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7卷第4期SHANTOUUNIVERSITYJOURNAL(HUMANTIIESQUARTERLY)V目7NO41991清代中叶诗话选评王英志诗话之作至清代而登峰造极清人诗话约有三四百种不特数)诚然清代是中国古典量远较前代繁富而评述之精当亦超越前人(《清诗话续编序》郭绍虞先生曾指出,:“”诗话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数量据蔡镇楚《中国历代诗话书目》初步统计实际上至少达五六百部之多堪称为储藏量极丰的文化宝库近几年来学界对清诗话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象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袁枚《随园诗话》刘熙载《艺概话都有研究专著和大量研究论文诗概》等澎名诗但总的来看“宝库的开发面嫌窄许许多多有价值”“”的清诗话还没有或很少被论及有待于广泛开发本文选取清中期若干种有一定价值而罕见论及或论述不多的诗话就其体例内容诗学主张简略评说旨在开拓清诗话的研究范围《野鸿诗的》)著沈林德跋语云:黄氏中年以后成《一卷龙标太清代黄子云(1691一1754诗的》“,白昌黎东坡概为磨斥以下更不足言其大旨宗尚老杜确有师承”“宗尚老杜乃此书”大旨之一”书开篇即云:“三百篇》能鼓汉魏之气撷六朝之精含咀乎《之神者唯少陵一人里又称杜陵兼风骚汉魏六朝而成诗圣者也“”这是着眼于杜甫能博采古诗之长而得“”“其精神方有其集大成的境界这是黄氏对待古代诗歌遗产须师其意而不师其辞的正确态度他引苏轼语批评优孟衣冠之李峻桐等明七子学杜甫诗仅得其粗俗而已“””就是不善学古人的拟古典型这对当时诗坛沈德潜格调说亦有针贬意义“”,他还强调作诗要有所成就不仅要善学古人而得其魂需要而定更要抒写真情实景诗之格调章法句法应随内容”,故云一题有一义一章有一格一句有一法”“而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这样的诗流出胸臆自成确当不可易之格自有独造未经道之”。语这与稍后的袁枚性灵说正相通书币丈论《诗经》贵其悲哀欢愉怨苦思慕悉有婉“折抑扬之致蕴蓄深而丰神远“”这又近于王士镇神韵说观点而袁枚本不反对神韵诗书中批评作诗不本性灵专以典故堆砌而辞旨不能畅”“以夸耀己之学问渊博者则与后”来袁枚批评翁方纲误把抄书当作诗的观点一致具卓识“”书中又论诗人的创作的主观条件亦颇:“眼不高不能越众;气不充不能作势;胆不大不能驰骋心不死不能入木此四者作诗之大旨也”这涉及到诗人的见识道德修养胆力心境等诸方面与创作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年第4期)昭代丛书》此著有《本《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版)《拜经楼诗话》清代吴赛(1733一1813)著四卷此书属于随笔性质评诗录文摘句记事考证兼而有之但多少亦可窥见作者之诗学见解;吴氏对王渔洋诗颇倾心诗学趣味与王士棋神韵说亦相通故以浙诗派厉樊榭(鹦)与神韵派王渔洋(士填)相比认为终不若渔洋之风“华典丽而波澜洪阔使人读之皆能称快(卷四)书中又以尽洗铅华独标清韵得言”“。(卷四)措词为婉妙,’(卷一)评诗并赞同陈枚论诗以温厚’外不传之妙自然之妙,被”“”“。蕴藉为体以风雅鼓荡为用(卷一)之论这都是神韵说的重要涵义因为重视诗的以意思神韵为主”意思神韵为主\"一观意思二观体裁三观句调四观神韵“”“四者中更以”“故不以巧拙评诗之优劣所谓诗有用巧而见工亦有用拙而逾胜者(卷四)吴氏论诗颇重视声韵书中引证何无忌论诗语,:“”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题”韵适宜若合函盖惟在构思之初善巧拣而已“并发挥说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又批评