室大棚内点燃木炭燃烧或使用烟气电净化二氧化 碳气

肥增施机产生二氧化碳。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机是通过 进气管路连接在普通煤炉的烟筒上,在机内所安装的高速旋转叶轮作 用下,将煤燃烧所产生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成分的燃气吸 入气肥机内,并在药液中进行充分的气液两相化学反应,吸收其中的 有害成分,最后输出纯净的二氧化碳

5. 碳酸氢铵深施法:施用碳铵深施5〜8厘米,使用时要注意挥 发的氨

气会危害棚室作物。

6. 化学反应法:即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 用时

操作繁琐,要十分注意避免硫酸烧伤使用者或烧坏衣服物品等。

7. 气肥棒:一种混合物加工成可燃棒式的一种产品,每天在温 室棚中

点燃释放出二氧化碳,缺点是大棚中湿度较大不易点燃烧尽。

8. 二氧化碳气肥机:在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发生 器靠电

解方式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中必须用电和水,并随时添加 化工原料,使用繁琐不便。

9. 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是采用温度与光的作用,在一定的温 度和光

照的条件下,既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又能溶出有机肥素,吊挂 一次便可在

25--30天内较为均匀地产出二氧化碳气体,其浓度最高 可达1000PPM左右,

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二氧化碳的需 要。

目前,效果较好的是采用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机或吊袋 式二氧化碳气肥产生二氧化碳。

五、影晌CO2气肥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显著提高植物的产量和产品的含 糖量,但以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来达到高产目的往往会受 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人们常知的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 气温等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影响要素不被人知或知之甚少,也恰恰是 这些要素决定着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明确种 植物种现实环境中的温、光、肥、水、气这些要素,辨明是否确实缺 少二氧化碳,以此科学地用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及设备。

1. 判断是否需要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界限

判断各类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是否明显一般采用增产界 限幅度为

15%的综合界限值。我国的日光温室多数使用有机肥进行栽 培,温室内二氧

化碳气体含量一般都比较高,只要少量增施即可满足 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如果此时再按照通常技术大量增施气肥的话, 会产生严重的气害现象而影响产量,此时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无明 显效果。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每亩地年施猪粪4 m3;年施鸡粪 6 m3可基本不需要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反之则需增施二氧化碳气 肥。

2. 地温对二氧化碳气肥使用效果的影响

在普通的温室设施条件下,地温是影响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在水分和日照充足情况下,地温在15〜 23 °C的范围内,每增加1 C,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就会增加4 %,因 此,控制地温可以提高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增产能力。对于常见的果 菜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能显著影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气肥的地温约 为15 C。在北方的温室内,大多数蔬菜生长的适宜地温为18〜 22 C,低于15 C,特别是在地温长期低于12 C时增施二氧化碳气 肥几乎无效,因此只有提高温室内地温,植物才可以从土壤

中获得充 足的矿物质肥料而获得高产,才可以提高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增产能 力。

3错误观念对二氧化碳气肥使用效果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广大的种植户误认为既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有效, 那就是越多越好,或者是认为增施了气肥就可以减少其它肥料的投 放,或者是在定植缓苗时投加气肥,而在后期就不添加了,或者是认 为晴天可以不加气肥,只有在阴天才需要二氧化碳;甚至有人认为只 有茄果类的蔬菜才需要气肥,而叶菜类的就不需要等等的错误观念, 这些观念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错误的使用方法,继而导 致了对这种二氧化碳增施技术的怀疑。

总之,在蔬菜设施栽培中,合理增施二氧化碳能促进植株生长发 育,达到增产增收目的,但具体施用应综合考虑植株本身的生长状况, 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

六、合理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必须注意的问题

温室种植时,在夜间因作物呼吸作用能放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外界,但日出后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很快,二氧化碳浓度会由 450ppm降到85ppm左右,而大部分蔬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经济有 效的二氧化碳浓度是600--

1000ppm,浓度不足对植物光合作用不利, 适当通风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

度,但仍满足不了需要,所以要进行 气肥的增施,但在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时施用浓度与作物种类、品种以 及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甚至肥水都有很大关系,一定要注意以下几 点问题:

