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涂刷法施工,与聚氨酯防水涂料配套使用的产品包括聚氨酯密封胶和增强层材料,增强层可采用30~40g/m2/的聚酯无纺布或玻纤网布(16~20目)。
(1)基层处理要求
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反复收水压实(在混凝土浇注
后的抹面压严工序中,严禁向混凝土表
面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放坡开挖侧墙应采用1:2.5防水水泥砂浆局
部找平。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基本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
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
基层表面的突出物从根部凿除,并在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胶
刮平压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
将凹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冲洗,待槽内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压实;
当基层上出现大
于0.3mm的裂缝时,应骑缝各10cm先涂刷1mm厚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强层,然后立即粘贴增
强层,最后涂刷防水层。
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55cm的钝角或
R≥5cm的圆角,所有阳角均应
做成11cm的钝角或R≥1cm圆角,转角范围基层应光滑、平整。
(2)单组份聚氨酯涂料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涂聚氨酯专用底涂层(可
采用专用稀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释后
涂刷,用量约为0.15~0.2kg/m2/)。底涂层实干后,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
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宽500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
增强层,最后涂刷大面防层。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再粘贴增强层。变形缝部位先施作1米宽
丁基橡胶卷材加强层,然后按照施工缝做法涂刷涂料防水加强层。
涂刷大面的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
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每道
涂层实干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做防
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cm
厚的细石混凝土,在浇筑细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不小于350#纸胎油毡或厚度为
4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隔离层。立面防水层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或砌筑
120砖墙进行保护。所有泡沫塑料片材的发泡倍率均为25~30倍。
(3)注意事项
雨雪天气以及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脱皮、鼓泡、
露胎体和皱皮现象。涂膜防水层与基层
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砂眼、脱层等现象。成膜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立面涂膜防水层如施工中流淌、难以成膜,可增设聚酯布增强
层进行施工。
涂膜收口部位应与基层粘结牢固,不得出现翘边、空鼓部位,
必要时应在收口部位采用防水砂浆覆盖。
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
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
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变化(夏季高温环境或冬期低温环境)
对防水涂料的配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
温度下的成膜速度和质量。
顶板宜采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回填,厚度不小于60cm,回填
土中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及有机
物。人工夯实每层不大于25cm,机械夯实每层不大于30cm。夯实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只有在
回填厚度超过50cm时,才允许采用机械回填碾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