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叶韵甚则次韵叠韵连篇累腆徒使唇焦腕脱令人生厌”书中多次论及双声叠韵尤称道周春所辑《杜诗双声叠韵括略》发千古之秘要非深通音韵“”(卷四)吴赛’者不能知其妙也(卷二)但批评吴乔《围炉诗话》于双声叠韵尤多强解,,“乃诗人兼学者善于考证此书中以大量篇幅辨正古今诗论杂记中的谬误体现出实证精,神如《东家杂记》载孔子观杏坛而歌吴氏考出此歌诸家琴谱皆不录绝句二)“”又竟似一首七言,“””“因此斥为荒谬无理尤足喷饭(卷一)又辨析古乐府《救勒歌》非解律金所作(卷诸如此类但嫌琐细淄绳黑白较然不淆(秦演序)此外又多考辨古诗词中的名物指称等书中还摘录了明清几位名声不著的女诗人的作品如明邢慈静之作可补朱彝,“”尊《明诗综》之遗漏但总的看此书理论价值不高此书有拜经楼丛书本等今流行本为《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版《石洲诗话》)著清代翁方纲(1733一1818八卷”成书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石前五卷评唐”宋,金元诗第六卷为渔洋评杜摘记“第七卷解说元遗山论诗三十首此书为评诗论诗专著第八卷解说王文“”“简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五首为诗衷诸理而已””翁方纲论诗倡导肌理说认”“(《言志集序”可见其肌“”又云:“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层次义理指六经学间要求内容质实“”,“文理指章法“,”句法字法律法要求其细腻道教””,“,,书中乃以实例说明肌理之涵义”,如称杜甫诗欲以文树评宋诗益加细密盖刻羽翼经训为风骚之本(卷一)此谓义理,“”评韩愈诗有极质实处直接六经之此谓义理““脉(卷二)亦是着眼义理”“”评宋诗妙境在实处“,“””,“”(卷五)又是从反面主张“文理”’抉入里(卷四)则指文理;批评周草窗诗肌理颇粗,“,须细腻拟翁方纲标举肌理说一是旨在补救王士填神韵说之空寂一是批评格调说之模:““”书中云愚尝谓空同沧溟以格调论诗而渔洋变其说曰神韵‘’,‘’‘神韵者’,‘格清代中叶诗话选评调之别名耳渔洋意中盖纯以脱化超逸为主而不知古作者各有实际岂容一概相量”“””“”“:“乎(卷六)实际也就是肌理用以补救神韵说之空旷翁氏又云至明人始尚伪’(卷八)此乃对明七子格调之模拟而发的但翁氏反对明体至李何一辈出而真诗亡矣\"“七子模拟唐诗其自己却主张模拟宋诗肌理可谓五十步笑百步张维屏于跋中称此书,,,”考订精用心勒持论正前两点大致不错后一点则未必,总的看此书理论价值不高但其观点对晚清宋诗派颇有影响在中国诗论史上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此书有嘉庆二十年(1815)本今通行本为陈迩冬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诗学幕闻》清代汪师韩(1733年进士)著一卷三十八条每条有小标题,其前言自称中进士后方专门学诗,,,“;博观古人之作沿波讨源粗有一知半解间与朋徒尊酒论文凡以明体裁之,辨订沿袭之讹而无取乎一句一字之称美,”:《三有》条论诗歌创作三条原则一”“其始作也有感焉诗以言志而理性情也气反对无病而呻吟“;二“其方作也有六义焉”即风;雅烦赋比兴而其要者为比兴风雅六者不可缺一三“其既成章也有我焉”,由诗”“可以知其人论其世”这样讨才可以进于经史““”具有崇高的地位“”《四美四失》条批评宋元后诗人虽有博新切巧之四美“,,“”,但因此亦产生无音节“无气象””“无味”“”“无情之四失而主张其旨远其词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可与言诗必也通于,,”《易》,从而使诗进于经史““”“”《读书》条认为古人则有格有律矣必学而能,“.