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例分析某五星级酒店设计论文

实例分析某五星级酒店设计论文

来源:爱问旅游网


实例分析某五星级酒店设计

摘要:本文探析了某五星级酒店设计,如何让建筑提升其所在城市形象,体现当地地域特色是建筑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五星级酒店 地域性建筑的倡导

当前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随着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使得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而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我们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将其吸收进地域传统文化。地域性始终是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建筑师应正视地域的存在,要审慎的态度去分析、研究地域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协调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矛盾,使得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得以延续。 该五星级大酒店用地面积约4.2公顷,总建筑面积10700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四十三层,总高度180余米。该五星级大酒店的创作,无论从整体布局到单体设计,从室内空间到室外环境,还是从立面形式到细部构造,我们对酒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求和尝试。

2.酒店地域性特征的设计构思

“海岩岛,山海形盛”是该工程坐落城市特有的自然景观。全县境内岛屿星罗棋布,岛上山秀林美,峰危岩峻,石神礁奇,是典型的海岛城市。尤其是境内的大鹿岛,是一处以森林为依托,以岩雕文

化为灵魂,以海岛自然景观为载体,融三浴(森林浴、日光浴、海水浴)三景(岩雕景、石刻景、奇石景)为一体具的艺术岛旅游区。可以这样说,海岩岛,海上群山已经成为该市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将建筑与该市地域文化结合的契入点,也是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该酒店裙楼的设计构思是对海岩岛和海上群山形体的提炼与加工,结合整个用地环境,采用一些不规则的平面图形,形成总体布局上看似分散,实则有机的平面构图,以此来体现地域性特色。造型上将岩石的力度进行了强化,而将其不规则的形体则进行了削减,结合酒店裙房的建筑空间特性,形成大小不一,形体各异,相互穿插的建筑造型。覆以不同的材质,简洁而充满力度。在基地南侧的河流的倒映下,即强化了上部建筑的力度,也体现出“海上礁石”的造型。

酒店主楼的设计上,高度接近200米的主楼从平面上看犹如两环紧扣的碧玉,结合裙房海上礁石的造型,演化出“山蕴玉”的文化理解。两环相扣的主楼,把不规则的裙房统领在自己的周围,使得整个建筑既有岩石的力度,又有碧玉的柔润。主楼为体现其挺拔的造型,在立面处理上采用竖向构图的手法,杆件直接到达顶部,形成一种水幕环绕主楼的感觉;同时顶部设计的旋转餐厅采用完整的球形体量,犹如明珠隐在竖向杆件之中,形成“珠在水中,水在川上”的特殊效果;再加上由于功能需求设置的设备转换层在立面形式上采用的环状处理手法,形成主楼由三条玉带相拥的新颖景观,将该

市的地域性特点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山蕴玉而石润,水怀珠而川媚。”

3 酒店地域性建筑材料选择的表达

在该五星级酒店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认为对地域性建筑的表达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和传统建筑符号的提炼上,而应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表达。

采用当地建材是常用的设计手法,一方面可以节约建造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回应当地的地域特色。该工程坐落城市多山,石材随处可见。因此该五星级酒店在裙房外墙材料的选择中考虑运用石材,一来是对地方材料的回应,再者也是对裙房“海上礁岩”创作的进一步强化。

由于设计该五星级酒店为超高层建筑,为了体现其建筑的高科技性和强化主楼的地域性特征,在主楼饰面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选用了20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最典型的代表——钢构件和玻璃饰面。钢结构体系设计的选择不仅让超高层建筑的建构更为合理,同时也利用了钢构材料构件的挺拔,强化了主楼的竖向线条,并且结合地域文化形成方案主楼水幕的效果。而玻璃幕墙饰面的运用,利用玻璃材质本身的透明性和光洁度,极好的表达了竖向水面的意境。而钢结构所塑造出的球型体量,结合玻璃的晶莹剔透,使得屋顶旋转餐厅好似水幕中的明珠,在空中熠熠生辉。 4.酒店地域性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植被被道路和屋顶所代替,带来了众多的

环境污染,形成多范围的热岛效应,以及大气臭氧层的不断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建筑空间、形态以及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有机生长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工程的创作贯彻了传统文化的自然生态理念,运用现代的生态技术,使设计方案达到生态化的整体效果。

研究显示,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圆弧形建筑的外表面小于直面建筑,因此,它的体形系数较小,所消耗的热能也小于直面建筑。因此,在该五星级酒店主楼的设计中运用了圆弧形建筑的造型,大大减小了其外表面积,有效的减少了热能的消耗。同时,主楼使用了双层换气幕墙,内墙为建筑真正使用的墙面(包括其上开设的窗和门洞),外幕墙为建筑外部的钢结构玻璃幕墙。在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利用冷热空气不同的容重差,空气可以从下部进风口进入这一空间,从上部排风口离开这一空间。从而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酒店在主楼双层幕墙中,努力营造了一些“空中庭院”,种植植物来降低建筑的温度。同时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绿意盎然,人在建筑物中的的活动、工作或休闲也会感到更为舒适。这些绿色公园高悬于城市上空,受益于清新空气,并作为建筑自身系统的一部分得到持续养护。它们好像是该五星级酒店的肺一样,为上下层与室内外空间提供新鲜空气,同时为人们构造出了一个精致的室内活动空间。

酒店在多方面的生态化设计,使人、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与融合得到

了最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 孙大壮. 从另一角度看酒店设计[j].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5,(03)

[2] 罗林. 小城镇建设中的酒店设计——富业酒店设计[j]. 小城镇建设, 2004,(06)

[3] 霍圆山. 酒店设计文化纵横谈[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3,(02)

[4] 钟宇浩. 西丽酒店设计构思[j]. 建筑学报, 1985,(11) [5] 聂磊. 酒店式公寓设计要点[j]. 广东建材, 2009,(03) . [6] 马丽. 浅谈酒店设计流程[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

[7]非“常”的酒店设计[j]. 时代建筑, 2008,(01) . [8] 邓云华,唐国安. 新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设计浅谈[j]. 中外建筑, 2009,(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