1、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栽种瓜果类蔬菜作物时,多在定植缓苗 后或开

花时开始施用,一直到瓜果摘收终止前几天停止,不可半途终 止使用气肥。

2、 苗期是气肥施用效果较佳的时期,利于培育壮苗,缩短苗龄, 加速

苗期发育,提早果菜类蔬菜花芽分化,对提高早期产量十分明显。

3、 叶菜类需求的二氧化碳浓度要大于果菜类,叶菜类一般在定 植出苗时开始施用二氧化碳,要连续使用,通常连续使用气肥7--10 天,就可以看

出增施气肥的效果。

4、 对于果菜类蔬菜如番茄、黄瓜、等瓜果作物从定植到开花期 间可少

施气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加强整枝打叶、点花保果,在开 花期至果实膨大期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最佳,可加速果实膨大和成 熟过程,减少畸形果的发生,提高早期产量和蔬菜的商品性,一般使 用10--20天后效果明显。

5、 设施内施用二氧化碳,要求设施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如果温

室大棚里的地温或者气温过低,增施气肥的作用就不大了,这 时候可以暂停使用。

6、 增施气肥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田间管理方法,但是由于增施 气肥后

作物生长旺盛,水、肥量还应适当增加,但应避免水、肥过多 而造成徒长,宜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

7、 二氧化碳适宜浓度经过研究认为,为达到增产、又可降低成 本、同

时还可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对作物的危害,其浓度应控制在 作物饱和点以下,一般不超过1000PPM为好。

8、 每天的二氧化碳施放量应灵活掌握,晴天充足施放,多云的 天气施放量可减少20-30 %;而在阴天,一般可比晴天减少50%;雨 雪天就可不放。

9、连续施用比间歇或时用、时停增产效果要好,深冬期间棚室 不放风,

追施二氧化碳的时间不应间断,故除雨雪天气外,应连续使 用不可突然终止使用气肥。

10、 使用有机物质发酵法时可释放出部分有害气体,应适当防止 有

害气体过多形成气害中毒,要注意栽培管理措施的配套。

三、应用效果

从各地地推广应用情况看,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可对多种温 室蔬菜、

水果、花卉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促进作物生长。通常增施气肥7〜20天,作物在茎粗、株 高、叶厚、叶面积、叶片数、叶色等方面比对照表现出明显优势。

(二)

增强抗病能力。增施气肥的作物可明显降低白粉病、霜霉

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可减少农药施用10%—50%。这对 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积极作用。

(三) 提前成熟。增施气肥的作物通常可提前7天左右采摘、上 市。 (四) 改善营养成分、口感和外观。增施气肥的蔬菜,其维生素、 糖份、干物重等营养成分均有明显提高,口感和外观均明显优于一般 蔬菜。

(五) 延长收获期。如黄瓜等作物,可推迟拉秧期近一个月。 (六) 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增施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温室作物 增产30%以上。

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温室大棚的应用

物理农业是以电学、磁学、声学、光学、热力学等普通物理学与 环境、生物等学科相交叉形成的新学科、新理论,主要是使用温室电 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声波助长仪、种子磁化机、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 二氧化碳气肥机和电子式杀虫灯等现代物理农业机具,在减少化肥和 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使农作物和畜禽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 目的,并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达到绿色、无污染的标 准,目前主要应用于种植业、食用菌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 经过近年来的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 介绍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冬暖式温室大棚的应用。

一. 增施CO2气肥的技术原理和主要作用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气体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素,二氧化碳 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蔬菜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造成减产减收,它对作 物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的作用。试验研究表明:如果把CO2浓度 从大气的浓度

(300PPM左右)提高到1000PPM,植物的光合效率可提 高一倍以上;而如果把CO2浓度降低到50PPM,光合作用因缺乏原料 而停止。CO2浓度在100~2000PPM内,作物产量随CO2浓度增加而提 高。各地推广使用二氧化碳

