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篮球教学范例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例

来源:爱问旅游网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文1

一、引导主动加入运动

篮球训练中应注意“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但篮球基础的学习比较枯燥,而小学生更愿意去玩而不是练。作为体育教学者,就要在篮球教学课程中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玩耍中体现出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容易疲劳。过多的篮球教学、强身健体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还可能会给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小学生篮球教学中,只进行熟悉球性和简单的技能练习即可。

二、小学篮球教学的作用

1.小学篮球教学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目的的完成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在体育教学中要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体育教学者要精心教导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让学生明确课程安排中篮球教学训练的目的、原则、方法,在教学中安排游戏的内容。游戏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篮球教学训练最能体现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精神,同时,有目的地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2.小学篮球教学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篮球教学训练,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兴趣特点和心理要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融合,使学生更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热爱篮球运动。篮球教学还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教学中穿插的篮球游戏或者徒手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耐力,促进了体能的增加;促进了学生智力和个性发展,培养了情趣,锻炼了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气质、性格及品质的形成。

三、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

学校对小学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体育场地狭小、器材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够、教学训练课不系统不规律等问题。虽然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校仍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主,没把体育教育提高一个层次。篮球是体育项目中最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主要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各个方面。篮球教学对中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把这项运动重视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到篮球运动中去。

2.体育教师对中小学篮球教学重视度不够

教师只把体育课当成是为学生调节心情辅助理论学习的一门课程,没有很系统地教学,这种现象几乎遍布所有的中小学。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学生的篮球学习活动,导致学生对篮球没有产生概念,意识不到篮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无法产生学习篮球的乐趣,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十分不利。

3.学生对篮球学习的重视度不够

一方面,受到社会、家庭及教师等的影响,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并不会产生成就感、优越感,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下降了,以致渐渐不去参加篮球运动,从而致使此项运动无法广泛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必定会花掉一定时间,这样就会对文化课的学习造成影响。

四、体育教学者的引导

1.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篮球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情绪。出现这种情况,应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2.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将篮球运动融入游戏中就需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如做“老鹰抓小鸡”游戏,一般男生更愿意充当“老鹰”的角色,用投篮球或者运球优胜者来决定小学生喜欢的角色,或者作为惩罚的手段,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相互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荣誉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因此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文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微格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影视教学等多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然而,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却并没得到有效应用。很多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仍以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以及重复练习和组织比赛这些传统的方法为主,不但不利于学生篮球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2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是高校篮球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监督衡量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篮球学习活动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多是以技术达标考试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为主的。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实际上仅考察了最终结果,不仅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而且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理念是相矛盾的。如果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长期采用上述的这种评价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很容易造成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练什么的问题,尤其是篮球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除此之外,还极易出现篮球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即使认真学习也无法取得好成绩,而篮球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不必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情况,以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3提高高校篮球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实效性。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精心设置,尤其要注意改变以往的篮球教学中过分重视技战术教学训练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做到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在组织高校篮球教学的教学内容时,尤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就是说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吸收当今篮球最新的技战术、手段与方法,并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使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更符合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篮球教学训练工作更具时代性的特征,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提升,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为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促进篮球教学诸多功能的发挥,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灵活应用。例如,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不同学生的篮球基础不同、自身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篮球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客观的个体差异。此时,为了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在篮球学习中学有所获,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现有的学习水平科学的划分为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对高校篮球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提升高校篮球教学实效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针对上述分析,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一点是要注意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新的、科学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确保高校篮球教学评价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要构建和完善高校篮球教学评价体系,概况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完善教学评价的对象。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针对篮球教学活动中的何种要素进行评价,均必须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在以往的高校篮球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的对象往往是学生的篮球学习结果,但是现代的、科学的篮球教学评价,则应注意将高校篮球教学视野中所能够把握到的、所有的、能够衡量学生的发展属性的因素均作为高校篮球教学评价的对象,并注意顾及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与学生的发展之间关系,以此来逐步完善教学评价的对象,提高评价活动的科学性。2)注意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其中量化评价是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评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化评价的方法追求的是将复杂的篮球教学现象转化为数量,并通过数量分析与比较来推断评价对象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单纯的应用量化评价的方式,那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就很容易被忽略,例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等。但是这些却是高校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而质性评价,虽然在衡量量化指标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却非常适合上述的难以量化的因素的评价。由此可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者各有利弊,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来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的合理性。3)注意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统一。在开展高校篮球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生不应仅仅是被动的被评价者,应也参与到评价之中,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实现评价主体与评价课题的统一。