又“夫诗尚比兴必傍通鸟兽草木之名既不能无所取材则不可一字无来历”,亦须读书他欲以此来”补正严羽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说之偏;”“别才是指诗人特殊的才能但严羽并不废学他接下还说条对严羽有误解“,,,“”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抢浪诗话诗辨”“此《绮丽》条发挥曹王”“”陆机刘杯观点主张以绮丽说诗并举诗例证明”“”曹王《典论》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之说未可尽非也“”并非如后之君子所斥为不知义理之归也这是强调诗歌语言应注意生动形象的文采是可取的《杂拟,,条探讨六朝杂拟杂诗的区别批评明清以后模拟之风亦有见地其他诸条多杂诗之别》对诗的体裁用韵用字进行考辨、或对诗句作具体阐释鉴赏亦足资参考此书虽无多少新见但所言亦多符合诗歌创作规律还是有一定理论价值的此书版本较多今流行本为,,《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读风偶识》)著清代崔述(174。一1816匹卷此书为考证评论《毛诗》之《十五国风》的专著作者精通经史学间深厚所论不囿旧说颇多新义书前作者先说明此书论《诗》的态度与方法即独立思考的精神与注重实证的方法《本有齐鲁韩毛四家《毛诗》后出由卫诗》,,,宏作序而多傅会,“”欺世之言,“学者不加细考”,“从而注之笺之由是《毛诗》盛行”;而另“,外三家渐徽而亡宋朱熹作《毛诗传》但未能尽改《诗序》之误崔氏鉴于此宣称其论“”《诗》但主于体会经文不敢以前声附会之说为然,”所以此书于《国风》惟知体会经文“,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年第,4期)即词以求其意如读唐宋人诗然者了然绝无新旧汉宋之念存于胸中惟合于诗意者则从之不合者则违之即主要根据《国风》之原文加以研究探讨而不盲从前人成说这种重视文本评《诗》的精神与方法自然十分可取书中对《毛诗序》多加考辨如考证其作者为”,,“后汉卫宏,”否定了子夏作“”“孔子与国史作诸说颇有价值又认为《毛诗序》无大小之”之强不知以为知特别是好歪曲原意多附会为刺时分亦与众不同其批评《毛诗序》”刺其君者堪称卓识崔氏认为夫诗生于情情生于境境有安危亨困之殊情有喜怒哀“”“:“乐之异岂刺时刺君之外遂无可言之情乎!又举例说”:“王风》况《邺风》之《雄雄》《之《君子于役》皆其夫行役于外而其妻念之之诗初未尝有怨君之意而以为刺平王宜公抑何,其锻炼也I这不仅恢复了《雄锥》《君子于役》之诗旨更指出了《国风》非刺时刺其君者”“”的原因理有据逐首加以笺释评说皆出自己意且考释详实有本书大半篇幅是对《十五国风》,,如评释《周南》首篇《关唯》即正确揭示本篇为君子求良配之本义以反驳毛“”“郑以为后妃之德欲求淑女与共职事的附会之说并即词以求其意’‘”“”逐章分析论证,最后又总结道为淫耳:“盖先儒误以夫妇之情为私是以曲为之解,”,又生发开来:不知情之所发“,五伦为最,五伦始于夫妇故《中男女夫妇之言尤多其好德者则为贞好色者则十五国风》”:此论虽然本于五伦之说但肯定言男女夫妇之情为《的本旨实是十五国风》”““”,正本清源之论此书体现出乾嘉考据学风与诗歌艺术批评相结合的特色值得重视当然,其中考证评论仍以正统观念为基础此书曾为作者弟子陈履和刊行1983有丛书集成本今收入顾领刚编《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北江诗话》()著六卷此著以论诗评诗为主杂以金石文字史学地志清代洪亮吉(1746一1809等为洪亮吉晚年手定““””被人视为诗家之指南(王国钧《重刊<北江诗话>序》其云“::诗文之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日趣五日格”此可视为此著论诗纲要”,基本上包括了其诗论内容的荤荤大端“”“”“”此著论诗以性居可传者有五之第一位与袁枚性灵说把情放在首位不同此““”著针对性灵诗末流失之淫艳而欲有所补救故再三标举诗之性情犹易写性最难”“”:“写景易写情难.