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2008年8月・第23卷第4期 28l 噎食、走失等意外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监督服 药;对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24 h陪护。保持地面平 表1 护理干预前后BPSD均分及改善例数的比较‘ 互±5,例( ) 时间 干预前坦、干燥,活动场所处设置扶手架,卧床患者加床栏。 生活技能训练,依痴呆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BPRS均分 知觉障碍情感障碍 妄想 行为障碍 38.13±7.12 48(54.5)52(59.1)68(77.3)69(78.4) 干预后17.46土6.44(D 20(22.7)①18(20.4)①37(42.0)①26(29.5)① 能自理的患者鼓励其自行洗脸、刷牙、进餐、穿衣和处 理个小便等;自理能力不足的患者按严重程度分 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先叙述后模拟,由简到繁, 反复强化,使之重新获得和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生 活区内放置大型日历、挂钟,提供报纸、杂志和电视等 ‘88例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BPSD,故例数有重复;与干预前比 较①P<0.01 3讨论 随着人口老年化,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 帮助其确认现实和环境。心理护理,以耐心、热情、接 纳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 者谈话时,速度放慢,措词清晰,重点重复,必要时使用 图片、实物等;引导AD患者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 的原因和内心感受,并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轻度AD 患者通过卫生宣教帮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主 动配合治疗;多方面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精神安慰。幻 觉妄想的护理,与患者交谈中尽早发现存在的幻觉妄 想,并多巡视,采取防范措施;用暗示和诱导等方法转 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做感兴趣的事,并给予适当 的言语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症状严重患者及时药物 控制。激越行为的护理,兴奋躁动、情绪不稳和有攻击 行为的患者,安排在宽敞、安全的环境中,做好保护性 约束,预防伤人、毁物及自伤的发生,甚至设专人看护; 制定规律性锻炼和定期放松活动的计划,降低其过分 欲望;极度躁狂患者,按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睡眠障 碍的护理,保持患者睡眠周围环境的安静,光线、空气 及室内温度适宜,尊重患者的睡前习惯,如听音乐、看 看报纸等。确实难以入睡者,短期使用镇静催眠药。 1.3 疗效评定 ①BPSD评定:干预前后使用BPRS 评定患者的BPSD。②疗效评定:痊愈,BPRS减分 率>7o ;显著进步,BPRS减分率5o%~7o%;好转, BPRS减分率3O ~5O ;无效,BPRS减分率< 3O 。评定均由2名经过培训的高年资精神科护士进 行。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用百分率表示,Y。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88例患者BPRS评分与干预 前比较明显下降,其出现妄想、知觉、情感及行为障碍 的例数明显减少。见表1。 临床疗效评定,显著进步12例(13.6 )、好转65 例(73.9 )、无效6例(6.8 )、死亡5例(5.7 ),死 因均为躯体并发症。 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AD患者在整个 病程中出现的BPSD主要表现为猜想或妄想、幻觉;行 为异常或冲动攻击、焦虑、恐惧或情绪紊乱,易激惹及 睡眠障碍Il6 ]。在早中期,由于AD患者的BPSD可掩 盖其认知障碍,易造成误诊。因此当老年患者出现 BPSD时首先应注意观察其认知功能 ]。目前对于 AD伴发BPSD的控制主要依赖抗精神病药,但是效 果常不理想,当精神药物未达到有效剂量,药物尚未起 直接效果时,技巧性、科学性的精心细致的护理及针对 性的技能培训对于稳定患者情绪起主导作用,能有效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高限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文88例AD患者经临床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后, 患者BPSD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其知觉、情感 及行为障碍、妄想等症状发生的例数明显减少,提示重 视AD患者的BPSD,并给予及时治疗及执行科学的 整体护理计划,对于改善AD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 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瞻培,王善澄.精神医学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6.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I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8. [4]涂大莉.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房安全防范与护理 fJ].上海护理,2004,4(3):41—42. [5]周芙蓉.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康复,2004,19(2):封4. L6]Lopez OL,Becker JT,Sweet RA,et a1.Psychiatric symptoms vary with the severity of dementia in probable Alzheimer’S disease[J].J Neuropsy Clin Neurosci, 2003,15(3):346 353. [7]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周江红,沈伟,李海林,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 者心理及行为症状比较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 (15).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