4小结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职;篮球教学;传接球技术;提升策略

1引言

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技术是指篮球运动员有目的性的在比赛过程中与队友之间相互转移篮球,以达到进球的目的。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场正规的球赛中,队员之间的传接球动作会达到四五百次,传接球动作的频率之高与比赛的输赢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因此,在中职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传接球技术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1]。如何提升学生的传接球技术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只有创新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才能够不断突破传统篮球教学的弊端和不足。

2篮球传接球技术概念

篮球传接球技术是指球员在进攻的过程中在赛场之内移动,寻找适当的时机将篮球从空中抛出,通过反弹将球传递给队友[2]。传球动作分为单手传球和双手传球;接球分为跑动接球、原地接球和摆脱接球。传接球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在比赛过程中应用的频率最高,几乎所有的进攻都是从传接球动作开始的,因此对于比赛来说唯有运动员拥有高水平的传接球技术才能有取胜的把握。

3中职学生篮球传接球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中职学生篮球传接球技术基本功不扎实

篮球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很多学生从小就喜爱篮球,但是对于篮球技术的培养却从来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传接球的意识,对于传接球的基本功更是基本上一无所知[3]。

3.2中职学生篮球传接球技术运用能力较差

中职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传接球能力进行训练,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的运用能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短、锻炼的机会少、传接球技能掌握不扎实,加上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很难掌握好传接球时机。

3.3中职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不够

团体运动对于队员之间的合作能力要求很高,它直接关系着比赛的成败与否,因此,学生必须配合默契,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然而,中职学生篮球课上配合默契程度较差,学生接触篮球的时间较短,受训强度不够,基本功掌握不扎实,想要默契配合更是难上加难。

3.4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达标

高考的严重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学生一心扑在学习上,没有时间进行身体的锻炼,所以身体素质难以达到篮球运动的标准。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很难进行良好的篮球学习。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应变能力较差,接到球后惊慌失措,难以应对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变化,一个小的失误就会造成比赛结果的转变,尤其是传接球动作。

3.5中职学生对篮球运动缺乏正确认识

4中职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传接球技术的有效策略

4.1加强学生的传接球基础知识培养

传接球技术必须掌握好基础才能有效发挥出技能,也是提升水平的重要内容。首先,培养学生的传接球意识。中职学生缺乏正确的传接球意识,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必须转变学生的这种思想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其次,增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只有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中职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再次,加强现场训练。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就是进行现场训练,通过现场传接球动作的训练逐渐掌握传接球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传接球技术。最后,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实战演练是迅速提升传接球技术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参加比赛的频率或者实战演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传接球技巧。

4.2提升中职篮球学生的传接球运用能力

。传球时机非常重要,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将球传给队友才能更好地实现进球得分。教师要教学生掌握传接球的最佳时机,通过充分综合考虑赛场上的各种因素判断合适的传接球时机。例如学习如何隐蔽传球意图、使用假动作、与队友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快速传球、摆脱防守等等,在充分观察场上的情况之后,选择最佳的时机成功传球[4]。其次,提高学生传接球控制力量和方向。力量的大小、方向的准确与否、距离的长短等都对传接球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传接球的控制能力进行训练,提高传接球的准确率,避免由于距离、力量等因素导致失误。距离判断过短,力量大就会把球传远,相反则太近。方向不正确就会偏离队友位置,容易被对方拦截。所以,传球队员必须控制好方向、力量、距离,创造良好的机会记性传球,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反复练习,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掌握的。再次,提高学生的传接球应变能力。传接球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考验着学生的场上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对赛场了如指掌才能应对变化,及时采取果断的决定,所以必须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4.3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运动,需要各个球员之间的配合和团结,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中职学生很多对于篮球运动都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是一个人的耍帅,张扬自我,在比赛中不注重团结合作,往往造成比赛的失利。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积极合作共同努力才能赢得比赛的成功。。其次,设置小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不仅仅要在赛场上,平时一定要对其加以训练,可以采取小游戏的方式,例如猜成语、两人三足、两人带球、交叉跑位接球等等,这些游戏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再次,训练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就传接球技术以及其他动作进行沟通交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沟通清楚之后才能够更加了解对方,在赛场上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