写”“诗文之以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始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概也,”“此所推举的性的内涵一包括诗人应具的高尚性二包括诗应体现出人的自然乘性高”“尚人品反映诗人至性的作品与流连光景应酬世故者即不可同日而语(《师大令二徐堂)故此著对性灵诗末流表示不满诗集序》:“袁大令枚诗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袁枚一些“”诗情有余而品性不高确是一弊洪氏纠正这一点当然是无可非议的“”“”此著论诗于情并:“未忽视在标举性之后即推崇情为诗可传者之二并深入发挥说,“”其情之缠绵排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则《三百篇》及《楚骚》等皆无不然,,”洪氏以诗三“百与《离骚》这中国诗史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大开山之作来证明诗应抒缠绵排侧”之情且具有非凡的感人力量这正是他谙熟诗歌本质特征的表现性制约的情而不是一般地言情此著论诗除重视性”洪氏之至情是受至“”““传者之三””情之外又标举气为诗文可:“洪氏认为至诗文之有真气者秦汉以降孔北海刘越石以迄有唐李帐“”“,清代中叶诗话选评)韩高岑诸人其尤者也(《庄达甫徽君春觉轩诗序》,”洪氏论气虽未明确揭示其性质但,从其所推举的诗家来考察显然是偏于祟尚阳刚之气的洪氏于气又特别推祟清初遗民“”诗人的民族正气这是他对气的新发挥气“”“”其《论诗绝句》曾赞赏所谓金石气与姜桂““”比喻人的气节坚如金石与诗的风格老辣“”因此这里的气与人品节操相联系此著:““”论诗之趣文字不多但言简意赅很有见地”趣亦有三有夭趣有生趣有别趣“:”标举天趣实际是针对沈德潜拟古格调说而发的所谓夭趣是指诗应该自然天成无须人工,”雕琢而富有自然的情趣标举生趣则旨在反对以考据为诗的诗风所谓生趣主要与““”“”气相关指神完气足的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描绘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而使人觉得趣味盎然,“”“”别趣说发韧于严羽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以别趣与“理相对照洪氏之别趣乃指诗中所具有一种奇特不凡的艺术形象诗话》“””“”情气趣而传与思想感情从而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如果说洪亮吉对诗以性“”皆持肯定的态度那么对于诗文之可传者之五曰格则持否定态度诗文确有以格而““,””“”“,”“”“传者但那是反面教材“”此著对此明确表了态:“至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洪氏反对格,调拟古的态度是与袁枚一脉相承的为此他特别推崇诗有独到之处这包括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洪氏此著在乾隆诗坛性灵说与格调说肌理说相互抗衡之际不偏倚于某一说有其独自的理论建树对上述三种诗说皆有补偏救弊之作用此书前四卷为洪亮吉手定后二卷为其子续刻遗著时整理而成最早刻本为张诗般袖珍刻本收前四卷李云生刻本收后二卷《丛书集成初编》皆收录;后周济堂刻本乃为六卷本,《粤雅堂丛书》今有陈迩冬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养一斋诗话》)著十卷潘氏诗学观明显地继承了唐代白居易宋代黄彻清代潘德舆(1785一1839张戒清代宋大梅等人的基本观点亦吸取了严羽姜白石徐祯卿王敬美等诗论的某些)的诗见解构成了一套旨在倡导诗之本教将以美天下之风俗也(钟昌《养一斋诗话序》“””“学观借以补救随园桃纤之失(《养一斋诗话》下引同此书者不赘注)《养一斋集,