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阶段我国农村低保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张一博 摘要:低保资金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物质基础,对农村低保的运行与发展负有直接的财政责任,因而财政投入是农 村低保资金筹措的基本来源和可靠保证。本文从农村低保资金筹措角度入手,结合我国的财政制度和,分析现阶段农村低保来源上突 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低保;资金筹措;财政 一、农村低保资金筹集方面的不足 度看作是现有々项扶贫计划的延伸和完善。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国家 扶贫开发资金转做农村低保基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扶贫资 金的转移使用来扩大低保基金的筹集范围,用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是 可行的。 3、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捐赠激励机制 1、乡镇筹集资金的困境 乡镇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和国家财政拨款。取消农业税 后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变狭,财政更加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 益事业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税作为资金保障的。但是2006年全面取消农 业税造成了乡镇财政收入的严重减少,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农村低保资金 更是变得难以为继,因而缺少足够的资金来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直接影 响到农村公益事业如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农村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落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村低保的筹资渠道不仅限于现金形式,各项 相关配套措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没落实,配套措施没 跟上。按照规定,农村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经营、就业等许多方面 都享有一定的优惠。然而,乡镇资金筹集困难,既不能给予更多的 资金上的帮助,又无力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能 力,更没有能力进行医疗等制度安排等等。 3、慈善捐助的成效低 日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极不相称。一方面,慈善组织的捐赠的成效低,另一方面,个人及企业 捐赠积极性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的慈善捐款主要是用于赈灾、助 残、救孤、助学等困难救助,而用于农村低保的JL乎是微乎其微,因 此,可以看到农村低保从慈善事业中受益过少。 4、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同前我国农村低保资金的来源依旧是各级的财政资金,由于我 困农村人口众多,中西部很多地区的农村受限于地理环境,经济依旧欠 发达,虽然我国已对解决农村低保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仍然是杯水 车薪,平摊到每户的资难以满足需求。开拓新的筹资渠道,不仅可以增 强低保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可以减轻各级的财政压力。 二、筹措农村低保资金的建议 1、确保财政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增量结构 社会捐赠作为农村低保筹资的重要渠道,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筹 措资金的效果也不理想。冈此,应大力普及慈善意识,积极传播慈善文 化,通过立法规范慈善和募捐行为,鼓励社会各行各业积极参与慈善事 业,向农村低保提供捐赠和资助,并通过落实国家有关税收照顾、 授予各种荣誉等方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其他高收入阶层和社会各界 公众向农村最低保障捐款,并褒扬他们的高尚精神,使捐款者获得适当 社会回报,也可以对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进行税收激励。 4、不断壮大乡镇经济和集体经济,增强乡镇集体的筹资能力 发展乡镇经济,一是可以增强乡镇财政筹资能力,承担一部分责 任,壮大农村低保资金财源;二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同时,提高农民收 入,可以减少贫困数量,降低贫困程度,从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农村低保 支出的压力;三是发展乡镇经济使其承担一部分责任,有利于使其对低 保对象的认真审批,防止低保范围的任意扩大,从而促进农村低保的健 康发展。 5、努力开拓农村低保资金的其他来源渠道 在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资金总量十分有限的情况 下,如何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1)部分福利彩 票销售收入可以纳入农村“低保”资金,我国彩票业已成为被社会普遍 自愿接受的、一项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活动,这在我国发展潜 力巨大,可以作为补充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2)发行农村低 保国债,将所筹集的资金作为财政支持的补充。现阶段在世界的大部分 范周内,发行国债都作为国家重要的调节工具手段,对经济运行, 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 学财税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理论和社会观念广泛流行,逐渐形成 了欧美福利国家式的社会保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国家为主 体,以高税收为基础,对社会成员实行普遍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但相比欧美国家,社会保 障支出仍然难以满足现实需要,财政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改革 开放3O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农村低保资金的筹措提供了保障, 国家完全能够支付农村低保所需的资金。因此,各级应当将农村低 保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适时调整财政支出增量结构 2、扶贫资金转作农村低保资金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扶贫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当前 我国的扶贫开发功效已呈边际递减趋势,依靠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很难使 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因此,将以前的扶贫资金中财政投入的 部分,转作农村低保基金,不仅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建立 农村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从的延续性角度出发,庇将农村低保制 参考文献 [1] 孙睿,史建民农村低保基金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J]经济问 题探索,2011. [2] 翟彪国外社会保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 王洋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问题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作者简介:张一博(1993 2一),性别:男,籍贯:吉林春市,学校(或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财政学学专业2010级本科,研究方 向:财政学。 ・ ・_B