4.4培养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和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之后那么篮球技巧以及传接球动作就会变得简单得多。因此,中职篮球传接球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对于篮球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要是听老师讲,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5]。素质教育下要求以人为本,中职篮球教学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课上加强交流沟通,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篮球传接球技巧的学习。其次,尊重学生意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只有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非常重要,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提升学习质量。再次,传接球训练过程中可以设置好玩的小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对篮球传接球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篮球运动。

4.5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于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措施:首先,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篮球运动强度大、变化多、进攻性强,所以要求学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合理设置运动方式和时间,每天早晚进行训练,跑步、跳远、传接球、蛙跳等,适时进行其他高强度训练,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健硕的体魄,只有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应对赛场上激烈的变化和进攻,成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其次,赛场激烈的变化不仅仅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在应对比赛的时候不紧张、不慌张、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球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抗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毅力,增强互动,减轻学生应对队友和对手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实战频率,让学生在真实的赛场上锻炼自己,从而适应赛场。长此以往方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从而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4.6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传接球技术的练习

中职教学篮球课程有限,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仅仅依靠课上时间想要熟练掌握传接球技术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加强课后练习,不断在实践中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和技巧。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提高传接球技术的小妙招,给学生推荐一些学习的方法和书籍,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多多练习,在不断参与篮球比赛、进行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提高传接球技术,正所谓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内涵和真谛。

参考文献

[1]吴兴灿.中职项目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3,04.

[2]王雪焱.篮球运动传接球技术要点及基本功训练分析[J].教师,2015(2).

[3]邓艳华.中职篮球传接球技术有效教学措施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6).

[4]陈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文4

2.篮球运动的价值分析

2.1健身性:篮球运动属于综合性集体性项目,从事篮球活动,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增长知识,就生理学角度而言,参加篮球活动,可有效促进人体生理机能,尤其是内脏器官及感受器官功能,同时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能力,此外,对提高心理修养也具有积极作用。

2.2社会性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最具群众性及特殊社会影响的运动项目,参与篮球活动的过程中可有效增强同学间的交往,缓解学习压力,逐渐形成与人交往的意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自尊自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3娱乐性:大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活动,能够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很多学生深深体会到,打篮球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放松和调剂生活、学习的科学方法,一种娱乐的形式。

2.4教育性:篮球运动富有较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通过篮球运动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5集体性: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项目,可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及协同精神,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2.6竞技性: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运动过程中需要智谋、力量和技术的攻守结合,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另一方面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开拓精神。

3.培养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对策

3.1激发大学生篮球学习动机

3.1.1目标激励:在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培养大学生对篮球直接兴趣的同时,培养其间接兴趣,将大学生的体育意向转化为有意识的体育意图,使之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近景和中景,还可以看到远景,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3.1.2成就激励;教学过程中,需要分阶段地为学生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行为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逐步提升自信心,激发其成就动机。

3.2准备活动多样化:丰富多样的准备活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有效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篮球课传统的准备活动大都是原地或行进间的徒手操,大学生很容易厌烦,即便做起来也不认真,无法实现活动全身的目的。根据多年的篮球教学经验,准备活动过程中引入多种游戏,如用实心球及跳绳等器材实施多种多样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将脚步动作或球性练习等编成准备活动内容,每次课变换准备活动的形式,帮助大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尽快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3讲解需生动形象且富有情趣;“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同时也是艺术事业”,高校篮球教学艺术在于语言修养,要求篮球教师应该以富于情趣的语言表达实施教学,如可用“传球平与肩,切人绕身边”等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大学生在技战术学习中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技术方法要点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快地掌握篮球技术动作。