卷之首》开宗明义标举诗只一字诀日厚,“‘’”《亦重复此旨诗话》,这显然针对性灵诗内容轻薄空硫而立论所谓厚是潘氏对诗歌内容的要求指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须深厚潘氏)诗意之厚主要源于真情但潘氏又深入论述:“真则厚率则不厚(《养一斋集卷之首》,“””对诗的性情加以限制反对把诗情引向脱离社会现实的嘲风雪弄花草或叹老磋穷的“”“”个人天地更反对堕入荒淫押袭的声色之途从而起到挽回世运的作用诗坛的不良诗风提出诗境全贵质实的论旨””,“”他有感于当时““:“质实与厚密切相关但诗境全贵质”“”,实兼指对诗歌内容的坚实与艺术形式的质朴的要求其论述时则偏重于倡导质实浑厚的“艺术风格反对浅者尚词采高者讲风神的形式主义的倾向中国古代诗论的可贵传统”之一是重视诗品与人品的关系一般来说诗人品格高尚其诗亦然潘氏于两汉以后必:;;求诗圣得四人焉子建如文武文质适中陶公如夷惠独开风教太白如伊吕气举一,“,世.子美如周孔统治千秋,”正是着眼于四人之人品非同凡庸故极誉之为诗圣,“”“”又“具体论述道文章之道债真不传伪亦观其平日胸次行止为何如耳”明确揭集了先有高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年第4期)尚人品而后定诗品的宗旨他又进一步指出:“胸襟大一分诗进一分”水涨船高倘若诗人平时不注意开拓胸襟规范行止则其诗必伪而卑潘氏对人品与诗品提出要求最后归“宿乃在于发挥诗教的作用总而言之潘氏强调诗教重在发挥诗的美刺特别是讽谕的”“”社会作用对于补救诗以卑靡之音蛊惑人心之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借以“挽回世运”巩固封建统治也是不言而喻的此书被郭绍虞收入《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秋窗随笔》“清代马位(生卒年不详)著一卷此著不尽论诗亦涉及文属随笔性质系作者从)年秋的聊写己意(《京师归里门索居多暇之乾隆已未(1739秋窗随笔》小序)之作”“”诗友杭世骏序其书则誉为《秋窗随笔》之所由作也:“扇辨囿之雕谈骋诗衙之逸轨犁然有当于心确乎其为不得已(《秋窗随笔”)指出此书为有所得而发并不乏独见之作序》诗歌是典型的抒情艺术此著坚持对诗抒情的正确认识倡导诗以言情的观点也“”,甚注重诗情之真实深沉与丰富书中声称归之句一往情深语愁杀荡舟人:“最爱王摩洁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又称赞:少陵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人“‘’太白荷花娇欲‘’风神摇漾一语百情”无疑指李杜二诗中情感的丰富浓郁马位论诗“主情但其论述重在强调诗情之含蓄有味他评论李益早雁忽为双一诗以论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王言,”因此书中特别标举得言外之旨“”;“最喜王摩洁看花满眼泪不共楚‘李太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及张枯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得言外含蓄的诗应该引而不发把言外之旨和盘托出固然不可绝对否定亦有好诗但‘’‘’之旨””“”一般来说容易导致一览无余之病“”书中说:“道破则无含蓄也”并以罗邺惟有春风不世““情与许浑公道世间惟白发为反面例证诗如何方有含蓄之妙书中提出虚里攀神所以超凡入圣耳以映衬实”并以李白《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为例应刻意写诗意之虚“”通过虚“”“”““””虚里摹神与空图所谓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诗品)之说又是一脉含蓄》相承的书中又标举自然之旨鄙视在字句上做作不及也“”:“诗固不于字句求工后人极