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兵备道的解释

兵备道的解释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兵备道的词语解释是:兵备道bīngbèidào。(1)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兵备道[bīngbèidào]⒈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例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英officialsofrectifyingarmedforceinMingDynasty;基础解释: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

兵备道的词语解释是:兵备道bīngbèidào。(1)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兵备道[bīngbèidào]⒈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例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英officialsofrectifyingarmedforceinMingDynasty;基础解释: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 拼音是:bīng bèi dào。 注音是:ㄅ一ㄥㄅㄟˋㄉㄠˋ。 繁体是:兵備道。 结构是:兵(上下结构)备(上下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关于兵备道的成语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文武兼备  乘人不备  备尝辛苦  备多力分  求全责备  推崇备至  兵行诡道  

兵备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明朝时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成为明清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其他释义:1.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

关于兵备道的词语

水陆俱备  乘人不备  无一不备  备尝艰难  备尝辛苦  文武兼备  兵革满道  攻其不备  备多力分  百废备举  

关于兵备道的造句

1、崇阳本是武昌府属县,云台的粮草军需如果有困难,武昌兵备道这边也可以帮忙。  

2、可惜都被鳌山卫以及浮山所的各层军官,还有即墨县、莱州府甚至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各级官员霸占了,又有兵备道的各级官员分一杯羹。  

3、在一个小小的兵备道上,动员如此多的兵力,作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战备集结,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常规性的演习,二则是有军事行动。  

4、小弟从军前是山谷书院的一名院生,庚辰年院试中的秀才,由武昌兵备道推荐加入恭义营。  

5、兵备道任命和一千五百两金子一到,岳阳自当答应诸位在桑干河挖渠引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