气肥增施技术的经验表明,在草莓、西瓜、 茄子、黄瓜、番茄、南瓜等作物上增施CO2气肥,主要有五个方面作 用:一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使植株生长健壮;二是可提高农产品 的内外品质,增加效益;三是提高产量,尤其是瓜果类的前期产量; 四是提早上市时间;五是可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提高产品的耐贮藏性。

二、 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补充是必要的技术手段

温室大棚一般用于寒冷季节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生产,为了保 持温室大棚里的一定温度,通常大棚都是封闭的,这样,势必造成了 温室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使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光合作用 非常缓慢,有时甚至会停止光合作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日光温室 种植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人工补充,把二氧化碳气体称之为“气体肥 料”,并把二氧化碳气体的人工补充列为日光温室种植中作物增产的 重要措施。日光温室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施技术作为一种实现蔬 菜高产、优质、抗病的重要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广大菜农的关注。我 国现有的二氧化碳产生技术种类较多,目前,效果较好的是采用二氧 化碳气肥增施机或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肥 增施机是通过进气管路连接在普通煤炉的烟筒上,在机内所安装的高 速旋转叶轮作用下,将煤燃烧所产生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 成分的燃气吸入气肥机内,并在药液中进行充分的气液两相化学反 应,吸收其中的有

害成分,最后输出纯净的二氧化碳。该机可在开机 时间内连续大量产生二氧化碳,并保持较高浓度,增产效果显著,成 本较低;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是采用温度与光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 和光照的条件下,既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又能溶出有机肥素,吊挂一 次便可在25--30天内较为均匀地产出二氧化碳气体,其浓度最高可 达1000PPM左右,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二氧化碳的需 要。

三、 影晌CO2气肥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

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显著提高植物的产量和产品的含 糖量,但以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来达到高产目的往往会受 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要明确种植物现实环境中的温、 光、肥、水、气这些要素,辨明是否确实缺少二氧化碳,以此科学地 用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及设备。

1. 判断是否需要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界限

判断各类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是否明显一般采用增产界 限幅度为

15%的综合界限值。我国的日光温室多数使用有机肥进行栽 培,温室内二氧

化碳气体含量一般都比较高,只要少量增施即可满足 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如果此时再按照通常技术大量增施气肥的话, 会产生严重的气害现象而影响产量,此时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无明 显效果。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每亩地年施猪粪4 m3;年施鸡粪 6 m3可基本不需要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反之则需增施二氧化碳气 肥。

2. 地温对二氧化碳气肥使用效果的影响

在普通的温室设施条件下,地温是影响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在水分和日照充足情况下,地温在15〜 23 °C的范围内,每增加1 C,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就会增加4 %,因 此,控制地温可以提高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增产能力。在北方的温室 内,大多数蔬菜生长的适宜地温为18〜22 C,低于15 C,特别是 在地温长期低于12 C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几乎无效,因此只有提高 温室内地温,植物才可以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矿物质肥料而获得高 产,才可以提高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增产能力。

六、合理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必须注意的问题

温室种植时,在夜间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外界,但日出后由于植 物光合作用吸收很快,二氧化碳浓度会急剧下降,日出后1小时,二 氧化碳浓度下降至300PPM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60PPM)左右, 日出后2 — 3小时后,如不通风换气,其浓度将继续下降,甚至降到 作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

80—150PPM,这时,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过 低,叶片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因此,从日出后半小时到通风换气这 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最为缺乏,已成为

作物生长的重要障碍,在这段 时间内,必须用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来补充棚内该气体的不足,合理应 用这一方法才能促使温棚作物增产。

大部分蔬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经济有效的二氧化碳浓度是 600--

1000ppm,但在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时施用浓度与作物种类、品种 以及光线强弱、

温度高低,甚至肥水都有很大关系,一定要注意以下 几点问题:

1、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栽种瓜果类蔬菜作物时,多在定植缓苗 后或开

花时开始施用,一直到瓜果摘收终止前几天停止,不可半途终 止使用气肥。

2、 苗期是气肥施用效果较佳的时期,利于培育壮苗,缩短苗龄, 加速

苗期发育,提早果菜类蔬菜花芽分化,对提高早期产量十分明显。

3、 叶菜类需求的二氧化碳浓度要大于果菜类,叶菜类一般在定 植出苗时开始施用二氧化碳,要连续使用,通常连续使用气肥7--10 天,就可以看

出增施气肥的效果。

4、 对于果菜类蔬菜如番茄、黄瓜等瓜果作物从定植到开花期间 可少施

气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加强整枝打叶、点花保果,在开花 期至果实膨大期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最佳,可加速果实膨大和成熟 过程,减少畸形果的发生,提高早期产量和蔬菜的商品性,一般使用 10--20天后效果明显。

5、 设施内施用二氧化碳,要求设施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如果温

室大棚里的地温或者气温过低,增施气肥的作用就不大了,这 时候可以暂停使用。

6、 增施气肥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田间管理方法,但是由于增施 气肥后

作物生长旺盛,水、肥量还应适当增加,但应避免水、肥过多 而造成徒长,宜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

7、 二氧化碳适宜浓度经过研究认为,为达到增产、又可降低成 本、同

时还可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对作物的危害,其浓度应控制在 作物饱和点以下,一般不超过1000PPM为好。

8、 每天的二氧化碳施放量应灵活掌握,晴天充足施放,多云的 天气施放量可减少20-30 %;而在阴天,一般可比晴天减少50%;雨 雪天就可不放。

9、连续施用比间歇或时用、时停增产效果要好,深冬期间棚室 不放风,

增施二氧化碳的时间不应间断,故除雨雪天气外,应连续使 用不可突然终止使用气肥。

10、 使用有机物质发酵法时可释放出部分有害气体,应适当防止 有

害气体过多形成气害中毒,要注意栽培管理措施的配套。

三、应用效果

从各地地推广应用情况看,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可对多种温 室蔬菜、

水果、花卉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促进作物生长。通常增施气肥7〜20天,作物在茎粗、株 高、叶厚、叶面积、叶片数、叶色等方面比对照表现出明显优势。

(二)

增强抗病能力。增施气肥的作物可明显降低白粉病、霜霉

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可减少农药施用10%—50%。这对 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积极作用。

(三) 提前成熟。增施气肥的作物通常可提前7天左右采摘、上 市。 (四) 改善营养成分、口感和外观。增施气肥的蔬菜,其维生素、 糖份、干物重等营养成分均有明显提高,口感和外观均明显优于一般 蔬菜。

(五) 延长收获期。如黄瓜等作物,可推迟拉秧期近一个月。 (六) 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增施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温室作物 增产30%以上。

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温室大棚的应用

吕孝忠

物理农业是以电学、磁学、声学、光学、热力学等普通物理学与 环境、生物等学科相交叉形成的新学科、新理论,主要是使用温室电 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声波助长仪、种子磁化机、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 二氧化碳气肥机和电子式杀虫灯等现代物理农业机具,在减少化肥和 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使农作物和畜禽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 目的,并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达到绿色、无污染的标 准。目前主要应用于种植业、食用菌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 经过近年来的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 介绍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在冬暖式温室大棚的应用。

一. 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补充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 抗病的重要技术措施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气体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素,二氧化碳 供给不

足会直接影响蔬菜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造成减产减收,它对作 物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的作用。试验研究表明: CO2浓度在 100~2000PPM内,作物产量随CO2浓度增加而提高。温室大棚一般用 于寒冷季节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生产,为了保持温室大棚里的一定 温度,通常大棚都是封闭的,这样,势必造成了温室大棚中的二氧化 碳浓度越来越低,使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光合作用非常缓慢,有时甚至 会停止光合作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日光温室种植中二氧化碳气体 的人工补充,把二氧化碳气体称之为“气体肥料”,并把二氧化碳气 体的人工补充列为日光温室种植中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现有的 二氧化碳产生技术种类较多,效果较好的是采用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机 或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产生二氧化碳。各地推广使用二氧化碳气肥增 施技术的经验表明,在草莓、西瓜、茄子、黄瓜、番茄、南瓜等作物 上增施CO2气肥,可以显著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二、合理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必须注意的问题