意做作””诗之自然从何而来书中曰:“宿慧人遇境即便道出“”诗人一旦即景即情就可以如化工肖物着手成春诗如天籁而无须极意做作其中又有创作灵感的作用灵感是诗人在某种媒介的触发下突然间处于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这时感情异常充沛想象极其丰富艺术形象也似乎不招而至而不必苦思冥想此著对此已有初步,的认识诗歌创作允许诗人发挥主观想象特别在灵感降临之际意到即为之虚构出或许有悖于生活逻辑的但可以充分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这是一种可增强美感的艺术真实此,著亦深谙此中奥妙说可谓豪矣奈无此理“,;“‘白发三千丈”’下即接缘愁似个长‘’并非实咏严有翼云”:“其句”’诗正不得不如此讲也”“白发三千丈当然不符合生活真实所谓“““”无此理“”;但是缘愁似个长表明这个艺术形象是旨在突出愁的深重因此有别趣”“非如此讲不足以抒发诗人之情严有翼对此加一奈字说明他非真知诗者”于诗歌风格书中称赞倪云林诗品清贵“,”但是并不拘于王孟家数对李杜诗还是相当推崇的“”,应指出的是王士填诗论绝口不谈诗的兴观群怨而马位却主张诗应有“讽谕之旨”这是清代中叶诗话选评对王氏神韵说的纠偏有其积极意义的真正派泉此外书中又宣称“”,此著对诗人的社会阅历闭口不提没有指明诗歌,,,:“用成语最难须要无痕迹”甚至对严羽《沧浪诗话》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的正确意见也不以为然这样作者的立脚点就偏向宋代江”西诗派一边去了,综观此著诗学见解实为清初王士填神韵说的响应者但又并非亦步亦趋对王士镇光景流连变而为虚响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有所弥补1978此著有昭代丛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今收入丁福保《年新l版《剑溪说诗》清代乔亿(约乾隆年间人)著诗语是一本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分上下卷后附又编一卷“,,“”此书以评诗为主兼有论”,,乔氏于诗学主张诗人首务知道其道是指对历史与,,“”:社会人生的认识以及淹古通今的学识其引证《仕学规范》之语云有道之士胸中过人,“落笔便造妙处彼浅陋之人雕琢肝肺不过仅能嘲风弄月而已可见其以道为创作之“”““本知道的途径则在于积学读史学经积学自厚方可言诗其次主张诗人创作必”“”””“有为而作,,”“为情造文“”;“胸中无感触时虽遇胜景不苟作”,”要求诗人确有真实感受才可挥毫这与他认为性情诗之体相关刺但触物起兴有真趣存焉耳”可贵的是他论性情不必义关乎伦常意深于美““”“”可见其性情并不囿于礼义的规范”对于诗中写景亦“有可取见解:“景物所在性情即于是焉存,并反对无意之戮于诗中用典则认为“古人用”事即是用意加以真气行之健笔举人故征引虽富不为事累”“性亦何贵于用事立意相异但主张以用意出发来用事,这与钟嵘《诗品》吟咏情以表达难以直抒的情”“”“””“性”,亦是独到之见此外还标举诗人的创造性因人心“”“”“自不同故须句中我在“”这样从诗才能使诗文之用无穷焉(王维)以此”为此评日“:“诗中有画不若诗中有人左司(韦应物)高于右垂,,乔氏关于如何读诗之论颇有心得之见如主张着意全篇勿贪好句,“”的整体去体味其妙处而不可标举一两句以定工拙人诗要分别古之气象“,,”无疑是卓识“因此他又强调读古““气象正是诗的总体美又如论读杜诗先即其议论想其襟抱“”””再观其法度,,”,然后视其炼字于句法之中,方可得神髓“”也是先从大处着眼其评诗则重汉魏盛唐而轻宋诗(特别贬斥江西诗派)与当时沈德潜相通书中推崇杜子美原本经“史诗体专是斌故多切实之语李太白枕藉《庄》《骚》长于比兴故多倘恍之词”沿波索源甚为中肯但专是斌太绝对,““由于崇唐故对明七子李梦阳何景明颇有溢美之处”而对公安派竟陵派讥之为艺苑之根盂“则系门户之见此书今见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