3.4示范动作需准确且富有感染力:准确而美观的示范动作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准确而规范的示范动作作为无声的语言表达,如同舞蹈演员般精湛的艺术表演可以给大学生以深刻且直观的形象感受,从而引导大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加深技术动作的理解,从而更准确更迅速的掌握篮球技术。

3.5将竞争机制引入篮球教学:将竞争机制引入篮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成功欲,促使他们积极地创造成功的条件。在篮球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分组比赛,帮助大学生在“有观众”、“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大部分学生在争取胜利和追求好成绩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承受较大负荷的运动量,除了可以有效地促进其技术动作的掌握,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在复杂的比赛环境中,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3.6掌握科学的评价方式:科学的评价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而有助于巩固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的评价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励大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评价大学生的篮球活动时既要赏、罚分明,又要顾及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多鼓励,且及时鼓励。

3.7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大学生兴趣:篮球教师需要向大学生呈现教学问题情景,将陈述疑难情景作为探究出发点,帮助大学生形成有效的探究策略,同时教师需尊重大学生在篮球教学实践中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大学生,实现其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积极思考。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文5

关键词:篮球教学;训练效果;教学效率

一、前言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篮球教学的改革一直备受瞩目。在当前篮球教学中,对于技术的重视以及技术的训练是毋庸置疑的,但要从一个更为综合的层面提升篮球教学效率,需要对当前篮球教学进行突破。本文对当前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性思考,分析了当前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1]。

二、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想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训练效果,需要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是篮球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篮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课堂内容枯燥,最终的终结性评价,也使得篮球教学整体上处于一种固态、少变化的状态。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少,不能针对学生个体进行训练,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提升的对策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理解篮球学习的意义。在以往教学中侧重于对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篮球运动发展、篮球文化、体育精神等理论方面的讲解,事实上,加上这部分内容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篮球、理解体育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推进教学的发展。也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语言交流的平台,使整个体育课程教学带有了温情的色彩,这对于篮球教学的发展也具有意义。每一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内心中一定是热爱体育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加入语言讲解的部分,能够使教师的热情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2]。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其次,是要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推进学生篮球学习的发展。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尽管我们不主张唯技术论以及过分夸大篮球的竞技功能,但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篮球比赛或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篮球场上进行尝试与学习。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集体运动,但在日常训练中教师总是强调个体的技术能力,只有学生真正的组成队伍进行比赛,将集体的荣誉放于个体之上时,才能体味其中的真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二是通过真样的比赛项目,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篮球场中的作用与地位,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更具目标,也使教师能够逐步展开分层教学[3]。

(四)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中,高校篮球教学的评价,仍然是取决于学期末的测评结果,这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反而会越发的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篮球课程多数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也就是公共课或公共选修课,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篮球的态度、喜好程度以及身体素质都是有差距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单纯的一以概之,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发现学生的进步是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教师要能够将学生日常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记录,最终观察到学生的进步。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整个篮球教学的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论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要想提高篮球教学的效率与训练效果,就要从一个更为综合的角度展开教学。在训练中加入一些理论知识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进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发展,为篮球教学带来新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张玉满.试论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8):51-52.

小学生篮球教学范文6

关键词:投篮命中率,自信心,心理承受力

 

1.投篮命中率对比赛的影响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进攻技术,是比赛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比赛中同学们运用各种技、战术的目的,都是为创造投篮机会投篮得分。保持高水准的投篮命中率是对对方防守的巨大杀伤,能够控制比赛节奏从而取得胜利。反之,进攻时全队“准星”哑火命中率下降,就会使进攻陷入僵局,只能依靠外线突破、内线强攻等艰苦的进攻手段去拖住比赛,依靠这样的进攻手段比赛很难取得胜利。例如:NBA09-10赛季总决赛第二场,凯尔特人队雷阿伦以精准的8粒三分球(破NBA总决赛记录)率队取得本场比赛的胜利;到了第三场,凯尔特人队全队外线哑火,雷阿伦更是以两记罚球勉强的了两分,虽然有加内特的内线发挥,但最终还是输掉了比赛。

