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比较阅读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基于比较阅读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来源:爱问旅游网
基于比较阅读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途径

摘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然而,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更为有效的方式是比较阅读。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本文针对每一具体目标,提出四条比较阅读的途径。一是通过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今的语言文字,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进行多文本比较阅读,在文本对比中拓展思维方式;三是实施跨媒介比较阅读,将同一对象通过不同的媒介予以传达,在对比中提升审美品质;四是利用群文阅读法,用多个文本共同表现一个文化主题,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培养途径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了对语文学科基础内容如语言运用、感性思维能力,而且涵盖审美品质的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阅读这一关键的教学方式。但是,仅仅进行普通的、机械化的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拓展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等都有较大的欠缺。比较阅读是对能力要求更为全面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好比较阅读,能够探寻到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文言与白话对读,提升语言能力

中国语言文字的古今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古代的文言文语言凝练,具有一定的韵律美。近代以来的白话文与平时的口头语言较为接近,更适于表达当今人们更复杂的情感。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语文课上文言与白话的对读是比较好的途径之一。例如,在进行《迢迢牵牛星》(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这一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翻译成正式的现代白话文,引导学生通过文言与白话的对比,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同时提升学生的古代

汉语与现代汉语水平。教师也可以引入一篇课外的有关牛郎织女的现代文,或者是让学生根据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重新创作牛郎织女的现代故事,然后将故事中的白话语言与《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文言语言进行对比,反复诵读,仔细体味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奥秘。通过文言与白话的反复对比阅读,学生能够熟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多文本比较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事物的看法就会出现差异。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进行训练,是从多人的思维中提取营养,以丰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多文本的对比阅读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理解面对同一事物时生发的不同思维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散思维,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十五夜望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这首诗歌时,教师可引入几个同样带有月亮意象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的对比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本诗做对比,两首诗同样写到了月亮,表达了思乡之情,但以不同的景色入诗。白树、乌鸦与戍鼓、大雁虽然都能传达思乡之情,但毕竟显示了作者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在比较中分析两首诗所描写的不同景色,深入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思维方式,对拓展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另外,教师还可将李白的《把酒问月》同时引入课堂,进行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把酒问月》中的“月”代表的已然不是思乡之情,而是表示“人生短暂,时间永恒”的哲理,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思维的发散性与个体性,引导学生敢于发散思维,敢于调动思维,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三、跨媒介比较阅读,培养审美品味

新课改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品味、审美创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与素养,教师可采用跨媒介对比阅读的形式。所谓跨媒介对比阅读,即将平面化的语言文字与立体化的图频置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美与丑是在对比中显现出来的,因此,对比阅读对提升审美品味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藏戏》(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教材内容、让学生对藏戏有初步的了解后,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段有关“藏戏”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用另外一种角

度来欣赏“藏戏”。在面对文字所呈现出“藏戏”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审美见解。当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再一次欣赏“藏戏”时,原有的审美可能会加深一层或发生改变。通过一前一后的对比,学生不仅对“藏戏”的美有了更好的感受,而且能够在对比中了解到“文字所呈现的美”与“视频”所呈现的美的不同,还能够知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欣赏有不同的美,美的传递有多种方式等。在进行跨媒介对比阅读时,教师要注意设计与引导,不能将其做成换了一种方式欣赏、而无任何对比解读的“形式”。

四、群文式比较阅读,开阔文化视野

群文阅读是当下阅读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主题”进行阅读,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择较有文化内涵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品质的同时,认识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恢弘多样,自觉做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长久被忽视的重要目的之一。比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以“春节文化”为主题,开展群文式的对比阅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与“春节文化”相关的文章;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找出同样是描写“春节”的文章,它们有何异同之处,它们都表现出了什么共通的文化与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找到与春节相关的文化内容,并思考为何多篇文章皆提到这些内容。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一些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深刻的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钱裕芳.“比”中深化,“较”出思维——小学语文开展比较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1(14):7-8.

[2]吴静.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57-59.

[3]赵安明.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33-134.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内外一体化阅读教学与实践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