香石诗话》清代黄培芳(约嘉庆年间人)著二卷“此书大半是摘引评点清人诗作飞小半是评点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之作间有论诗之语“”,作者系嘉庆年间人在康熙诗坛有王士填鼓吹神韵说乾隆诗坛则有袁枚倡导性灵说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此书基本观点是褒(下转63页)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年第4期)场上没有把已获得专利的产品出售或虽有出售但价格高得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一件专利的利用可能构成对任何他人专利权的侵犯需要利用,,,自己专利的专利权人可向局长请求对另一人的专利的许可证“”其条件是批准许可证:不会不合理地或严重地影响该人或被许可人的专利利用请求许可的专利权权人的发明对本国商业或公众需求有重大关系的专利权人不得到另一人的许可就无法利用自己的专利;;其三是国家需用这是国家为了安全国防需要强制地有偿地使用某项发明专利,或把某项发明专利收归国有泰国专利法规定了两种情形一是国家征用:公众的需要或因国防上的重大需要或自然资源的勘测需要或农业工业部门或任何其他为公共服务部门的需要任何部门局或政府机构可利用任何取得专利的发明不受第46条(即请,求强制许可证)和第47条(即请求对另一人的专利的许可证)规定的限制但要付给专利权人或享有独占权的被许可人专利使用费另一是国家使用在遇到战争和事变的情况下为国防与国家安全的需要政府有权使用任何专利发明其四是撤销专利,撤销专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必须慎重进行6,泰国专利法第5条规定从专利批准起满:年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局长可要求专利委员会撤销专”利权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在国内没有生产已获得专利的产品或应用已获得专利的生产方,法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在任何国内市场上没有生产已获得专利的产品销售或者虽有梢售但价格过高或不能满足公众需要的(上按46页),王贬袁比冯其推崇王氏《渔洋诗话》时有晋人风似《世说新语》称王氏《唐诗三昧集》““”舒冯班之评《才调集》进一格门人辈往往以为枕中秘以为宗主固有偏而不举之处然不失风人蕴藉之旨,”,更赞阮亭(士镇号)独标神韵“”“”黄氏论诗评诗重自然入妙(评康敬昭诗)“手腕柔和极层折吞吐之妙(评白居易诗)”“造响渊微得味外味气评沈德潜”“诗)清真隽永(评赵文哲诗)以韵胜(评姜焚诗)等等都是以王士镇神韵说的审“美趣味为标准但是黄氏对袁枚诗及其《则颇多贬斥如讥《随园诗话》持论似随园诗话》“”“”甚浅率””“斥其诗轻剿脆滑此真是薄也“”“一味以轻脆桃滑为新””因此欲以所谓酝酿深“厚之神韵说来补救性灵诗风气日流于卑薄之弊亦揭集正面观点只是此药方未必高明有效此中作者:“作诗以真为主而有六要曰正曰大曰精曰炼曰熟日到正者取路:正也;大者法大家也;精者戒粗腐也;炼者去浅率也;熟者由成章至于纯熟也;到者由,笔到臻于独到也自成一家”这是主张诗取法贵上贵正诗要精炼意境要真实纯熟“”“”又独到而此为针贬性灵诗虽真却浅率桃滑而发此外书中对作诗之章法句法字法“亦有涉及但强调所谓篇法之妙又不徒沾沾于起承转合如捧石翁谓其神在空际纸上无一字方消得去是也,‘’”这就与格调说划清界线全书推崇王士镇神韵说重视诗之审,,,美特性自有其可取之处但对袁枚性灵说与性灵诗之反传统的价值毫无认识甚至批判则暴露了作者思想的保守性1985;810此书有清嘉庆十五年(1)岭海楼黄氏刊本上海书店年据此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