2.投篮的动作分类和动作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规范化投篮动作的教学,通过讲解和示范指出投篮动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投篮的动作有单手和双手、原地投篮、跳起投篮以及行进间投篮,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严格地按规范动作去教学生。

投篮的动作要求:

①站位:不管是原地投篮还是跳投,两脚间距离应该在20―40公分之间,两腿微屈,如果右手投篮,右脚脚尖应直接指向篮圈中央。②持球 :持球时手掌尽量张大,用手指和掌根部位触球,手掌心空出,另外一只手立掌扶在球的侧面,这样的持球动作才能感觉到柔和。③球出手与出手后手的跟随动作:球即将要出手时要向上抬前臂、向下压腕、食指和中指指尖拨球(使球产生旋转),球出手时手要柔和,不要猛然用力,否则会使球离手太快,动作生硬,这样命中率就会下降。

3.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方法

3.1加大投篮强度练习,确立动力定型。论文参考网。提高投篮命中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多练习、多投篮。在练习中加强投篮的强度练习,培养和掌握投篮时的肌肉感觉是优先于一切的必备条件,再多练习的基础之上还应加大规范化投篮动作的练习,最终达到投篮动作的动力定型。

3.2提高身体的体能储备。身体机能的体能储备是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对投篮命中率有明显的影响。在比赛的最后关头,如果是体能较差的队员,运动量和强度增大时,投篮动作就会变形,命中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应把投篮训练与身体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在一定强度下限时限数投篮训练,以便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有足够的体力保证投篮命中率。

3.3选择适当的投篮时机。适当的投篮时机,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键,在进攻中争取到一次好的得分机会是靠个人和全队配合来取得的,要利用捕捉到的投篮时机果断出手。如果是在贴身紧逼防守情况下,同学们要利用队友之间的相互掩护、挡拆等战术创造投篮时机进行投篮得分。有快攻机会一定要在对方防守没有形成之前进行快攻上篮得分。如果有两名或者三名防守队员盯防持球队员,一定要选者传球,寻找新的投篮时机进行投篮,不要盲目出手投篮影响命中率。

4.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4.1自信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比赛时连续投篮命中会增加运动员的投篮自信心,相反,几次出手不中之后,投篮自信心就会大大降低,即使有好的出手机会也会犹犹豫豫、缩手缩脚投不中。例如:09-10赛季NBA总决赛第二场,凯尔特人队雷阿伦三分球进了8个,手感相当的好,信心也相当的强,但是到了第三场,雷阿伦12次出手无一命中,手感和信心完全找不到了,后来输掉了比赛。由此可见,自信心队投篮的影响是相当重要。论文参考网。

4.2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心理承受力是运动员在场上比赛时影响运动技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又是衡量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程度会决定做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从而间接影响投篮的命中率。我们会在电视转播中经常看到,运动员在罚球时,尤其是在客场发球时观众站在篮板后面手中挥舞白色胶棒,口中还发出各种干扰的声音去影响罚球队员的心理承受力和技术发挥,从而影响其罚球命中率。

4.3运动员情绪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更会影响人的言行举止。论文参考网。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情绪也同样会影响其运动技能的发挥。良好的情绪以及积极的心态会使运动员发挥出高水准的竞技状态,投篮时会集中精力完成投篮动作,并且会有较高的投篮命中率。相反,烦躁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更会影响远动员在场上的发挥。在乔丹时期的公牛队队员罗德曼在比赛中会经常激怒犹他爵士队队员马龙,使其情绪失控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而得到裁判的判罚,情绪烦躁的马龙投篮时就会动作变形,影响其投篮命中率。

5.结束语

同学们要想成为真正的“神投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掌握正确的投篮方法多练、多投篮,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赛场上的投篮命中率成正比。穷人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财富而变成富人,但球星只能靠自己的不懈能力与勤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杨海平.影响投篮准确性的因素及感知觉对篮球运动的重要作用[J].肇庆学院学报,2004,(05).

[2]牟洪财,高庆春.对减缓学生在比赛时罚篮心理过度紧张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3]马毅,齐春燕.篮球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投篮准确性变化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4]翟强,郭大海.不同疲劳程度对投篮命中率感觉能力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5]赵春琪.对两组提高投篮命中率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