大部分蔬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经济有效的二氧化碳浓度是 600--

1000ppm,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显著提高植物的产量和 产品的含糖

量,但也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必须综合考虑种植物现实环 境中的温、光、肥、水、气等要素,辨明是否确实缺少二氧化碳。判 断是否需要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界限是:每亩地年施猪粪4 m3;年施 鸡粪6 m3可基本不需要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反之则需增施二氧化 碳气肥。在普通的温室设施条件下,地温是影响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 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北方的温室内,大多数蔬菜生长的 适宜地温为18〜22 °C,低于15 T,特别是在地温长期低于12 °C 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几乎无效,因此只有提高温室内地温,植物才可 以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矿物质肥料而获得高产,才可以提高增施二氧 化碳气肥的增产能力。

温室种植时,在夜间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外界,但日出后由于植 物光合作用吸收很快,二氧化碳浓度会急剧下降,甚至降到作物的二 氧化碳补偿点

80-150PPM,这时,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过低,叶片 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因此,从日出后半小时到通风换气这段时间内, 二氧化碳最为缺乏,已成为作物生长的重要障碍,在这段时间内,必 须用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来补充棚内该气体的不足,合理应用这一方法 才能促使温棚作物增产。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栽种瓜果类蔬菜作物时,多在定植缓苗 后或开

花时开始施用,一直到瓜果摘收终止前几天停止,不可半途终 止使用气肥。

2、 苗期是气肥施用效果较佳的时期,利于培育壮苗,缩短苗龄, 加速

苗期发育,提早果菜类蔬菜花芽分化,对提高早期产量十分明显。

3、 叶菜类需求的二氧化碳浓度要大于果菜类,叶菜类一般在定 植出苗时开始施用二氧化碳,要连续使用,通常连续使用气肥7--10 天,就可以看

出增施气肥的效果。

4、 对于果菜类蔬菜如番茄、黄瓜等瓜果作物从定植到开花期间 可少施

气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加强整枝打叶、点花保果,在开花 期至果实膨大期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最佳,可加速果实膨大和成熟 过程,减少畸形果的发生,提高早期产量和蔬菜的商品性,一般使用 10--20天后效果明显。

5、 设施内施用二氧化碳,要求设施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如果温

室大棚里的地温或者气温过低,增施气肥的作用就不大了,这 时候可以暂停使用。

6、 增施气肥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田间管理方法,但是由于增施 气肥后

作物生长旺盛,水、肥量还应适当增加,但应避免水、肥过多 而造成徒长,宜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

7、 经过研究认为,为达到增产、又可降低成本、同时还可防止 二氧化

碳浓度过高对作物的危害,二氧化碳的适宜浓度应控制在作物 饱和点以下,一般不超过1000PPM为好。

8、 每天的二氧化碳施放量应灵活掌握,晴天充足施放,多云的 天气施放量可减少20-30 %;而在阴天,一般可比晴天减少50%;雨 雪天就可不放。

9、 连续施用比间歇或时用时停增产效果要好,深冬期间棚室不 放风,

增施二氧化碳的时间不应间断,除雨雪天气外,应连续使用, 不可突然终止使用气肥。

三、应用效果

从各地地推广应用情况看,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可对多种温 室蔬菜、

水果、花卉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促进作物生长。通常增施气肥7〜20天,作物在茎粗、株 高、叶厚、叶面积、叶片数、叶色等方面比对照表现出明显优势。

(二)

增强抗病能力。增施气肥的作物可明显降低白粉病、霜霉

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可减少农药施用10%--50%。这对 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积极作用。

(三)提前成熟。增施气肥的作物通常可提前7天左右采摘、上 市。

(四) 改善营养成分、口感和外观。增施气肥的蔬菜,其维生素、 糖份、干物重等营养成分均有明显提高,口感和外观均明显优于一般 蔬菜。

(五) 延长收获期。如黄瓜等作物,可推迟拉秧期近一个月。

(六) 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增施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温室作物 增产30%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